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5-10-28 Fri

诗书人物像,弘一照的,真不错,呵呵




诗书于 19:31:25 发表在分类:边堡图片
(4814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24 Mon

你知道本人照相不怎么样,如果大家喜欢,晚上在来几张.


诗书于 12:47:39 发表在分类:边堡图片
(48272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23 Sun

原版长城






诗书于 23:46:55 发表在分类:边堡图片
(4813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原版长城






诗书于 23:40:52 发表在分类:边堡图片
(47942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原版长城






诗书于 23:39:36 发表在分类:边堡图片
(4814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原版长城






诗书于 23:38:42 发表在分类:边堡图片
(4815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20 Thu

生日发帖自贺:镇边筑城考(六 完)附:图片调查

六、碑文产生错误的原因推断及最后结论
住持正旺、逸叟郭维藩等所述建城时间固不可取,但该僧不会凭空杜撰,应当有所依据。
崇祯十年,记载镇边城的许多史料尚未成书,而《明实录》等又为皇家所有,密藏于某“守藏室”。民间获取信息资料的渠道极为有限。
树碑立传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镇边城的僧人们可能看到了有关碑文的记载,得出了此结论。
大凡较高级别的大臣对边墙、城堡阅视完毕后,下级都会及时立“阅视碑”一块,以兹证明。
常走长城的人,都会在不同地点看到类似的石碑。
同其他人一样,笔者也曾多次看到“阅视碑”。 …… >>





诗书于 20:06:25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52334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9) | 标签:  


2005-10-19 Wed

镇边筑城考(五)待续

五、功德碑所述建城时间与史实不符,查无出处
镇边新城的北门瓮城,原有官府所立石碑一块,据说此碑是赑屃驮碑(笔者注:音bixi,赑屃为龙生九子之一,性好负重),叙述了新城的建成年代。这应当是级别很高的石碑了。无奈石碑早已被毁,现只剩残存碑头堆放在南门外。笔者现场看到,残存碑头即厚且宽,上雕云纹,可以想象当年整碑体积巨大。碑头只有“新城”二字。一些资料称这是清代官府所立。
本文开始便介绍了“重建功德”碑的情况,其中碑文涉及的建城年代为嘉靖二十九年。
现我们再以《明实录》为据,列举嘉靖二十九年之前镇边城便 …… >>





诗书于 01:19:06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38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17 Mon

镇边筑城考(四)

四、镇边新城的筑城年代
对于镇边新城的筑城年代,各史料均语焉不详。笔者认为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新城是旧城的延续,并不是新的开始,双方为一体。
我们举一较为形象的例子予以说明。
假设国务院新创立了某个部委,或军委新创立了某个军,一定要载入史册,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当某个部委或某个军从甲地搬迁至乙地时,这件事情较之创建,就显得不很重要了。
道理相同,当创立镇边城时,不仅仅是建筑了一座城池,而是创立了一个军事单位—守御千户所。这是明代卫所制度的要求,极为重要。虽然后来搬家或者又升格为有参将驻扎和增加官军 …… >>





诗书于 20:13:30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53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镇边筑城考(三)

三、《明史》筑城年代应属于笔误
《明史》谓镇边城:“正德十年五月筑”。
笔者认为,正德十年五月筑城说十分可疑,未见现代资料采用。笔者判断这应是在当年抄录时发生的笔误,误将正德十五年抄录为正德十年五月。
由于《明史》属于正史范畴,其地位和价值很高,因此出现误差,无人愿意出面评论,只不采用其说而已。
笔者认为《明史》笔误的理由是:
1、正德十年至十五年之间,《明实录》中未发现镇边城记录。
遍翻《明实录》,正德十六年之前,居庸关以西关隘,只出现白羊口,未发现镇边城和同时建筑的常峪城的记录。正德十六年 …… >>





诗书于 20:02:58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628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16 Sun

镇边筑城考(二)

二、镇边城年代分析
笔者找到几种主要的明清史料分析对比,感觉考证镇边城筑城年代较为困难。
现在介绍镇边城年代的资料,主要是以清代的《畿辅通志》作为依据,并加以引用。如张家口、怀来介绍本地情况的一些资料,再如《中国地名大辞典》等。(镇边城位于张家口地区的怀来县境内)
《畿辅通志·舆地略·关隘》如是说:“镇边路城,在州(笔者注:昌平州)西一百里,接宛平县界。明正德十五年筑,东西跨山,周三里,门二。设守御千户所。后又增筑城于其西,曰镇边新城,门三。本朝顺治初设参将驻守,后改都司。旧城已废。”
明代, …… >>





诗书于 11:52:56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37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15 Sat

最后一颗子弹:镇边筑城考(一)

镇边筑城考
镇边新、旧二城,西北、东南相望只一公里,筑城时间早有定论:镇边城明正德年筑;镇边新城明隆庆年筑。笔者本无须多言,但镇边新城南门外一块石碑上的文字,促使笔者写就此文。
一、 镇边城南门外“重建功德” 碑介绍
2005年10月5日,长城小站随手、火箭、长城一砖三友前往镇边城探查。该三人在镇边城南门外小广场旁,看到两块矗立在水泥底座上的石碑。一块为城内关公庙碑,一块为城内娘娘庙碑。城内庙宇早已损毁,石碑躺在村民家中,于是当地村民将其迁移至此加以保护。
三人阅读碑文,遂被娘娘庙碑文吸引。
…… >>





