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转:关于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汶川大地震救灾重建的报告及建议(下)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三、如何规范和引导民间力量在安置阶段与重建阶段的参与
(一)民间参与力量的定位和主要作用
在救灾安置和重建工作中,民间力量参与的基本原则是:在政府主导下,拾遗补缺。具体而言,在安置阶段,中央政府主要提供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而民间团体和志愿者则可以在地方政府的协调统合下,结合当地特殊情况和需求,为社区以及受灾群众提供更具体化、生活化和更个体关怀的救灾后阶段服务;在重建阶段,公共设施基础建设、城镇规划、宏观产业调整等规划,由中央主导,地方配合,民间支持;而社区重建和生活重建等较为微观并需要考虑地域和人群特殊性的重建领域,则由地方主导,民间参与,中央支持。
民间公益团体和志愿者的主要作用包括:
(1)提供直接社会/社区服务
政府集中资源于提供基础设施、住房、医疗、教育、维护治安及其它公共设施,民间组织(特别是社会服务组织)以及志愿者团队则可为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如孤儿、孤老、妇女、儿童、残疾人 等提供心理救助、康复服务、举办文化活动和协助解决他们生活的问题。
(2)引入资源
大量的国内外民间慈善团体已经在救灾阶段或提供大量的资金和物力支持,或提供有组织的志愿者团队,或在心理救助等特殊领域提供技术知识以及专业人才,如一些民间救助组织如慈济、乐施会、宣明会、狮子会,以及一些特殊领域民间救助机构或协会如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等等。而当前期救灾阶段结束,这类机构更承诺将进一步协助灾民和灾区重建,提供更大更长远的承担。
因此,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民间团体将能够在资金、物力、专业知识和人才方面提供大量的资源投入,在政府协调下帮助灾区的安置和重建工作。
(3)促进信息流通,补充搭设政府和基层的信息渠道和桥梁。
在安置和重建阶段,一些在当地长期进行扶贫、社区发展工作和研究工作的民间机构、志愿者团队和大学学术机构,可以帮助政府了解收集受灾群众的声音和利益表达、以帮助政府了解基层的特殊情况和需求、相应调整策略和手法,提高效率。
进而,重建工作动用大量的资源,如何确保当地政府和其它救助机构合法合理使用资源是重大问题。从上而下的监管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难以实施,较低成本的做法是透过接受服务的民众进行信息反馈,以利上级政府引导地方的工作。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可协助灾民评估重建工作的成效和有序向政府表达意见。
(4)协助发展多元化地方产业和创新性公共产业,帮助当地生计和生态恢复
许多国际灾后重建成功经验显示,民间参与力量有利于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使得发展多元化的地方特色产业,重建农村风貌的生活圈,建设与生态、环保并重。提供一定的信息和知识支持,协助地方政府和社区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与产业型态,推动传统产业复兴。
(5)进行志愿者培训和动员,倡扬志愿精神,弘扬和谐文化,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
救灾第一阶段,以民间公益团体和志愿者团队为主要部分的各类社会参与力量在政府指导下,自觉地、广泛地、主动地参与救援的行动,汶川地震紧紧等地将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在这一基础上,大量民间公益团队和志愿者参与下一步安置和重建工作,将能持续深化志愿文化和公益精神的全国性传播,进一步发展和谐社会理念,在国际社会进一步树立中华民族同舟共济互相扶持的精神风貌。
具体而言,民间参与力量可以配合政府,在此次汶川地震救灾重建的基础上,发展一个全国性的志愿者网络或管理体系,整合调配各个领域和层次的志愿者资源,提供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为重建工作以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探索一个创新的志愿者资源库,以及志愿者的参与和协调模式。

