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明长城考实》·点校版
明长城考实
华夏子·著 长城小站·校考
  << 上页 目录 下页 >>  

 

  七、宁夏回族自治区辖明长城

  盐池县、灵武县、陶乐县辖长城

  盐池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其北部为风沙区,属毛乌素沙漠的一部分,中部为丘陵滩地,地势平坦开阔;而南部则为黄土沟壑区。
  盐池县地,春秋前为西戎之地。《史记·秦本纪》载: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1这以后该地便为秦的割据势力范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盐池设朐衍县,属北地郡辖。
  盐池县及灵武县虽紧临黄河,但因秦汉之际,设防均在阴山一带;而后来,这一地区又为少数民族割据政权所迭占,所以其军事地位始终不很重要。直到明正统之后,蒙古族进住河套地区,这一带的军事地位才突出起来。据《明史·地理志》载:“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十月在灵武置灵州守御千户所,属宁夏卫辖。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九月复置灵州于所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在盐池置花马池守御千户所,正德元年(公元15O6年)改为宁夏后卫。”2
  长城由陕西省定边县向西北方向,有南北两路进入盐池县境。两路长城的走径始终是西北方向,以十至二十华里的间距平行至高沙窝乡的兴武营合二而一。
  盐池县境内南长城,当地称为头道边。其走径为:经盐池县城郊乡的东郭庄、沟沿村、盐池城,过刘八庄进入柳杨堡,过上红沟梁村、叶记禾子村,安定堡东进入苏步井多,又经长城、英雄等村进入高沙窝乡的大圪瘩村、二铺坑村至兴武营,长约一百二十三华里。
  盐池县境内南长城,是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兵部尚书兼都御史王琼所修。兴武营以西至黄河东岸横城堡,是沿旧过加修的。由兴武营往东因旧长城离军营较远,敌至不即知,于作战不利,故向南段移筑的。据《嘉靖宁夏新志》载:“自兴武营东四十八里,征西将军周尚文并诸将士,它工之先讫者,万二千有奇作之;又自安定堡东十七里,参将王玑以所部兵千二百作之;又自红石崖东至盐场堡四十七里,游击彭椷、指挥穆希周以陕游兵三千,延绥防秋兵二千作之。”嘉靖十年三月开工,九月告竣。“堑深广皆二丈,堤垒高一丈、广三丈,沙土易圮处,则为墙,高者二丈余有差,而堑制视以深浅焉。关门四。清水、兴武、安定以管堡名。在花马池营东者,为喉噤总要,则题曰‘长城关’。高台层楼,雕革虎视,凭栏远眺,朔方形势,毕呈于下。”3由上述记载可知,这段长城为当时戍边的军队分段包干所修。
  现在这段长城,由定边县进入盐池县东郭庄,至盐池县城北关,城墙遗址仅似一道土梁,高于城墙的夯土墩台也成堆状。
  盐池城,原名花马池。据《嘉靖宁夏新志》载:“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置花马池营,调西安等卫官军,更番操守。为宁夏东路,设右参将分守其地。城在今城外,花马池盐池北,孤悬寡援,天顺中,改筑于此。城高三丈五尺,周回七里三分。池深五尺,阔二丈。东、北二门,上有楼。”4
  今盐池城为盐池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砖石早已被拆用,仅存夯土残墙,东、南、北三门具毁。
  盐池城北旧有长城关,据《盐池县志》载:关为明总制王琼所统,关上有楼,高耸雄壮,下设暗门,门外设市场,汉、蒙每月交易三次。旧设守备监守营兵防守。今城关建筑已毁掉。过长城关后,城墙继续向西偏北,经长城村至刘八庄。在这段长城北约百米左右,有一道分支城墙,已坍塌成土脊堆状,与主体长城平行合于刘八庄北。
  从土方看这一段长城原来十分高大,为何代所筑待考。
  由盐池城到刘八庄段,是盐池县境内所辖长城最完整的夯土城墙,多数高八米左右,圮坍处亦高四至六米。墙底宽六米左右,夯层多为二十厘米,也有四十厘米或十三厘米的。每距一百五十米有一座骑墙夯土墩台,墩台圮坍严重,存高多在十米以上。墩台底部一般为十二米见方,高出城墙为二至四米。长城过刘八庄至安定堡段,高大的夯土城墙两侧淤住许多流沙。刘八庄至杨柳堡乡上红梁沟村,夯土城墙圮坍严重。过上红梁沟至安定堡,夯土城墙大部分坍塌成溜坡状,有此地方被流沙所埋。
  安定堡长城内侧有一座大战台,当地称“五坡战台”。此台过去为砖包,规模较大,今仅存夯土。由五坡战台向西,每隔一华里左右,就设有一个这样的战台。依序称六坡台、七坡台、八坡台,其残存情况同于五坡台。
  安定堡城现仅存部分夯土残墙。安定堡至八坡台,城墙已被淤沙所埋,成一溜沙梁,只在顶部可见墙土。过八坡台后长城夯土墙两侧均沙化,但方形的夯土墩台较为密集。靠近长城村有一段夯土墙较好。过长城村至英雄堡,夯土城墙被黄沙所埋,成沙梁状,只露有夯土墩台。
  长城过英雄堡至二铺坑村,夯土墙虽未被沙埋没,但圮坍严重,由二铺坑至兴武营,夯土墙风化严重,仅存凹凸不平的沙梁,原高大的墩台,多毁成堆状。
  据《嘉靖宁夏新志》载:兴武营地“旧有城,不详其何代何名,惟遗废址一面,俗呼为‘半个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巡抚都御史金濂始奏置兴武营,就其旧基,以都指挥守备。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改守备为协同,分守东路。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总制右都御史杨一清奏,改兴武营为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城周回三里八分,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三尺,阔二丈。西、南二门及四角皆有楼。”5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甃以砖石。今砖石被拆为民用。从现存的夯土墙,还可辨出原城堡的规模。
