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成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许 成
宁夏文物局局长许成先生谈宁夏古长城
来 源: 中国长城网 作 者: 发布时间: 2005-01-12 17:45:53.0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点评】【关闭】
听众朋友,宁夏与陕西、甘肃、内蒙三省交界,面积6万6千多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两个台湾岛的面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是大陆最晚成立的一个民族自治区。
到过宁夏旅游的朋友都会听说过“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边上的银南平原美丽富饶,那里不光出产小麦玉米,还出产水稻,素有塞外江南之称。它与黄河河套地区是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上最主要的产粮区,或者叫农业区。古代的战争也往往是围绕这两个地区的争夺展开。
秦朝、隋朝、明朝都在宁夏修筑了规模很大的长城。尤其是明朝,较大规模地修筑长城有好几次。宁夏境内长城密度之高,修建次数之多,可谓是蔚为大观,如果不是专家,真是难以理出头绪。
在宁夏银川,我们专门拜访了宁夏文物局副局长许成先生。
许先生七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之后回到宁夏工作。他从1979年开始,多次实地考察宁夏长城,并有论述宁夏长城的专著《宁夏古长城》出版。
我们先请许成先生介绍宁夏长城的基本情况。
许成副局长:宁夏这个地方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宁夏历朝历代所修筑长城的遗址加起来长达三千多华里,也就是说有一千五百多公里长。而且它的时代从战国一直到以后的隋、宋代,宋和西夏的战争,宋还用着秦长城挖过的壕堑,一直到明代,历朝历代不断地对长城进行修筑。所以曾有人称宁夏是长城遗址的博物馆,历朝历代的长城在这里都有所体现,遗址保存都基本完好,就全国来讲,它是保存的比较好的。
在战国秦长城宁夏这一段,它修筑的时代大约就是战国的晚期秦昭襄王的时候。在当时的甘肃东部和宁夏南部有个叫义渠戎国,最后,秦国把它灭掉了,以后就在今天的六盘山的北麓修筑了一道长城。这道长城今天留下来是在宁夏的西吉、固原城的西北侧,一直到彭阳县都有遗址,长城大概有四百多华里,一直保存还是比较完好的。
秦始皇的时候,他是以河为塞,就是说黄河变成了第一线的防御工程。沿河为塞筑四十四城,沿河再修筑亭、障、堡防守。夏天是以黄河为堑了,冬天,黄河结冰,它不能作为一个重要防线,它退回去,继续以秦(昭襄王)的万里长城为防线。
宁夏境内的隋长城是从横城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宁夏银川以东二十华里横城渡口,向东一直达到陕北和山西交界的地方,那么这一段形成了一道屏障,这就是隋代当年修筑的长城。
明长城实际有三道防线,它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我们常说的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宁夏段是从甘肃进入宁夏的中卫县,从中卫沿着贺兰山北上。贺兰山是以断层面临宁夏平原,所以贺兰山段是在人马可以逾越的地方修筑长城,贺兰山不是通体修筑的。长城接着从贺兰山北边,宁夏石嘴山、红果子沟口这个地方向东到黄河边上,这就是古人讲的“山河之交,中通一路”,再越过黄河向南到横城这个地方。在横城这个地方再向东一直到陕北,越过黄河再到山西,到山海关。这道长城是当时的主干道。它重点防御在什么地方?在横城到盐池这一带。它第二道防线在什么地方?从今天陕西定边开始,向西行,经过宁夏同心的下马关,经过甘肃靖虏卫的干盐池,一直到黄河边上。这一道防线是六百华里。这道防线在下马关还有遗址。宁夏明长城三道防线是在固原。它主要是利用了战国秦长城,防御河套地区的蒙古游牧民族。
听众朋友,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军事防御工程。它利用地形,因险制塞,就地取材,它包含了相当丰富高超的古代军事思想。许先生就他考察的宁夏长城对古代的长城防御进行了解剖。
许:中国的万里长城沿长城有九边,宁夏是个重点区域。实际上,长城不是人民概念当中的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它沿着这一道边防地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当地的军事地理位置的特点,将有利的地形、地势自己占着,把不利的地形留给敌对方。也不是就一道防线,实际上有多道防线。总而言之一句话,凡是从北方或敌对的一方过来的军队能够阻挡的地方都要构筑军事工程。
这样,万里长城就不是简单的一道、一条线的万里长城,而是在每个地方都有几道防线。你象宁夏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三道防线,而且这三道防线仅是大的防线,小的防线就更多了。比如说长城的外侧,象贺兰山,高地伺望之处,能够观察到敌情的,在长城外侧几十里的地方,都建有烽火台。那些地方发现了敌情,军队士兵往回撤的同时,就点放军事信号。前方的烽火线传后面的烽火线路,五里一墩,它就传递起来,这样沿着长城向二道防线的司令部传递过去了。这样的话,它这个地方防御不住,这些司令部就开始调兵遣将,围追堵截,不叫你越过其他防线。
长城防御它包括前敌烽火台,长城外侧品字形深坑,或者挑挖的壕堑,这都是阻挡敌人骑兵的,这是防御路线。如果这里防御不住,烽火传过去它再进行防御。所以长城是一个军事防御体系,不是说哪个地方修一道长城就完了。
许成先生从1977年北大考古系毕业以后就一直醉心于长城这个文物奇迹。从1979年开始,他遍访宁夏长城。在他出版的专著《宁夏古长城》中就探讨了长城深远的历史文化,以及在今日如何发扬长城精神。
许:今天说起长城来,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人工工程,工程的浩大、壮观,不光是在军事上,在古今内外影响很大,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抗击外辱,抵御外侵一个力量的象征。所以,长城成了军事的象征,也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到今天,咱们的军队还号称钢铁长城。但是,长城你不管怎么说,它是一个历史文化的现象,到今天为止,作为军事上的作用,我认为它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了。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我觉得,由于它浩瀚的工程,伟大的壮举,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精神的象征,今天它仍然还是能够鼓励中华儿女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继续发奋图强,这是一种精神的鞭策和鼓励。
今天的长城遗址,在我们历史地理研究的方面,还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象宁夏的长城,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就发现宁夏长城实际上还是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交界线。而万里长城它往往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界区,成为一个坐标性的东西。
从地理上考察,它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固原战国秦长城。在固原秦长城考察的时候,发现很多战国秦长城的深沟,有二三十米深,沟底有战国秦长城烽火台塌下去的遗址。这是两千多年来地貌所发生的变化,地质学家、搞环境保护的、搞水土流失的,都可进行研究。
(采访:郭林雄、陈学治 摄影:郭林雄 )
shenmucxs于
2006-05-26 16:41:17 发表在分类:
中国长城专家 中
(49475次点击) |
编辑 |
删除 |
关闭匿名评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