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文物做到“保护第一”了吗?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忻州日报 2005-12-26
文物保护,一个永恒的话题。
当我们饭后茶余,打开电视或翻阅报纸时,总会看到“鉴宝”、“探索”、“收藏”等一个个专题或专栏强势推出,文物价值的认识、文物知识的普及,应该说达到了一个更广更高的层次,文物再度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就在本月的26日至31日,山西省文物局将这个周确定为“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重点宣传周。令人忧虑的是,大张旗鼓的宣传背后,现实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大量珍贵的文物在不当利用、过度开发和猖獗的民间走私过程中,或惨遭破坏,或流失海外,亟需我们下大力气加以关注和保护。作为山西省文物大市之一的忻州市,如何应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明天的忻州文物是否还能够继续为忻州建设“文化大市”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物被盗 前所未有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国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均土地达到13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忻州一直扮演着政治、经济、宗教的主角,因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忻州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7处,其中代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五台山台怀镇古建筑群弥足珍贵;南禅寺、佛光寺东大殿均属唐代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建筑标本,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忻州市的文物工作在全省的文物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忻州市大部分县市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加之文物分布点多、面广,且大都在偏僻山村,文物保护经费长期不足,一时间,忻州文物便成为国内外文物盗窃分子的首选目标。据统计,从1996年以来,忻州市连续发生多起文物重特大案件,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1996年4月11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山显通寺善财童子像被盗;1999年11月24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南禅寺大殿内彩塑被盗,抢走三尊唐代泥塑造像,部分塑像遭破坏;2002年5月8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襄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边区铸造铁枪一枝、子弹一发被盗,后又丢失枪支10支、子弹10发;2002年9月3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平惠济寺2尊宋代侍女头像被盗;2002年11月12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武仙人洞发生火灾,烧毁正殿及其附属建筑总面积达86平方米;2003年3月22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曲海潮庵发生火灾,烧毁15平方米的西厢房一间;2003年7月16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繁峙岩山寺文殊殿三尊金代彩塑被抢劫,还有该县公主寺、三圣寺、兰若寺的佛头和木雕佛像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抢劫。市文化局文物科长秦建新补充说,即使是近两年间,表面上没有更大的文物案子,但许多地方根本不报案,盗墓、走私文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为此,山西省文物局早在去年4月份就专门发文,指出忻州辖区内的文物安全形势较为严峻,案件不断,隐患较多,责令忻州市政府尽快改变目前文物安全工作的落后状况,并责成有关部门加大案件侦破力度,挽回损失,确保辖区内的文物安全。但时至今日,文物并无一案告破。南禅寺唐代塑像被盗将永远成为忻州人心中的“痛”。1999年11月24日的那个晚上,三名手持手枪、铁棍和钢刀的歹徒闯进南禅寺,将正在值班的文管员姚尚杰捆绑封嘴,闻讯赶来的妻子也被打倒在地,歹徒将大殿佛堂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当胸挖开一个大洞,将佛腹内所藏文物劫掠一空,并将三尊佛头盗走。
记者每每痛惜这一珍贵文物被盗,曾几次事后追踪采访,有两件事情印象深刻,让人不能不担忧反思文物保护的意识及现状。一件事是与当地一位领导采访交谈,谈起来竟十分庆幸南禅寺不属于地方管辖,还说他亲眼看到佛像肚子里全是泥土和杂草,根本不会是什么唐代遗物;另一件事是看到市文化局的一张财务报表,每年财政预算的文物保护经费仅有十多万元,特别是基层文管员的工资少得可怜,简直让人难以置信。2004、2005两年负责国宝单位文物看管员工资共3万元,每年全市平均仅1.5万元,最多的雁门关及附近长城国保单位2位专职看管员工资每年仅3000元,其余像五台延庆寺、繁峙公主寺等仅有360元,其它省保、县保可想而知。一方面是珍贵的“国宝”文物,一方面是低于社会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待遇,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下,如何保护?谁来重视?