  兴武营是盐池境内,南、北两道长城的汇合点。
  盐池县境内北长城,当地称为二道边。二道边为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都御史余子俊奏筑。这道长城由陕西省定边县苟池西畔村东北,进入盐池县夏记墩村,向西北经宛记沟、柳杨堡、杨记圈、黄记沙窝子、芨芨沟、陈记壕、红圪塔至兴武营。这道长城从明嘉靖年间就已废弃,今略存痕迹。
  自兴武营往西,经东庄子、张记边壕,过灵武县清水营,继续向西偏北,经张家窑、横山堡,至紧傍黄河的横城堡。这段长城是明成化十年都御史余子俊奏筑,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三边总制王琼依其旧址,加固、重修。
  兴武营至张记边壕村,夯土城墙残坍严重,仅存低矮的沙梁和半坍的夯土墩台。由张记边壕至清水营村北,夯土城墙多残存,个别已毁为平地,墩台多圮坍成堆状。
  清水营堡,据《嘉靖宁夏新志》载:旧城一里,“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都御史王珣拓之,为周二里。先是灵州备御西安左卫等官军一百二名员,轮流哨备。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巡抚、都御史翟鹏奏迁旗军五百一十名,置操守官一员、管队官五员、守堡官一员。十一年,总制尚书王琼又奏,改灵州参将并兵马驻扎于此”。6今城在清水营村西二华里处,已废弃无人住。城堡砖石部分早被拆为民用,现仅存夯土城墙。
  清水营至张家窑村间的城墙较好,夯土墙墙体存高多约在六米左右,每隔约一百五十米有一夯土墩台,墩台风蚀较为严重。张家窑村至横山堡,夯土城墙沙化圮坍较重。横山堡,旧名红山堡,据《嘉靖宁夏新志》载,此堡为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总制尚书秦竑奏,委都指挥史镛筑,周回一里许,置旗军二百五十一名,操守官一员,守堡官一员”。7今横山堡砖石早被拆为民用,夯土城墙尚残存。
  横山堡至水洞沟河床,夯土城墙残存。过水洞沟河床,城墙缘山梁而上,向西北直抵黄河东岸的横城子。这段城墙自然保存稍好,然而横城子村靠黄河岸的一里多夯土城墙顶部挖了一条“引黄灌渠”。
  据《嘉靖宁夏新志》载:横城堡为“正德二年,总制右都御史杨一清奏筑,周回一里许。置旗军三百名,操守官一员,守堡官一员”。8砌筑横城堡的砖石,仅城南门及附近尚存一些外,其余多被拆走,仅剩夯土。
  盐池,在灵武境内紧临长城之南,明时是通往银川的大路。王琼《北虏事迹》载有:“宁夏镇城至花马池三百余里,运粮者循边墙而行,骡驮车挽,昼夜不绝。”9今此路尚存。
  长城由灵武县抵黄河东岸后,并未过河,而是顺河北上,进入陶乐县境。
  据明魏焕《皇明九边考》载: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总制刘修复外边(即石嘴山市境内的旧北长城),防守黄河,东于外边对岸处修筑长堤一道,顺河直抵横城大边墙,以截套虏自东过河以入宁夏之路”。10这段在当时被称为长堤的城墙,南北纵贯陶乐县境,长约192华里。
  由横城向北,经稍东梁跨水洞沟河、冰沟河至红崖沟的四道墩长城段,仅在靠横城堡处有一段西距黄河二百米的南北向夯土城墙遗址,坍塌成高于地面一米左右的土脊状,建于城墙上的墩台较好。
  长城由四道墩向南,过月牙湖,至三道墩。月牙湖以南已无迹可寻,月牙湖以北的长城遗址已被林场用推土机推平修了公路。这一带沙化十分严重。三道墩今残存约九米见方,高四米左右。此墩由南侧向里被人掏成窑洞。
  三道墩至二道墩段,已基本混同于沙,认真辨别尚可看出墙迹。
  二道墩建于长城北侧,底部九米见方,存高约五米。
  由二道墩至头道墩,尚存夯土长城遗址。前些年林场在此遗址上修了水渠,并取名“长城渠”。头道墩底部九米见方,残高六米,四周有五十米见方的已圮残的坞墙。
  由头道墩继续向南,直至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都思兔河,基本上已无城墙遗址,仅在个别地方有几个残圮的夯土墩台。夯土城墙除风雨剥蚀、河水冲毁外,主要为这一带农民开垦农田所破坏。
  过都思兔河,继续向南,至巴音陶亥段,今遗迹亦极难辨。一九七六年宁县所测绘的行政区划地图上,依然明确地标注着这段长城。
  黄河东岸的这道长堤止于巴音陶亥,隔河与石嘴山市境内的旧北长城相遥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1973年版,卷5,第194页。
  2.《明史·地理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42,第1012、 1013页。
  3.4.《嘉靖宁夏新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卷3,弟248、24Z页。
  5.《嘉靖宁夏新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卷3,第253页。
  6.7.8.《嘉靖宁夏新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卷3,第202、203页。
  9.《北虏事迹》,1959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金声玉振集》,第31页。
  10.《皇明九边考·宁夏镇》,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卷8,第4页。

  << 上页 目录 下页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