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专题世纪百年

寻找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象资料中的长城

我的一些看法(这“一些”也太长了点儿,抱歉)
为您服务 于2007-01-06 04:14:08发表于长城小站
完全不知道各位打算把这个新的年度项目做多大,只是就一般情形参与一下讨论。

1,
首先想说的是,我觉得做这种事情和做种种事情同样,为了求得一个比较像样子的结果,至少要乐见他人之成,最好不要有过多的门户之见。

以某个特定目标为对象,通过自己以相同视场对其几十年不间断的拍摄取得日志(这日志当然不是每日,通常是每年,其实是年志),利用这个日志完成对该目标的陈述和分析,这种工作有很多人做过,如果从《第五大道的转角》的第一张照片算起,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且它未必就是最初的,同期,不仅在法国,在美国、意大利等等也有人开始做同样的事情)。仍旧是以某个特定目标为对象,但是通过他人先前拍摄的照片与自己以相同视场再次拍摄的照片进行比较,利用这个跨时代的对照完成对该目标的陈述和分析,这种工作也早有人做过。比方《麦戈维山车站》用1923年的照片开头,该目标在这张照片上仅是一个长途车站,随后是八张不同时代但视场相近(不是完全相同,因为这些照片是搜集来的,根本无法做到完全相同)的照片,最后是一张由做这件事的人在上世纪末拍摄的,与1923年那张的视场完全一致的照片。这组照片完整地展示出这个目标(其实是人们)在大约八十年中失掉与得到的那一切:从车站到农业工人的聚集点(有了酒吧和食品店),到战后新区的商业街(有了百货公司和家用电器专销店),到商业街因周边成为逃离市中区的中产阶级住宅区而改变服务对象(奔驰车行取代了酒吧和食品店,百货公司变成了餐馆和古董店),到在它附近的新建大型购物中心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这个因素是通过文字说明而不是由照片直接传递的),夺走了这条街的生意——目标的1990年代照片与1980年代的那张几乎没有区别,好像所有正在向前走着的事物都停滞了。

需要冒昧地强调一下的是,采用上述的后一种形式,也就是进行重拍比照工作,是建立在前人为今人建设的基础之上。起码在我所知道的那些做过这种事情的人当中,并没有谁以为做这种事还存在着什么率先或者第一,如果一定要推出个率先或第一的话,也只能是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原始记录的前人。假如我们能够通过认真的工作得到比较像样子的结果,只不过是因为我们踩在前人的肩上,是他们让我们立得更高些。所以……

2,
其次是,如果认真进行摄影术以来的长城影像搜集和比照工作,除了链接中已经涉及的这些,至少还有几大块恐怕是不能被忽略的——

忠实于照片的纸面移印品。就通常情形而论,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数长城老照片事实上来自于印刷品。但是,在摄影术的初期,人们并没有解决如何将照片(不论银版或蛋白片,负底或正片)通过在理论上无损或微损的,直捷的制版-印刷术大量转移到纸面的问题。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纸面印刷品为媒体的照片是通过钢笔(铜板)画工根据照片进行描绘,然后完成印制的。这是一个有损转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作者或编辑的要求,钢笔画工的绘制工作或者尽量忠实于照片,或者添加作者或编辑认为合理的想象。基于我所看到的情况,如果是根据尽量忠实于照片的原则绘制的纸面移印品,它所保存的原始照片信息相当完全;即使是添加作者或编辑想象后完成的,实际上也保存有大量的原始照片信息(但是需要认真进行因素分析)。所以,就这个时间段而言,在唯一的那张照片已佚的情况下,这种纸面移印品(尤其是根据尽量忠实于照片的原则雕印的纸面移印品)对于我们的工作存在意义——鉴于我们进行的是“摄影术以来的长城影像搜集和比照”,在摄影术初始阶段产生的这些图像是显然不应放弃的(目前的重点在于比照,对于因添加有作者或编辑想象而失去直接比照价值的那部分纸面移印品,可以考虑仅进行搜集工作,不纳入比照研究范围,减少工作量)。[例:由随美国Grant将军1877-79年欧亚非环球考察队到中国的J. R. Young拍摄,T. W. Swan于1879年雕版印制的,可明确认定为八达岭段长城的纸面移印品《中国长城》。]

不同时代的航拍片。这类照片至少存在着几个大宗——1930年代中央航空公司(以中华民国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为母体的合资公司)拍摄的,以京北、冀西、晋北、漠南为主的航拍照片和影片;相同年代欧亚美环航拍摄的,涉及晋北、漠南、陇东的航拍照片;还是在相同年代,由苏联拍摄的涉及陇西的航拍照片;1940年代日本拍摄的华北地貌和西北地貌航拍照片;1960年代“美制蒋机”拍摄,现已解密的大量U2片中涉及长城的部分;等等。由于升空手段的限制,由小站重拍这类在目前恐怕很难,但是要注意到这个资源的存在。[例:现存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1932年拍摄的京北长城航拍影片。]

一些容易被忽略,但是从历史或专业角度看去有重要意义的照片。这类照片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散落在民间的大量观光照和私人纪念片,因拍摄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等原因,这些照片至少在当时缺少大众意义,未曾获得传播;一是著名摄影家或学者拍摄,但是因长城处于其专业焦点之外,未曾进行传播的照片。对于这两类照片,要做大量的拣选,拣选工作需要由具备掌握基本要则、对现地情况充分了解等条件的人(也可以简单地说成有眼光的人吧)进行。[例:第一种情况——由美军在1900年拍摄的,前往延庆天主堂解救教民的美军第15联队在八达岭地区的留影;第二种情况——始终以川滇藏为工作中心的,著名的Joseph Rock在1922-46年的多次旅行中拍摄的长城西段。]

此外,还要注意到虽然年代较近,但是因目标面貌变化极大,于是有了重要意义的照片和纪录影片。[例:中苏合拍的《阿拉木图-兰州》(以及苏方利用这次合作出品的违约产品《敦煌》和《中国西北风物》)所涉及到的长城西段和烽燧。]

按道理说,对于以上的例子我都应该附上照片和影片,可是我这些天实在很忙,而且有的例子不在手头或者没有做电子版,目前只好先阙着了,请谅解。





本贴最后一次由为您服务修改于2007-01-06 04:30:36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17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