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庐
 积雪庐 

2006-12-09 Sat

车钳铣铇磨联想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儿子发来短信,问有没有工作服,我心想:“大学生要工作服干什么”?于是回短信询问,儿子说是要到金属加工车间去实习,需要穿工作服才能进车间干活。

于是我马上现找现洗现晾地紧忙活,为儿子预备了一套劳动工服。当晚儿子来取工服,我又顺便到马路对面的“富豪骨头庄”请他撮了一顿大份的红烧排骨。吃饭当中儿子问起我“什么叫车工?车床什么样?怎样车活?”怎么回答他呢?他都快大学毕业了,连车工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这也不能埋怨儿子,现在的学生除了读书几乎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就连择豆角、择芹菜这样简单的家务活还要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也不知道这教育方式是前进还是后退。我们上学那个年代正是文革时期,每个学期学校都组织去工厂和农村参加劳动,那时叫“学工、学农”。那时作为一个技术工人是很自豪的,如果有个好工种再有一把好手艺,那更是令众人刮目相看的了。我对儿子说:“你姑父以前是车工,技术精湛,车得一手好活,有机会去问问他。”

当晚儿子拿着工服回学校去了,这件事不由得勾起了我许多往事,过去当工人时的情景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记得我十九岁进工厂学徒当钳工,锯、锉、剔、磨、划线、打眼、套扣、锥丝、小型机械组装等,样样皆按传统工艺跟着师傅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手工劳动,从学徒工到转正,再从一级工混到三级工,又熬年头熬到四级工。

不知不觉一转眼人到中年,自己也算是师傅级的了,当上了机修组长,那时我负责食堂的机械维修和维护工作,三千多人的大工厂,全厂区三个食堂,一百多台机器设备,我每天带着两名组员一上班就是电汽焊、三种管道的维修(蒸气、自来水、煤气)电冰箱修理、和面机、轧面机、饺子机、切饼机的维修和维护,大的到制冷压缩机、冷库,小的到厨师用的勺子、铲子等等什么都修,样样皆能,那可是真正的车、钳、冼、铇、磨,全部包括在内。

九十年代国营大企业走下坡路,通过关系调到一家乡镇集体企业又干起了电话总机维修工作,可谓干到老学到老。没有办法,这里挣钱比原来的国营大工厂多,一名只是初中毕业的普通工人只能如此了。

自从走出国营工厂大门,感觉也就是一瞬间的工夫,这些原来鼎鼎有名的大工厂眼瞅着一个个的萎缩了,机器停止了运转,工人下岗在家,厂区一片宁静。有一次儿子忽然问起我:“您当工人时在的那种大工厂是什么样子呀?”甭说孩子没见过那样的场面,就连我对那每天忙忙碌碌、人来车往的厂区景致都快要忘光了。记得那会每天早上会在上班前踏入工厂的大门,走上那条很宽的马路,直矗云天的烟囱里冐着滚滚的浓烟,数不过来的车间排列在厂区内,还有雄伟的球罐和冒着蒸汽的冷却水塔,盘来绕去的架空管道通向各个车间的泵、釜、压缩机,疏送着酸、碱、汽、水,车间内是工人劳作的身影,厂区路上是运送货物的人和车,你来我往,通过厂内的火车也时不常地拉着汽笛呼啸而过,显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忙景象。

使我难忘的是我们厂区里的蓝球场和足球场,我喜欢踢足球,虽然球技不高可球瘾颇大。常来参加踢球的是我们厂各个车间和科室的足球爱好者,用现在的话叫“发烧友”。在一起玩的时间久了大家就都成了球友,记得常来这里踢球的有大江、顺子、兰四、大头、校长、高力士等,大家的真名倒记不起来几个,就象现在的网友,都有一个网名。有时厂团委书记和年轻的厂党委副书记也来参加我们的踢球活动。

我们厂的机修车间(相当于我儿子说的金属加工车间)非常宽大明亮,车间的顶上有龙门吊车,来来往往地为各个机床吊送机件,一排排车床飞速运转,龙门铇床、牛头铇床、磨床、冼床、立式钻床、还有那大型摇臂钻床能钻直径50多毫米的孔。车间里机声隆隆,焊光闪耀。工人们都身穿一套兰色工作服,套袖、手套、防护眼镜、工作鞋帽穿戴整齐。车间主仼和技术员看着图纸研究技术革新,年轻漂亮的女车工都要把长长的大辫子盘到工作帽里,否则就要和车床亲密接触到一起了。

我们工厂很大,拥有三千多名工人,那年月从厂长、厂党委书记到各科室干部,再到普通工人都是骑自行车和坐公共汽车上下班,在上下班路上要是碰上厂长和书记还能跟你拉上一路的家常,问一问工作情况,聊一聊厂里的事情,感觉不到是上下级关系。那时每天一上班只知道跟着师傅学技术、学手艺,谁的手工操作能力越强谁就能在年终表彰大会上评选上一个厂级先进职工、技术操作能手。被评选上的职工由厂工会主席和厂长为每人颁发一张奖状,没有奖金那一说,技术操作能手还要在车间现场操作表演。

现如今这才二十年的工夫,满眼里见到的就都是人人用手机打电话、办公室办公用电脑打字,再过二十年人们还会不会用手写字很难说,网络、股份制、高科技、有限公司、懂事长、总裁,新名词层出不穷,一转眼厂长、书记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老板和小秘,工人的名字也没有了,现在都叫职员或员工,庞大的领导阶级不见了。以前的厂长、书记骑自行车同工人一起上下班,可以随意与工人聊天拉家常,现在老板出门坐奔驰乘宝马,进门有助理,出门有小秘,办公室象星级宾馆,员工都很难与他见上一面,更甭说拉家常了。

记得我小时候曾看过一本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书,书里写到将来科学技术发展了,干什么都不用人去操作和动手,一切都实现了自动化。粮食和疏菜全都在一间大屋子种着,西红柿和黄瓜都培养成长年生长的大树,长年累月的去摘就是了。当年想起那书里写的可真是梦里的事,可这梦里的事就发生了,也不再是幻想。这一眨巴眼的工夫,车钳冼铇磨技术操作能手也越来越少了,消失得连现在的大学生们都不知道了。

简直不敢再联想下去,也许再过不了多久,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是否会变成一种头大如斗,四肢短小的高级动物。到那时人们出门开汽车再也不用踩离合器挂档,连方向盘也不用把握,对着车上的电脑系统说一声你要去哪里汽车就会自动把你拉到目的地。那时的人们办公,全部是电脑程控自动化,人们己不会用手写字。甚至连生活中的事也自动化了,吃饭只需张嘴,有机器手往里送;穿衣脱衣只需摆个架势,衣服便会自动上下调整;如厕也不用人们自己动手,解裤、冲洗、烘干、喷香水全部由程序控制,如果赶上大便干燥或者泻肚的话,只需改变一下程序便可以继续为你服务。

从二十年前的车钳冼铇磨联想到现在,又联想到将来,那么更远的将来又是什么样呢?人类是在不断进步中成长起来的,摈弃旧有的模式,开创新的领域是社会进步的标识。但传统的东西随之丢失确实很可惜,现在很多公司还是非常需要这些技术的,特别是高级技工的需求,随着科学的发展,不可能再延续“大字不识一个,但有把好手艺”的旧思想,既要有一定的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技能,这就对现在的年轻人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这些技术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写于2004年4月25日



积雪庐于 2006-12-09 08:32:52 发表在分类:往事
(49257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