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 -> 长城数据库系统 -> 长城文献资料库[ 登录 ]/[ 注册 ]  

 
长城文献资料库

[使用说明]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全文。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有外部参考链接。
·带图标的图书,表明在库中有PDF下载。

RSS 1.0
RSS 2.0

[相关链接]
欢迎访问小站长城数据库系列:
·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
·中国长城地理信息系统
·长城小站谷歌长城专题
·中国长城碑刻铭刻数据库
·历史年表
·长城法律公文库
·长城景区数据库
·长城专家库
·长城视频数据库
·小站图书室
·边墙史料书库 .. 阿伦主编
·小站首页


 长城文献资料库 分类浏览:学科 地域 年代 作者 期刊 排行 最新评论 最新更新

图书信息

《长城和大运河》

作  者:陈正祥
出  处:中国文化地理
发表时间:1983-00-00正  文:
一、引言

  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所刻划的两条有形的线。它们的长和大,存在的恒久,功能的显赫,影响的深远,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遗留所无可比拟的。长城内外,运河左右,无数的城市,又好像中国文化景观的星星,在太空中构成一幅 ……
您需要在登录后才能查看全文内容,请您点此登录或者进行新用户注册...>>

简单注册后,即能免费阅读1000多篇长城相关的论文,欢迎您注册为长城小站的用户,参与我们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诗经·出车》的全文是:“王命南仲,往城上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2.《括地志》:“赵武灵王长城在朔州善阳县北。案《水经》云白道长城北,山上有长垣,若颓毁焉,沿谿亘岭,东西无极,盖赵武灵王所筑也。”
  3.《汉书·地理志》:“朔方临戎县北有连山,险於长城;其山中断,两峰俱峻,土俗名为高阙也。”
  4.《汉书·匈奴传》相关的这一段记载,完全转录《史记》,只在开头加一句总结前文的“秦昭王灭义渠。”
  5.陈正祥《河西走廊》,国立中央大学研究院理科研究所地理学部丛刊第四号,1943。
  6.此等五原塞外列城,都是用以支援长城的。五原塞亦作五原城。颜师古曰:“汉制每塞要处别筑为城,置人镇守,谓之侯城。”《汉书·韩说传》:“太初中屯五原外列城。”《史记·正义》“五原塞即五原郡榆林塞也,在胜州榆林县西十里。”《通典》注:“榆林县西有汉五原城。”
  7.《晋太康地记》:“自北地郡北行九百里,得五原塞。”近年经考古发掘,已知这个榆林塞是在内蒙古托克托西南十公里的黄河南边。详见本书第四篇“沙漠中的古城”一节。徐自为是光禄勋,因此他所筑的塞亦称光禄塞。《汉书·匈奴传》:“昭帝始元间,匈奴遣九千骑屯受降城以备汉。宣帝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入朝,愿留居光禄塞下,有急,保汉受降城。”
  8.匈奴的决定投降,其统治阶层也曾有争论。《汉书·匈奴传》:“呼韩邪之败也,左伊秩訾王为呼韩邪计,劝令称臣入朝事汉,从汉求助,如此匈奴乃定。呼韩邪议问诸大臣,皆曰:不可。……汉虽彊,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於汉,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虽如是而安,何以复长百蛮!左伊秩訾曰:不然。彊弱有时,今汉方盛,乌孙城郭诸国皆为臣妾。自且鞮侯单于以来,匈奴日削,不能取复,虽届强於此,未尝一日安也。今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计何以过此!诸大人相难久之。呼韩邪从其计,引众南近塞,遣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郅支单于亦遣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入侍。是岁,甘露元年也。”
  9.开皇五年,使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河,西至绥州,绵历六百里,以遏胡寇。六年二月,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於朔方以东缘边险阻,筑数十城。