针对以上民间参与安置与重建的主要作用,我们在此初步梳理出几类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民间参与力量:首先是长期支持中国政府、具有充足资源和专业知识的国际民间机构,如宣明会、乐施会、英国行动援助、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等等。其次是具有较好政府关系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本土机构,如处在灾区范围的四川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蜀光社区发展中心,陕西的妇女研究会、甘肃的兰州大学社区发展中心等等,在灾区之外的如北京的阿拉善生态协会、新富平学校、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广东狮子会、广东廖冰兄人文基金会等等。再次是具有良好政府关系、、没有太强理念导向,脚踏实地做服务的国内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团队和网络。如广州青年志愿网、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各地尤其是四川省义工联、以及各类大学志愿者社团等。

(二)民间参与力量的具体服务途径和模式
1、安置阶段
在安置阶段,民间力量的参与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点:
(1)协助地方发展社区参与的建过渡安置房计划以及其他以工代赈计划
鉴于此次震灾和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数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受灾群众必须住在过渡安置屋中。虽然中央已经有效发动各个省市生产和运输活动板房支援灾区,但是因为需求过大,以及四川等主要灾区特殊的生态地质和条件和灾民分布状况,民间力量可结合国际经验 ,协助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群众力量,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自助建设环保抗震过渡房。
此外,民间组织还通过参与建造厕所或其它公共设施,亦可雇用当地灾民。“以工代赈”不单能维持灾民生计,更令他们对社区和政府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民间组织可以协作地方政府,尽量雇用当地的灾民向灾区提供服务,借社区自己的力量,帮助当地恢复生计,提供就业机会。
具体参与模式是:在本地社区进行发展和扶贫工作的民间机构在中央主导下 ,配合地方政府,探索更具地方特色的环保低成本建房经验。基层政府、本地社区群众和民间专业慈善公益团体直接建立良性互动和知识分享的关系,强调多元合作、可持续、和最大化运用地方性知识。并且鼓励社区居民一起参与造屋。这一过程不仅是物质(房子)的重建,更是人际、文化与经济纽带的重建。
另外,从生计的角度,灾区的安置房建设过程如果可以让灾民参与,那他们至少有一段时间的工作收入与生活来源,这可以作为他们农业或就业损失的过渡期,而不是让他们坐等救济金。
典型案例——广东狮子会在本次救灾过程中,一方面广泛在灾区投放物资,另一方面也注重搜集灾区当地的实际需求,例如在绵阳市下辖的魏城镇,当地属于非重灾区,但是建筑和房屋受灾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学校设施。广东狮子及时将救灾物资投放到当地,在这个过程中与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了解到了当地的一个实际困难,那就是需要尽快建立一批校舍使学生能快速复课。于是狮子会与当地政府合作,迅速援建了一批就地取材、通风条件好于帐篷、坚固耐用的竹结构课室。这既解了一时之急,也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这类探索也直接为下一步的长期重建过程中的建屋计划做准备。
(2)安置阶段的社区扶助和社区能力培育
这方面的具体参与方式包括:一是在文化建设上,通过帮助较偏远或资源匮乏社区营造公共空间以及发展各类文化活动,恢复和培养社区凝聚力和社会网络。二是在教育领域,鉴于大量的当地教师团队在震灾中受到严重损失,因此可以吸引外地专业志愿者进入震区支教、进行教师培训。培养当地人中的积极分子和有潜力者成为支教的志愿者,在长期内实现支教的本土化和持续性;三是在医疗卫生、心理救助、环境等特殊领域,在一些相对资源匮乏社区开展直接间接服务、发展地方力量,并通过倡导教育等方式协助政府宣传相关政策和信息。
目前,已经有一些民间社区发展机构或志愿者团队开始在部分受灾乡镇社区安置点策划或启动相关项目。
