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专题世纪百年

寻找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象资料中的长城

长城墓志铭—罗文峪百年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野人老J 于2006-05-15 18:16:10发表于长城小站
三、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一连发了七张“五一”期间在罗文峪老照片的收获,虽然有些疑问还没有完全答案,但基本上了解了这七张百年老照片的拍摄地。但我们寻找老照片的拍摄地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还要继续挖掘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即拍摄地的历史与现在、所包含的文化及老照片中长城遭受破坏的背景等,以期更多的人能够更好地去保护日益破坏的长城,以及与长城有关的文化。

(一)罗文峪的历史

罗文峪明属松棚路管辖,《四镇三关志》载:罗文峪下有十一座关寨,从东至西分别为,“天胜寨,永乐年建,正关通单骑,冲,余墩空,通步,缓;舍身台寨,永乐年建,正关、苦梨谷,墩空,通单骑,冲,余墩空,通步,缓;马蹄谷关,洪武年建,正关、稍城,俱通骑,极冲,余通步,缓;蔡家谷寨,永乐年建,正关、稍城,通众骑,极冲;秋科谷寨,洪武年建,正关、秋科峪、东空山墩、猪尿墩,通骑,冲,余通步,缓;千家谷关,洪武年建,正关、桃树安墩西界倒沟岭墩各空,通单骑,冲;罗文谷关,洪武年建,通大川,倒沟峪墩各空,通骑,极冲;猫儿峪寨,洪武年建,通大川,平漫,通众骑,极冲;山寨峪寨,洪武年建,正关并东西稍城、黄草安、尖山墩、莺窝崖、白岭儿、石板沟,各墩空通众骑,极冲,余通步,缓;沙坡峪关,洪武年建,正关、桑树安迄西东山墩三空,通单骑,冲,余通步,缓;山口寨,洪武年建,正关并东西角楼墩空,俱通单骑,冲。”

罗文峪下“边城六十三里,嘉靖三十年建,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修。”又边城有“附墙台一十一座,空心敌台六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修。”

清康熙九年在罗文峪设章京驻防,后设把总。(《畿辅通志》•卷七十)

罗文峪作为重要的关城,明清时期建有菩萨庙、药王庙、火神庙、五道庙、老爷庙、大寺庙和龙王庙。全村共有四个戏台,分别位于北门口、南门口、老爷庙前和菩萨庙前。在徐老汉10来岁的时候,每年还有戏社活动,但后来再也没的举行过此类活动。

如今的罗文村属遵化市侯家寨乡,全村有600多人。

(二)长城抗战的炮火

罗文峪长城曾经历过现代战争炮火的洗礼。在1933年春季的长城抗战中,日本侵略军在喜峰口战役中遭到国民党军将士的顽强抵抗,惨败而归。日军遂改变进攻策略,由中路攻击罗文峪、龙井关等关口。二十九军在罗文峪口与日军血战3天,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徐老汉告诉我们,当年长城抗战时他也在村中停留,枪炮之声震耳欲聋,整日不绝。罗文峪并没有被日军攻破,而从龙井关进入。

徐老汉说,即便经历抗战炮火的狂轰滥炸,罗文峪周边的边墙和关城墙并没有受到严重的毁坏。

(三)罗文峪的毁坏

从上述4张有关边墙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出,罗文峪边墙早在百年之前已有毁损,东山内、外边墙的交汇点上的一座敌台,早在百年前已被毁坏。东山较高位置上的垛墙,无论是石垛墙,还是砖垛墙,也在百年前便已圯塌。百年前的破坏,部分为自然因素所致,如老照片Ⅳ(166-号)的注释中提到的罗文峪南门的纵向裂缝便是缘于地震的破坏。

联想到抗战时期小日本制造“无人区”,长城沿线村庄皆毁,抗战胜利后,沿线许多村庄的村民因贫穷只得靠拆边墙和敌台的城砖和条石建房,我们问徐老汉是否在罗文峪也是如此,徐老汉告诉我们,罗文峪在那段时期并没有严重的拆城墙事件发生,边墙和关城还是保留了下来。

徐老汉及老乡告之我们,罗文峪边墙和关城,以及寺庙的毁灭性破坏,主要是在60年代的那场“文化大革命”时期。数年内,关城即被夷为平地,关口两侧的边墙也被拆毁,拆下的条石和城砖成为村宅的主要构材。如今,高大的关城只残有长满杂草的北墙残基。“破四旧”的号令,也让村中七、八座古庙完全被拆毁,连庙中的一块石碑都没有留下。

(四)徐开林老汉其人其事

遇到了徐开林老汉可以说是这次罗文峪之行的幸事,老汉是罗文峪村中年龄最长的老者,也曾是村中的老书记。用老汉的话就是:“你们遇到了我就对了,整个村中数我最了解罗文峪,我不知道的事估计别人也不知道。”

初见到站在北门旧址坡地上的91岁、属大龙的徐老汉,腰板硬朗,话语宏亮,听觉灵感,思路清楚,性格也非常开朗,待人极为热情。我只认为他最多也就70多岁,当他告诉我们他已91岁高寿时,足实地让我吃惊。

老汉是村中惟一当年见过社戏的人,听过长城抗战的炮火声,经历过“千里无人区”的流沛生活,当过村中的老支书,也是村中资格较老的老党员。老汉生有2个儿子、4个女儿,如今是四世同堂。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17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