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永存(英雄篇一)
十一长假第二天,又将远行,和随手等友去涞源。背起沉甸甸的旅行大包,走出家门之前,从花瓶里取出一束鲜花,花茎湿露露的,用塑料袋包好,看上去很牢靠。经过280公里的奔波,终于我们把鲜花带到这里,带到少年英雄王二小身边。

英雄篇二
这就是王二小带日军走进的山谷,当地叫做西北沟,两山一沟,十分险要。我们沿着清澈的溪水,顺着二小的足迹,向山谷深处走去。 
英雄篇三--石湖旮瘩
在山谷的尽头,只有一个方向可以转弯。转过弯,眼前是一个小盆地,叫做“石湖旮瘩”。两侧立崖高达数十米,直上直下如同刀劈,“旮瘩”尽头亦为立壁,一道瀑布飞流而下,形成溪水流出。在军事上这里却是一个死地,只有进口,没有出口,二小放牛郎正是舍生忘死,把鬼子带到这个绝地。 
英雄篇四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BR>
当时来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全国军民老百姓都记住了十三岁的孩子王二小,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英雄篇五-亦然健在的赵老英雄
晋察冀多英雄,还有这位赵老战士,当年的民兵连长,给我们讲述当年埋地雷,打鬼子的故事。如今已经八十多岁,银发鹤须,亦然戎装在身,腰扎武装带,凛然不可侵犯,相信鬼子要是再来,他仍然还是一名战士。 
英雄篇六--我们怎样对待老战士
可是赵老战士也有不舒心的地方,据他说乡村扣留了本应发给他的补助金,下面将说到这不是个例。这是赵老在采自己种的豆角,他家就在“黄土岭战斗纪念碑”的山脚下,要去纪念碑一定要从他家旁边走过,所以如果有人去参观的话,建议给老人带点二锅头去。

英雄篇七--亦然放牛为生的老战士
我和大鹰在西山上还遇到这位当年48团的老战士,他热情为我们指路。交谈中得知他也拿不到补助金。这四头牛是他唯一的财产,在古稀之年亦然放牛为生。据了解当地老战士补助金只有每月数十元,被截留克扣,先后在三个不同的村子,听三位老人讲述的基本一致。而这位老战士不得已养牛为生,还被指“违法”“破坏环境”。一个机体如此,请问再有战事,再有危难,谁还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