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明长城考实》·点校版
明长城考实
华夏子·著 长城小站·校考
  << 上页 目录 下页 >>  

 

  代县辖长城

  代县,今属山西省忻州地区,其县北部为恒山系,南部为五台山系,中部为狭长的平川地带,滹沱河横贯其间。代县的建置名称,行政区划随朝代更迭而多次变更。但不论什么朝代,这里都是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的战略要地。
  代县北部山区北陡南缓,峰峦叠嶂,北进山阴县的内长城蜿蜒于此,晋北要塞雁门关雄踞其中。
  代县明初为代州,据《明史·地理志》载:“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为县。八年二月复升为州。”属太原府辖。1
  长城入代县境基本走向为:由宁武县段庄入代县张其沟村,向东北方向,经大西沟至白草口。过白草口向东跃上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的猴岭山再折向正北。下山出代县境至山阴县新广武村。代县境内长城约五十五华里,共有敌楼四十一座,其中较好的六座,残毁严重或只存夯土墩状的三十五座。
  长城入代县境,沿代县与朔县界紫金山(因山上长有“紫荆”,谐音为“紫金”山)西行约八华里。山势陡峭,巉岩险峻,以险为塞,未筑城墙。从一座海拔二千二百五十三米的高山东坡起,至大西沟南,因地势较险,石墙构筑极为简单,圮坍严重。从大西沟至白草口西山,利用险未筑墙。
  由白草口至山阴县新广武城,是外三关中建筑和保存最好的一段长城。白草口西山上圮坍严重,有两座砖砌敌楼,只残存夯土墩台。
  白草口关今尚存一座关楼和一个关便门。石基砖砌的关楼尚好,顶部垛口已坍平。此楼西有一门居两箭窗中,门额上嵌有石匾,因风化大字已不清,小字尚清晰可辨,匾头题“万历四十二年秋吉,巡抚山西都御史吴仁度”,匾尾署“整饬雁平兵备道右布政使阎士选立”。楼北、南、东三面各开有三个箭窗。南、北、西三面墙预各有一个龟头吐水嘴。这座砖砌敌楼西为砖砌城墙,墙上有一砖券拱门,门洞已被土石淤死。北侧门额上亦有一方长九十二厘米宽七十厘米的石匾,阴刻横书“容民畜众”,匾头题“万历甲寅秋”,匾尾署“布政使阎士选立”。
  长城过白草口,爬上海拔一千五百六十八米的东山。山脚到山顶处城墙原为砖砌,今多残存内部夯土。只在接近山顶近一百米的地方,开始有残坍的砖墙。上到山顶城墙为阶梯式,保存较好,砖砌垛口尚存。有些陡峭的地方未筑墙,将砖砌垛口砌在山岩石上,有的地方只存一堵外墙。
  长城由白草口东至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的猴岭山为砖砌。高约十米左右的墙外侧较好。绝大部分垛口尚存,墙内侧圮坍十分严重。一段平缓处有一砖券拱门,为长城内外的道口。这段长城上有四座砖砌敌楼,其中有两座较好。西楼北面墙上有三个箭窗,东、西两面墙上各有一个箭窗。南面墙上有门,门额上曾有过石匾。楼内有砖梯可通顶上。东楼的东、西两面墙上各有两个箭窗;此外,同四楼一样。两个楼顶各有残坍。另外两座敌楼已坍毁。
  长城过猴岭山顶峰,再过两座残圮的砖砌敌楼,向北循山而下,至山阴县新广武城为砖砌。今城墙外侧砌砖保存尚好,里侧砖墙已毁掉。临近广武城,因地势平缓,洪水冲刷,城墙已毁掉。这段长城共有敌楼二十二座,今有四座较好。敌楼门额上各嵌有一方石匾,分别刻字为“天山”、“雄皋”、“控鍼、“阪扃”。匾头统题“万历丙午中秋之吉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匾尾统刻“兵备副史李茂春、左参将陈天爵、管粮通判蒲嘉轮立。”其中有“雄皋”门匾的那座敌楼,北门额上另有一匾,上横书“壮鲁”二大字,匾首尾题署与其它匾相同。
  雁门关居长城以南,北距新广武城十五华里的勾注山脊。这里地势险峻雄固,西抵宁武、偏关,东连紫荆、倒马,北拒塞外高原,南屏京冀防务,素以军事要冲、战事繁多而闻名全国。
  雁门关,旧名勾注,或称为西陉。古有“天下九寨,雁门为首”之说。据《代州志》载:“古雁门关,在今关西四十余里。即太和岭道也。唐始置关,宋、金、元因之”。2又载:“关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筑,周二里有奇。嘉靖中增修,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复筑。”3
  关城有东门、西门和小北门,现在尚存东门、西门的砖券拱门洞,小北门已毁成豁口。东、西门额上各嵌有石匾,东门刻“天险”(天险),西门刻“埊利”(地利)。据说已毁坏的小北门门额上,原有横匾刻“雁门关”三字。左、右并镶嵌镌砖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边,九塞尊崇第一关”。已毁掉。东关门内有一幢明时修关时的完整石碑,字迹清晰,下半部埋在土里。
  雁门关自宋有十八隘口:东有水峪、茹越、小石、大石、太安、团城、凌云壶、卢马,西面有太和、白草口、八岳、小莲、夹柳、燕水、雕窝、元同。现在这些当年驻兵把守的关隘,大都演化成了村庄。古雁门关为历代军事交通要塞,历史上匈奴、突厥、回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诸少数民族的贵族都曾率兵在此与中原守军作战。后人怀念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守边之功,于雁门关内建靖边寺祭祀。今寺已毁,仅剩下汉白玉李牧碑和旗杆石座,以及几孔空荡荡的石窑洞。
  1937年10月18日,八路军一二○师七一六团,在雁门关南石头沟一带伏击日寇汽车队,炸毁日寇满载武器弹药的汽车二百多辆。
  现在,同太公路,经新广武至太和岭,于雁门关西绕过。雁门关古道已失去其要冲地位。目前山西省有了修复雁门关的设想。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雁门关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代州城,在雁门关南二十里,城内有一座在北方堪称一绝的古建筑——靖边楼。此楼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4年),后毁于火。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重建靖边楼。此楼为砖木结构,下为砖砌台基,有券拱门洞可通南北,上为三层四檐歇山顶。楼高四十米,宽七间,深五间,周有围廊四护,建造得十分雄伟。目前,它是我国北方仅存的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古楼。楼的上檐南北各悬挂一巨匾,南书“声闻四达”,北书“威镇三关”。登楼远眺,北可望雁门古关,南可望滹沱大河,山光水色,尽收眼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明史·地理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41,第960页。
  2.《代州志·关隘》,清光绪八年刻本,卷4,第22页。
  3. 《代州志·关隘》,清光绪八年刻本,卷4,第16页。

  << 上页 目录 下页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