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明长城考实》·点校版
明长城考实
华夏子·著 长城小站·校考
  << 上页 目录 下页 >>  

 

  九、明辽东镇、固原镇长城

  辽东镇长城

  明长城,由山海关老龙头,沿峰峦连绵的山脉,向北蜿蜒,约一百二十华里,至海拔五百二十五米锥子山燕窝砬子处。由此长城分为东、西两个方向:向西而去的是蓟镇主体城墙,向东而筑的便是辽东镇长城。
  辽东镇长城,根据其行径的地理环境及其修筑时间诸因素,一般被分为三部分,即辽河西长城,辽河套长城,辽河东长城。
  辽河西长城:自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石门子村的无名口起,至黑山县白厂门镇止,其经过绥中、兴城、锦西、锦县、义县、北镇诸县辖地。
  绥中、兴城二县境内所辖长城,其走径大致为:由锥子山向东,经永安堡乡的石峡口至高甸子乡顺昌堡村陈家大山,然后转偏北至高台堡乡的水口村。由水口村继续偏北行又转东向,跨六股河至兴城围屏乡二台、三台村。经南大山、拣金二乡及清水靓村至白塔乡老边村。由老边村又过海拔五百五十八米的九龙山至锦西县水口子村。
  长城由锥子山向东,至永安堡乡边外村的石硖口段,长约二十四华里,其间共有空心敌楼九座。这段长城除部分依山险为障外,大部分为块石砌筑的城墙,其中还有小部分是外侧砖包、内侧石砌的城墙。所有城墙顶部北缘砌有砖垛口,南缘砌有女墙。
  多年来,这段长城虽遭到严重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但至今仍然是辽东镇长城保存最好的一段。
  石硖口,今当地称为石河口。原跨河床所筑的城墙上,曾建有九个水门洞,早年毁于洪水。今关口两侧尚有建筑遗址残存。
  长城由石硖口向东为毛石码砌,构筑简单,现仅断续残存遗址,多已圮坍成石堆状。
  高甸子乡顺昌堡,明时称瑞昌堡,属广宁前屯卫辖,堡城多被拆,仅存残址。堡东长城里侧有圆型石砌墩台一座,保存较为完整。
  长城在锦西、锦县、义具、北镇境内:由锦西县水口子向北,经沙河营乡椴木冲堡南的小虹螺山,虹螺岘乡。过锦县的翠岩乡东,经大茂堡西,至梯子山入义县大定堡乡石桥子村。由石桥子村,经大定堡、头道河两乡北境向北至五台子,再向东跨大凌河,经头台子,两盘道岭、小柳河沟,转东至阜新市清河门乡。由清河门继续向东,经稍户营子至北镇县大市村,向东转北至黑山县的白厂门镇。
  由锦西水口子到黑山县白厂门的长城,大部分利用山险为障,仅在一些较为开阔的地方和关口处筑有城墙。因墙体构筑简单,今全圮成堆状。如北镇县大市乡团子山村东的石砌城墙,今仅存随山势起伏的一溜石堆。筑有夯土墙的地方多已圮毁,今仅北镇县大市乡郭大发村、高林村北,和黑山县白厂门镇,残存一段夯土墙。
  据当地老乡介绍,这段长城上原有的砖砌空心敌楼,今皆不存。
  义县稍户营子镇花尔楼村东,原有一座保存很好的砖砌空心敌楼,“文革”中被拆毁。
  这段长城上的毛剌关、魏家岭关、镇远关等重要关隘,已全部被毁。仅黑山县白厂门镇北的镇远关残存两个土筑墩台,当地称为双楼台,此台处在关门两侧,砖石早被拆走。紧连关口遗址北有一座高不足米的夯土墙遗址。
  辽河套长城:从黑山县白厂门镇起,经台安、盘山、海城、辽阳、辽中,沈阳市郊、铁岭,至开原县的镇北关止。
  辽河套长城的大致走向为:由黑山县的白厂门镇向东,过八道壕乡转南,经黑山城至大虎山镇。出黑山县继续向南,经台安县的大台子、三台子、六台子诸村,至盘山县的沙岭乡古城子。过古城子,长城在太子河、浑河、外辽河汇集成大辽河的交汇点下游,跨大辽河至海城市牛庄镇。从牛庄镇转为东北方向,沿太子河东岸北行,经辽阳县黄泥洼向西,跨太子河、浑河,至辽中县茨榆坨。从茨榆坨向东北方向,经四方台、北三台诸村至沈阳市郊的彰驿镇。然后继续向东北,经沙岭、老边、石佛寺诸村至铁岭县宋家泊堡西。继续向东北,经镇西堡乡西果园大台子山,跨辽河,进开原县。进入开原县后,长城由三家子乡西老边村向北,经施家堡村和庆云堡乡的五棵树、朝兴、兴隆台、老虎头诸村,直至双楼台,进入昌图县境。进入昌图县后长城由孙家窝棚向北经长岭子、十八家子转东北方向,经亮中桥、昌图老城,至泉头镇。由泉头转东至莲花,然后转南至镇北堡止。
