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明长城考实》·点校版
明长城考实
华夏子·著 长城小站·校考
  << 上页 目录 下页 >>  

 

  万全县辖长城

  万全县地处冀北山地与张北高原、冀西山地接合部。万全县东邻张家口市,北、西两边以长城为界分别与张北、尚义两县接壤,南隔洋河同怀安县相望。长城由东经北往西,环绕了多半个万全县。
  万全县,元朝时为宣平县。据《明史·地理志》载: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废县。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置了全左卫、右卫,属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左卫、右卫徙治山西蔚州。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又徙治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万全右卫徙治德胜堡(即今万全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设万全都指挥使司后,改属万全都指挥使司。1
  万全县辖地,山峦层叠,关隘险峻,为历代兵家所重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论述万全都指挥使司辖区的地理形势时认为:“司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在挹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弹压上游,居然都会。”2
  万全城建筑时间及规模,据《宣化府志》引《万全县志》载:城为“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筑。正统三年(公元1438)砖甃。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重修”。该城呈菱形,“城高二丈五尺,方六里三十步”。3
  长城由焦泥庄东处起,出张家口境后,沿着万全、张北两县交界处西行。大致方向为先向西,在新河口乡小麻坪村西转南行,直至北沙城乡地界后,向西跨东洋河进入怀安县界。长城在万全县境内长度约为一百六十华里,除已毁成石堆状墩台外,其间共有敌楼二十二痤,均已毁坏,只存残基或内部夯土。
  长城始入万全焦泥庄一带多为石砌,保存较好,高约五米,城墙为封顶式结构,顶宽不足米。没有雉堞等设施。正北沟至狼窝沟口一带,毁坏得几乎均平。狼裔沟口在张家口西北,接近坝上,是通往塞外的咽喉。据史载,明永乐皇帝朱棣数次率兵北征,多是由此口出长城。抗日战争后期,苏蒙联军同负隅顽抗的日军,在狼窝沟口进行一场激战,突破了日寇经营多年的军事防线,从此口入关。今在张北县境建有苏、蒙烈士纪念塔。
  明代在狼窝沟口南筑有膳房堡。此堡为“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都御史殷谦筑,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操守挥指丁璋展筑,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守备王汉重修,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砖甃”。城“高二丈,周二里有奇”。4城内设守备驻防。此堡是过往官兵膳宿之地,故改名为膳房堡。今膳房堡包砖全被拆毁。当地老乡曾在拆城时在西南角挖出一门铁炮,炮身长三米,炮口外径三十厘米,重约一千余斤,炮身铸有六道加强箍,并铸有铭文。但因锈蚀严重,铭文已不可辨。
  长城由狼牙沟口经冯家窑村北新开口,至北新屯乡水沟台村为土石杂筑,多破坏严重。当地老乡在水沟台村坍塌的长城上,曾发现一门铜炮,炮身上有铭文为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造。
  新开口关,据《明英家实录》载:“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户部左侍郎刘琏请于新开口置关一所,令使客出入。两旁筑二台,拨军守备,其余墙垣务筑立高厚坚完,俾人马不得往来。”兵部令总兵镇守议行。5现关口处已残毁,但新河口左右一带城墙尚保存较好,存高约五米。关南约十二华里有新开口堡。“此堡为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筑,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守备丁璋展修,高二丈五尺,方一里三百四十步,门楼二,角楼四,戍楼四。”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增砖包。6今县文化馆收藏一块石匾,阴刻楷书“新开口堡镇胡台”,并属有“万历乙卯年”。
  长城由水沟台,经小麻坪村,过新河口后转西南方向,至榆林沟乡海拔一千七百一十五米的渔儿山。由洗马林通往张北县的公路由新河口穿过。新河口处长城已被破坏殆尽。这段长城为土石混筑,多坍塌严重,但渔儿山一带长城却保存得很好,封顶式结构,顶宽不足米,基宽约五米。这一带的石砌墩台坍塌较重,长城里侧的夯土墩台多残存。
  新河口南约十华里有新河堡,现为新河堡乡所在地。此堡是由长城上新河口入内地的必经之地。因城堡距新河口较近,故借关口名称之。据《宣化府志》引《宣镇图说》载:“创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帮修,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砖包。周二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7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明弘治末,蒙古兵曾由此堡入犯。”8今新河堡基本被拆毁。
  长城由渔儿山,继续向南经庙儿沟至海拔一千五百六十一米的北沟山,多为毛石干砌,自然坍塌严重。北沟山北侧有一条由洗马林穿长城而过,至东洋河岸尚义县土窑沟村的公路。这一带长城多为石砌,自然坍塌严重,山上砖砌敌楼多已圮残。
  洗马林堡,今为洗马林乡政府所在地,西至长城约十四华里。据传,明正德年间的一个夏天武宗皇帝朱厚照巡边行至城西水泉,又热又累,颇觉困倦,传旨下马稍息。侍从牵马至泉边洗饮,御马顿觉爽快,仰首嘶鸣,武宗见状大喜,将万家村西北荨麻岭改为洗马林。据《宣政府志》引《宣镇图说》载:堡为“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筑,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砖包,周四里许,高三丈五尺。”9据《明世宗实录》载,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八月,蒙古俺答部黄台吉“自洗马林突入,将禾三五散掠,驰过暗庄堡。把总江汝栋以锐卒二百,按伏堡中,出而搏之,黄酋骤骑直前,我兵奋挺击之”。10今堡虽遭严重破坏,但围墙整体布局尚残存,城西侧墙保存尚好。
  长城由北沟山至东洋河东岸北沙城乡,万全同怀安县交界处。多为毛石干砌,坍塌严重,只个别地段尚存墙体。
  长城过新河口后,蜿蜒于崇山峻岭之巅,顺山脉南下。在山脚东侧的平川地上,有一溜土筑台,由新河口,经永安堡、洗马林、柳沟、板山至羊窑沟村,连绵不断,墩高五至八米不等,高大坚固。在板山村和北辛庄处的土筑墩台四周,还发现有绳纹砖残块。由此断定此路土墩台早于明长城,然具体建于何时尚待考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明史·地理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40页,第902、 9O3页。
  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1955年版,卷18,第778页。
  3.4.6.7.9.《宣化府志·城堡》,清乾隆二十二年增刻本,第10、11页。
  5.《明英宗实录》,中华民国二十九年江苏国学图书馆传抄本,卷209,第15、16页。
  8.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1955年版,卷18,第787页。
  10.《明世宗实录》,中华民国二十九年江苏国学图书馆传抄本,卷551,第5页。

  << 上页 目录 下页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