  10.史籍中明确记载开凿江南运河,最早已於《通鉴·隋纪五》(卷一八一)大业六年(610),“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欲东巡会稽。”陆游《入蜀记》也说:“自京口抵钱塘,梁、陈以前不通漕。至隋炀帝始凿八百里,皆开十丈;夹冈如达山,盖当时所积之土。”但江南自古为水乡泽国,开凿运河比较方便。《史记·河渠书》记载:“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比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文中的渠可视为运河。而《越绝书·吴地传》记载:“吴古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扬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明显地指示远存隋炀帝以前,江南就存在着一条运河。当时吴国的都城在苏州,平门即苏川的北门;巢湖即漕湖,梅亭在今无锡;扬湖可能就是阳湖,在今无锡、常州之间,紧临江南运河;渔浦即今江阴县西利港;广陵在今扬州市西北蜀冈上。所以这条古老运河的路线,并不难恢复。吴王夫差会盟黄池,船队可能就通过这条和现在江南运河经流路线稍不相同的运河。这条古运河从苏州向南,通过吴江、平望、嘉兴、崇德,南下直达钱塘江边,运转越国的粮食。《越绝书·吴地传》接着说:“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详见另著《论江南》一书,国际研究中国之家《中国研究丛书》第29号。
  11.《汉书·沟洫志》(卷二九)曾指出在贾让以前,成帝初清河郡的都尉冯逡,便提到了分水治河的办法:“屯氏河不流行七十馀年,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於以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
  12.《汉书·沟洫志》(卷二九):“自是之後,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13.例如从陈留东南到宋城一段和睢水同流,长约215里;从谷热到临涣一段和涣水同流,长约205里,使临涣县东南到蕲县北界一段,和蕲水同流;最后在虹县以西一段,则又和潼水同流。
  14.河阴县在清乾隆三十年(1765)并入了荥泽县。
  15.《通鉴·隋纪五》(卷一八一):“大业六年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馀里。”这条江南河,大致利用了梁昭明太子中大通二年(530)上疏所开的漕沟渠故道。
  16.《旧唐书·食货志》(卷四九)(裴)耀卿奏稿:“昔贞观、永徽文际,每岁转运不过二十万石。”《新唐书·食货志》(卷五三):“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
  17.关於开凿接通长安和黄河的广通渠,《隋书·文帝纪》(卷一)记载:“开皇四年(584)六月,开渠,自渭运河,以通运漕。……九月……幸霸水,观漕渠,赐督役者帛各有差。……驾幸洛阳,关内饥也。”《隋书·食货志》(卷二四):“开皇四年,命宇文愷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馀里,名曰广通渠,转运通利,关内赖之。”隋文帝开国之初,基於经济、军事上的需要,很重视漕运,曾於黄河沿岸建了四个米仓,并开浚了广通渠和山阳渎。《隋书·食货志》(卷二四):”开皇三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於蒲、陕、号、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募运米丁。又於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18.见《新唐书·高骈传》(卷一四九)。
  19.《通鉴》(卷二九二)显德二年(955)十一月乙未条:“汴水自唐末溃决,自埇桥(宿县北二十里)东南,悉为污泽”《宋史·武行德传》(卷二五二):“先是唐末杨氏(杨行密)据淮甸,自埇桥东南决汴,汇为污泽。”
  20.《通鉴·後周纪》(卷二九四):“世宗显德五年三月,浚汴口,导河流,达於淮,於是江淮舟楫始通。”
  21.梅圣俞《咏汴渠诗》:“汴水源水清,随分黄河枝,浊流方已盛,清派不可推。天王居大梁,龙举云必随,设无通舟航,百货当陆驰,人间牛驴骡,定应无完皮。”

[ 返回 ]
 评论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点此登陆)。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超赞!:] [:好!:] [:窃笑:] [:笑而不语:] [:汗!:] [:囧!:]
表 情: [:大哭!:] [:鞠躬:] [:耶!!:] [:仰慕:] [:骚!:] [:醒一醒:]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