  辽河套长城,绝大部分为黄土夯筑城墙,现在绝大部分城墙为数百年来河水泛滥,河床改道及农业耕种开发所毁殆尽。有一些地方如辽阳县黄泥洼及铁岭县镇西堡西,开原县三家子乡后施家子村等地,夯土墙已毁掉,仅残存夯土墩台,由南向北连成—串,每隔一至二里一座。这些墩台原多为砖砌空心敌楼,今砖统被沿线村民拆走。
  开原县庆山堡乡新安关、昌图县泉头乡腰石虎村等地段的夯土城墙已圮坍成一条高高隆起的土梁。
  辽河套长城上较重要的关隘,已全部毁坏。地处盘山县古城子村东的三汊关,已无迹可考。据当地老乡介绍,几十年前,这里还有两座夯土墩台,今已淹没在外辽河的河道中了。
  开原县庆云堡乡双楼台村的新安关,其砖砌券拱关门,六十年代中期被拆毁,今仅存关门两侧楼台夯土基座,似两座墩台状,当地称为双楼台。
  据《开原县志》载:“双楼台,在县西五十五里,北有土陇一条,陇上有楼基二,砖石犹存,相离不过丈余,上有复道,下设碹门,间有城堞。”1
  今双楼台村的边长福家,有一张六十年代初的照片,照片证明:当时关楼大部分尚存,新安关楼同明长城的关隘建筑形制基本一致。
  地处开原县莲花乡莲花、孤榆树二村之间的镇北关,今已同镇北堡城一起被叶赫河流域的南城子水库所淹没。
  辽河东长城:从开原县镇北关起,经铁岭、抚顺、新宾、本溪、宽甸、凤城,至丹东市鸭绿江畔的江沿台堡。大致走径为,由开原县的莲花乡貂皮屯向南,经英城子、柴河堡、抚安堡、三岔子诸村,至黄泥洼。由黄泥洼出铁岭入抚顺市境,继续向南经张木沟、山城堡、龚家、边墙、李其、官岭、腰堡、西葳子、西古、上马古、五龙诸村,从王家店附近蜿蜒向东南,抵新宾县苇子峪乡的三道关。由三道关继续向南,由小硖河村入本溪桦皮峪,经碱厂堡、新城子、大边沟诸村,进入丹东地区。继续向南经叆阳、邓家二堡,过海拔一千一百一十六米的锅头峪山,至海拔五百二十六米的蚂蚁顶山,经老边墙村至鸭绿江边。
  辽河东长城,大部分地段依山险为障,筑有石砌城墙的地方多是山谷缓冲地带,或两山之间的一、二百米沟口狭处,以堵塞往来通道。
  铁岭、抚顺两地区丘陵开阔地带,原筑有夯土城墙,现在墙体全已圮坍,但在抚顺市腰堡、官岭、边墙、李其诸村,在当地老人的指点不,尚可寻出一条路为隆起的土脊状长城遗址。
  在本溪市碱厂镇桦皮峪村南山上,西起奶头山崖,东到老炮台山崖有近二千米的一段石砌城墙。这段石墙是辽河东长城保存较好的一段,也只剩下宽不足两米,高一点五米左右的残迹了。当地老乡称其为老边墙。在城墙里侧有一片民房废墟。据介绍,这是桦皮峪村,解放前有许多人住在这里。
  辽河东长城的重要关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抚顺关位于抚顺市东的官岭村,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建,今关及关城已毁,其城址当地称为南城地。
  鸦鹘关有新关、旧关。旧关为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武靖候赵辅率军分兵出击建州女真的第二年所建,位于新宾县苇子峪乡三道关村,利用山险设关三道,故称三道关。头道关设在长城线上,其遗址尚十分清楚。二道关设在山坳之中,当地称为滴子头的地方。关口两侧,双崖陡峙,十分险要。三道关设在一幢三十多米高的巨石之侧。
  鸭鹘新关为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总兵李成梁等以地孤难守,放弃了旧鸦鹘关外、鸭绿江以西、宽甸以东的大片防御阵地后所筑。
  万历初年,辽东总兵李成梁扩展旧边,移建了宽奠等六堡。
  宽奠堡即今宽甸县城。城已毁,今只南瓮城及部分南城墙遗址尚存。