例如在某些民间志愿团体的牵线搭桥下,一些志愿者在策划通过支持一定的公共设施(如为尚未通电的乡镇农村安置点配置发电机和电视,搭建专门进行公共活动的竹板房,每个估计需投入5-6万元),来帮助安置点建立社区文化和凝聚力。这一方面能帮助灾民了解整体救灾局势、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倡议,减少因为信息不通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全感,帮助重新恢复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最大化减缓临时过渡性安置点因为物资短缺或者灾后心理困扰而产生的社会紧张情绪和社会问题。
另外,某些妇女团体召集有一定技能的女性志愿者,深入受灾社区,发现个人、家庭、社区的需求,并提出各解决的对策,协助社区妇女、儿童走出震灾阴霾。
部分民间乡村建设机构和志愿团体则联合在几个偏远重灾安置点扎下来,从和村民一起进行生产自救到发展支教活动,在当地建设微笑图书室等等。还有某些机构在彭州的部分村落灾民安置点开始开展社区恢复及心理疏导志愿服务,为安置点的灾民提供水源管理、治安管理、纠纷协调、生产自救、儿童、孤老陪伴等服务,并尽可能地协助当地政府尽快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和生活。
对这些民间团体和志愿者团队而言。在受灾安置点的直接扶助服务都坚持在政府指导下、提升安置点群众自救和发展能力的原则。也即在救助和重建中推动社区和受灾群众的自发参与个能力建设。通过去减除受灾群众的依赖心理。培养他们对将来重建工作的主动态度,减轻政府负担。也有助于灾民心理的康复,建立灾民互助的网络与参与平台。
2、重建阶段:
在重建阶段,民间力量的参与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点:
(1)建立社区重建示范点,探索经验并推广。
关注社区发展的专业民间机构虽然规模小,但是针对特殊社区具有灵活性、本土化的特点,比较适合参与具有强地域性和多样性的乡村受灾社区的重建。而且最好先选择部分社区作为示范点。因为四川等地的受灾乡村社区多处山区,具较强少数民族背景,也需要针对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厘定发展策略。
因此,民间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在社区重建方面的参与,应该定位在“在中央政策指导下,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在此基础上通过民间不同服务群体在示范点的参与和探索,摸索出一套具有地方特殊性的社区重建发展模式,再在政府的指导协助下,进行有效推广。
具体参与模式:这类社区重建示范点的主要参与方包括:在震区当地乡村社区有长期项目点的国际或本土社区发展机构;相关研究机构;各个领域的志愿者个人或团队。这些民间力量与当地政府配合,结合社区群众力量,形成多元合作和协调平台,连结政府、社会、学界的资源,让资源得以整合进入社区,这个平台适度的扮演不完全替代性的角色功能,在社区尚未能自主之前,协助社区向外取得资源;也适度地协助政府资源有效的进入小区。
示范点重建步骤大致如下:各参与方共同制定发展定位与愿景;厘清社会经济与环境现况,进行详细震灾损毁调查分析,明晰重建课题与对策,以及整体重建策v与方针。
目前,已有数家四川本土和海外社区发展机构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在原有长期项目点工作经验及与当地政府的良好沟通网络基础上,设计出乡村社区灾后重建和社区生计及传统文化恢复的三年-五年计划。
(2)针对特殊领域和人群的长期服务和救助。
这方面的服务主要是针对灾区内特定地域特定人群的“生活重建”过程,包括心灵救助和重建、教育(支教)、社会救助及福利服务(针对孤儿孤老残疾人等)、就业服务、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生态保育和生态文化重建、少数民族文化恢复等工作。
以上生活重建的工作尤其要求有针对性和“以人为本”,因为这类重建工作不仅仅是外部原貌的重建,更重要的是内部的重建,即教育、文化、心理等,因此,宏观的一刀切的规划很难完成这类重建工作。这也要求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民间机构、研究机构、社工以及志愿者深入了解震区当地情况、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多样性,获得地方政府及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才能发展出切实有效的服务方法。
具体模式是,由国际国内专业机构提供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支持,结合本土的可以参与灾区持续性救助和服务的专业性志愿网络(如支教、心理救助、弱势和特殊人群等领域)、大学生志愿团体和研究机构,前者为后者提供信息知识和培训,后者则通过具体的救助服务过程将这些知识和研究成果本土化,并进而在地方基层政府的指导协作下,发展当地社区自身的助人自助服务型团体和能力。
如下几方面的服务,在下一步重建的工作中,尤其值得民间公益团体和志愿者团体关注:
首先是特殊弱势群体的就业培训服务。因为汶川地震本身带来极大的生态次生灾害,由此产生大量不得不离开故土、在新的环境下谋生的原农业人口。这类失去土地也由此失去谋生技能的群体,急需再就业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如灾后丧偶的中年妇女、残疾人等等。由于这些人群的特殊性,以及再就业渠道的多元和分散性,因此需要相关领域的民间团体配合地方政府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和咨询工作。
其次是灾后心理援助和心灵重建。这即是一项急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部分国内外专业心理救助组织或研究机构如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等,已经开始建立对四川灾区的五年心理援助工作计划,定期安排海外心理学家和心理卫生学家到四川指导心理危机干预,并展开培训和讲学工作,讲授心理援助、心理创伤急救、心理危机干预等。而一些国内或本土的小型民间心理救助机构和志愿团体,则可通过将外来经验和知识本土化,实现长期持续地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危机干预、心理治疗和心灵重建等等。并进一步将心灵重建和其他生活重建领域以及社区重建结合起来。比如某些国内民间心理救助机构已经和乡村教育助学机构展开合作,准备将心理救助和青少年的教育和支教活动、社区的社会网络建设相结合,以实现配套持续的效果。
另外,在生态保护和生计方面,一些国内外专业环保民间组织、环境教育机构也正在探讨与地方政府、本土社区发展机构以及社区的合作,在灾区内一些保护区以及邻近社区开展生态规划、生态旅游以及可持续生计项目,争取将生态保护和当地居民的生计相结合,探索灾后可持续性重建的新思路。
(3)协助政府搭建和培育灾后重建志愿者平台
救灾第一阶段让我们看到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无论在具体救援还是在弘扬志愿和谐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在更为艰巨复杂长期的安置和重建阶段,所需人力物力和知识技术投入无比巨大,同样需要在不同方面、不同阶段积极发挥利用民间各领域志愿者的力量。
这就需要由相关政府部门(如团中央或各级团委)指导协调,由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和民间志愿者专业团体协作,搭设一个面向灾后重建的志愿者能力建设和协调管理体系和网络平台。大致实现如下功能:
(a)对积极报名参与灾后安置重建的全国志愿者个人和团体进行登记整理,形成一个志愿者数据库,在重建的不同阶段和领域可以及时抽调调配所需的志愿者资源;
(b)针对安置重建阶段的特殊救助领域和特殊人群的特殊技能需求,以及针对志愿者的特殊素质和纪律要求,建立一个配套完善的、专业性的志愿者选拔和培训机制和平台:
(c)对志愿者的服务参与过程和效果提供有效灵活的跟踪和管理。
(d)通过这一创新性的联合政府和社会各阶层民间力量的志愿者平台的搭建,为外国今后大型公益活动和紧急志愿救援活动提供一套完整有效的机制、志愿者资源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支持。
鉴于在此前的救灾第一阶段,部分民间机构或者志愿者团队已经各自发展出一些志愿者管理和培训机制,并有了初步的实施经验和案例,再加之近5年社会上已经涌现出大量的针对志愿者和社工服务的专业性能力建设和培训机构。因此,这类民间力量可以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对这一全国性志愿者平台的搭建发挥积极良性的重要作用。


—————————
  燃烧的梦想
  流水的时光
—————————
[ My WeBlog ]
本帖由 火箭人2008-11-11 23:33:44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转:关于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汶川大地震救灾重建的报告及建议(上) 【火箭人】2008-11-11 23:33:12 [3096] (12K)
     转:关于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汶川大地震救灾重建的报告及建议(下) 【火箭人】2008-11-11 23:33:44 [2906] (12K)
       这是汶川之后参加的一个问卷调查的回馈 【火箭人】2008-11-11 23:35:44 [2985] (6K)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48136496543884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