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关于长城-〉各地长城-〉河北的长城-〉秦皇岛地区-〉镇虏台

镇虏台简介
  镇虏台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6年)兵部主事孙应元主建。隆庆四年(1570年)戚继光精心修建并定名“镇虏”台。镇虏台是山海关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烽堠。它对于研究古长城建筑、明代烽制都很有价值。..>

GreatWaller:镇虏台之痛


秦皇岛长城人俱乐部


镇虏台之痛
摄影:GreatWaller.com
长城小站提醒旅行者和背包客:长城的存在,源于您的爱护!

镇虏台
资料来源:走进关东::山海关长城

  镇虏台位于角山长城东侧的一座小山头,雄踞山海关的战略制高点上,因此,在关城各处举目可见。镇虏台是一座四棱台状的实心墩台,也是一座典型的峰堠。台面为长方形,南北长8.5、东西宽7.7米。台体为砖石结构,石砌部分占三分之二,内以碎石夹土夯筑。台体分四部分构成:
  (1)台基部分:以长方体条石砌筑,四面层数不一,以找平为度,台基平均高度1.05米。
  (2)下部台身:以块石沿基平面向上垒砌,有明显的收分,这部分高4.75米。
  (3)上部台身:为砖砌体,高1.43米。
  (4)台顶部分:全部为砖结构,台上中部建楼檐,高3.6、面阔4.93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黑灰瓦顶。楼橹四周环有高1.54米的垛墙,台上设石门一座,上有石匾一块,镌写“镇虏”二字。
  此台未设置固定的下城梯道,只是在石门之下设有两根伸出墙外的石柱,为系软梯之用。士卒上下台以此为路,战时兵士登台后将软梯收起,各自进入台上阵地固定的部位,守望作战。墩台之内还配置有旗帜、战鼓、弩、炮石、火药、火箭、狼粪、牛粪、柴草、粮食等。在各自为战的同时,还兼以烟炮旗号传报军情。
  镇虏台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6年)孙应元主建。隆庆四年(1570年)戚继光精心修建并定名“镇虏”台。镇虏台是山海关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烽堠。它对于研究古长城建筑、明代烽制都很有价值。这种独立式的高台建筑,看上去分布散落,无一定排列规律,与长城也没有什么直接联结关系,实质上却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最基层组织,烟气、烽火、旗、砲等形式传递军事情报,成为长城防御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镇虏台
罗哲文::《山海关长城的布局与建筑勘查记》   

  在角山长城外侧的东面山头上,有一烽火台名叫“镇虏”,作为山海关长城的信号站,现在保存尚好,台顶还有“镇虏”台的石匾。
  据《临榆县志》记载,山海关长城之有敌台,始自明代中期以后。屹立在老龙头海水中的一号台“靖虏台”和旱门关外这一座“镇虏台”,均是嘉靖四十四年(1566年)兵部主事孙应元创建,其时并无专名。这两个台的名称是隆庆四年(1573年)戚继光在大量修筑敌台时定名的。
  镇虏台位于角山长城前面东山之巅,下部为一实体台子,无门窗。上部建楼橹,四周有垛口,是专为作战和了望之用的。作战时,用绳梯,软梯将士卒系上台去,把梯子撤除吊上去。现在台顶上的石门下尚有两根伸出的石条,即是当时用软梯上人之用的。台的结构下部基础用条石数层砌平后,用块石砌成高台,然后用砖砌上半部。
  台的基础四方形,东西7.6米,南北8.5米。
  台高石砌部分3.7米,砖砌部分1.43米。
  垛口高1.54米。楼橹已经残坏,现存台高连条石基础1.05米在内,共计7.72米。若加上楼橹,共约10米的高度。

    [相关链接]
  • 镇虏台之痛 ———— GreatWaller.com 供稿 2003年12月

欢迎指正,欢迎投稿!!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20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