诗书于 11:19:12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511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11 Tue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辛)完毕

辛、总结
(1)、水门系极冲,与边尾相接,此地又远离镇边城,遇警接应不便。作为弥补,于边墙外侧挂枝庵沟北口建隘口,即水头村。
(2)、圆城岭之圆城,即洪镇山之圆城,非挂枝庵之隘口。圆城与边墙设置时间同步。
(3)、水门原为唐儿庵水口,即南唐儿庵沟北口。边墙建成后,成为边墙水门。唐儿庵另择地段细化为南、北唐儿庵口。
(4)、镇边城诸隘口,除挂枝庵外,设置时间早于边墙创立时间,散落于边墙内外。
(5)、挂枝庵口较之其他隘口规模巨大,应当引起关注。期待专家予以考证,并尽快采取保护、修复性措施。修复方式 …… >>





诗书于 00:32:28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19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09 Sun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庚)

庚、挂枝庵与周边隘口之关系
挂枝庵周边紧邻有水门、南唐儿庵、北唐儿庵等口。
嘉靖二十九年发生“庚戌之变”,镇边城于第二年,即嘉靖三十年便迅速建立八隘口,以屏蔽内外。加上永乐年所建柳树洼隘口,共九隘口。挂枝庵于八年后建立,合计十隘口。
《西关志》基本反映了嘉靖二十九年之前的情况。对于镇边城诸隘口,《西关志》介绍道:“柳树沟口正城一道,里口,稍缓;堂儿庵口正城一道, 水门一空, 水隄一道,外口,紧要”。(注:本人未能直接看到《西关志》一书,此资料得alun兄提供,鸣谢!)
于此看来,“庚戌之变”前, …… >>





诗书于 01:29:07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747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06 Thu

辅之以圆城图片






诗书于 21:28:39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04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辅之以圆城图片






诗书于 21:27:49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115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己)

己、圆城岭之圆城
镇边城段边墙为嘉靖三十四年建。比较独特的是,这一带的空心敌台有许多建成了圆形,当地人习惯称作圆楼,形成了圆楼、方楼相间的景致。如此修建,尚不清楚原因,具体数目本人也未曾统计。
水门以西边墙至尾端的距离,估约七、八里。实地观察,墙体上相间有四、五座敌台,主要集中于水门方向。
本人登上圆城岭边墙尾端举目回望,视野之内,石制墙体均匀到达尾端,竟没有敌楼。只有一座老式墩台矗立在距尾端150米处的山尖上。没有敌楼,就不可能驻守士兵,长城尾端就会成为虚设。
大凡墩台,为举火报警之用。参考戚继 …… >>





诗书于 21:25:43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456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04 Tue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戊)

戊、寻找挂枝庵隘口
我们已经得知,挂枝庵隘口建成于嘉靖三十八年,较挂枝庵边墙晚四年。
挂枝庵系镇边城边墙尾端,偏居一隅,周边群山林立,道路不通,很难为众人所熟知。其所处的具体位置,目前尚未有人准确说出,或者说还很模糊。而水头村的城墙、墩台和沿途十数公里的烽燧却无人提及和判断。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本人要探其究竟。
我们先要从挂枝庵地名入手。
镇边城尾端边墙所处的山脊,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偏僻荒凉,方圆十余里只水头村一处人烟。水头村南行三里可直达边墙水门,当地人称大门。我首先在水头村的西南、边墙尾端 …… >>





诗书于 19:33:39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339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03 Mon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丁)

丁、隘口与边墙不尽相同。
明初兵势强大,官军忙于逐寇、巡边、建卫、筑城、深入大漠。洪武时曾在元上都建立开平卫城。当时军事处于进攻态势,早已超出边墙范围,并无筑边墙之必须。
为防止偷袭、阻隔内外,洪武、永乐年开始在北京北部一些交通要路、人迹稀少但可通行的沟谷设置关隘,这就是次边的雏形。一些关口地段,如山海关等,虽筑有边墙,但尚未形成整体相连的长城。
有些关口是前朝固有遗物,较大的有山海、松亭(喜风口)、古北、居庸等关。次边隘口设置年代往往比边墙创建年代要早很多。
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北京发生了蒙羞的“ …… >>





诗书于 12:20:36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412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2005-10-01 Sat

蓟昌二镇边墙起点—挂枝庵并周边简探(丙)

丙、尖山顶、秋树洼两隘口
《畿辅通志》一书不曾涉及尖山顶、秋树洼隘口,因此本人首先要对此二处做一探究。
尖山顶,当地亦称尖山楼、大山顶。本人实地查看,发现尖山顶是一处很尖的山头,地势高出东西两侧山脊四、五十米。四年后,边墙由此起伏通过,山顶建筑了空心敌楼。于是,敌楼自然被当地村民称为尖山楼。严格讲,此地并非隘口,似乎称为制高点更为恰当。《畿辅通志》未将其纳入隘口,十分有理。
尖山楼周遍无人烟,七八里外只庙港村一处。当地村民称该楼规模巨大,楼内设计是“三街六巷”。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凡明代古籍记载的隘口 …… >>





诗书于 23:39:52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327次点击) | 全文 | 评论(0) | 标签:  


 记录总数22条 页次:1/2 每页:20条 下一页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