  长奠堡分为长甸乡所驻。长甸村城亦毁,仅城北墙东段存有近百米土堆,东墙略有残存。
  永奠堡今为永甸乡,现仅残存石砌东墙百余米。
  大奠堡,今永甸乡坦甸村,城堡已毁,但从残存成堆状的夯土,仍可看出原堡的规模。在城堡中,坦甸小学校院内,有《创筑大奠堡记》石碑,碑体完整,字迹清晰。据碑文载:“旧大佃子堡,境外一百二十里,地名散等,系东胡分犯要路。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阅视兵部侍郎歙县汪公道昆访地方兴革事宜,镇守总督李公议当移大佃子堡于此地,以扼虏冲。即奉允旨。时虏酋环窥,流言载道。都督先赴,定立堡基。余复往巡视,见山川形胜足为保障。因条奏便宜数事,分责各官修筑。始于万历三年三月初十,终于本年十月二十日……。”这块碑为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所立。
  赫甸堡,今为青椅乡赫城村。赫甸堡是六堡中保存最好的一座石筑城堡,基本全存,城南设有一门。
  新孤山堡,今为本溪县兰河峪乡新城子村。城堡石筑,虽经破坏,但尚有残存。堡内亦存有一块万历四年所立石碑,为《创筑孤山新堡记》。
  另外,关于辽东镇长城的东端起点问题,今尚难以定论,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为东端起于九连城说。
  这一观点认为九连城就是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第二次拓边时所设的江沿台堡。根据是《安东县志》有这样的记述:“老边墙在县沿东北四十里,叆河北岸与宽甸分界处,山岭绵亘,足资防御。
  成化三年第一次拓边始筑边墙,南端止于凤凰山附近。约百年至嘉靖二十五年更为第二次拓边,置江沿台堡于今九连城。”2
  九连城古遗址,在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村。古城北依镇东山,东临叆河,城筑丘陵高阜之上。此城金朝时为婆速府路,元朝时为婆娑府巡检司治所。明朝因该城有两道大营围,连结着九座小营围,故称其九联城,后改九连城。至今在九连城附近,仍时有辽、金、元、明以来各种文物出土。无疑九连城曾是明朝设防重镇,其是否为江沿台堡,尚有待新的考证。九连城附近今无长城遗址。
  另一种意见认为东端起于宽甸县虎山头。
  1980年,丹东地区文物普察中,在宽甸县虎山乡虎山脚下,发现了一个高句丽古城遗址。一些文物干部认为此遗址就是沿江台堡。
  1985年,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丹东地域的明代边墙,东起宽甸县虎头山乡之虎山头,山脚下有一高句丽旧城址,明时修边墙利用其旧址建江沿台堡。今该城尚存五十余米长的台堡、堡基和部分堡墙,皆以巨石垒之,有三米宽通道,边墙由虎山头始,沿叆河东岸和北岸山脉向北伸展。”
  我们和丹东市文管会的同志一起赴实地考查认为,上述报告中所指的遗址,根据石料凿制特点,可断定为典型的高句丽遗址,但并无其它明显的实物佐证。我们询问本村六十九岁老人孙飞太,他详述了1978年修叆河大坝时在遗址挖石的情况,介绍了此处为一眼三米直径的井或古墓类建筑,并有堵挡山坡的石墙,现在地表部分遗址全部被毁,只有部分高句丽建筑用的大石头散布四周。但在此遗址南的一片开阔地上,散落着明代的砖头瓦片。这里不能排除为江沿台堡的可能。
  虎山南临鸭绿江,西频叆河,地势险要,但仅孤山一座,山上、山下无任何长城遗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开原县志·古迹》,清咸丰七年刻本,卷3,第33页。
  2.《安东县志·地理志》,中华民国二十年本,卷1,第33页。

  << 上页 目录 下页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