抢救文物 刻不容缓
随着忻州市对内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旅游业的不断兴盛,保护文物的同时要加以利用,使珍贵的文物为更多的人们所认识,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忻州文物屡屡被盗和文物利用不到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深刻教训也不少。比如五台山台怀镇中心景区的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还有众多古老寺院的修缮、恢复不经文物部门规划、审批,谁有钱谁就可以动工,而且随意改变文物的原状,客观上造成了文物破坏也是一大问题。又比如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期,一些地方,一些开发商只顾挣钱赢利,大片的历史街区被拆除,好端端的文物古城被搞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归根到底,文物理念的落后,短期利益的驱动导致了文物保护法规约束力不强,或视文物无用只是一些泥土和杂草的东西,或视文物为商品的文物价值经济化,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已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
文物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忻州人民精神、文化和文明形象的标志和骄傲。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忻州上下开始意识到文物对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呈现出良好的变化,比如在古建方面,忻州市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拨经费的支持,相继维修了岩山寺、边靖楼、佛光寺、元好问墓、公主寺、惠济寺、延庆寺等一批国保、省保单位,即使是一些恢复或重建的古建筑,也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现了昔日的风采,如忻府区南城门楼、岢岚古城门楼、繁峙古城门楼等均进行了维修或重建,成了当地建设“文化强县”的标志性景观建筑。
作为全市专业的具体管理文物的机构——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在文物与文化机构不分、文物保护经费很少的情况下,一批热爱文博事业的年轻人,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05年,他们重点完成了十项工作任务。3月至8月份,完成了全市馆藏文物调查和数据核对工作以及规范建档工作;5月份,完成了定襄七岩山灵光寺老君殿复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8月份,完成了定襄七岩山北朝到唐代的佛教遗迹的文物调查工作;10月份至11月份,完成全市2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以及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3月至9月份,完成了对保德韩家川乡寨子上遗址的文物调查勘查工作;4至7月份,配合山西省考古所对保德朱家川流域进行了文物调查;3月份至5月份,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委托,完成了配合山西鲁能晋北氧化铝项目建设,发掘东汉以来古墓30余座;6月份,配合原平500千伏变电站建设进行了文物调查勘探工作;10月份,配合忻州500千伏开关站建设进行了文物调查勘探工作;10月至11月份,配合太原至原平输气管线建设,协助省勘探中心进行了文物调查勘探工作。文物部门完成的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式的工作任务,对于完整地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层次地研究忻州古代建筑史实和实现忻州文物与旅游业的双赢发展起到了坚实的保障作用。
千方百计 展出精品
建国以来,尽管忻州市没有发现轰动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但有许多发现在山西乃至全国仍有意义。1966年,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忻县连寺沟发现商代古墓;1971年,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保德林遮峪发现商代古墓;1986年,吉林大学考古所在忻州游遨发现夏文化遗址;1987年,山西大学考古队在五台阳白发现新石器时代阳白遗址;1989年,市文物管理处和代县博物馆在代县境内发掘出五代时期晋王李克用墓;1995年,市文管处在定襄中霍村抢救性发掘出春秋晚期古墓葬;1999年,市文管处在原平刘庄抢救性发掘出春秋晚期戎狄古墓。此外还有大家熟知的五台山中台顶宋代“淳化金币”发现事件,当时,现场金币被民工哄抢一空,公安部门对此列为大案,后来案件是破了,但谁也说不清到底总额出土了多少枚,收回的金币因忻州文物部门无力购回,又被转手外地不知去向,忻州文物部门仅代县博物馆收藏有一枚,实在令人叹惜!
据此次市文管处的文物大普查统计:全市各级博物馆共收藏珍贵文物近20000件,其中市文管处管辖总数2219件,一级文物19件;原平总数2373件,一级文物19件;繁峙总数6545件,一级文物1件;五台总数830件,一级文物14件;代县总数675件,一级文物27件,定襄总数39件,一级文物5件……。以上统计总数还不包括底数不详、鉴定不全的五台山地区寺庙收藏文物。
按照国家文物法的规定,馆藏文物应当充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作用,通过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等活动,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但现实情况是,忻州至今没有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没有陈列场所,没有标准的库房,难以布展陈列,使许多藏品“藏在深闺人未知”,使大量的藏品年复一年地锁在库房,成为死藏品、死资料,无法与观众见面,也无法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显然与国家文物法要求不符合,与日益富裕的群众精神要求不符合,与快速发展的忻州旅游业要求不符合。
近年来,忻州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市委宣传部又提出“文化互动”战略。谁都知道,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只能从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宝贝”中,从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文献中,才能够找回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来处和前方我们之所以要发展的目的,文物就是这一活动过程的见证。我们忻州旅游业依托的最大资源不就是文物资源吗?长期以来,人们埋怨上五台山旅游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对五台山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五台山这样一个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竟没有一座开放的佛教文化博物馆。我们不与其它大的地级市如长治、晋城相比,仅与县级市侯马为例,侯马市在建设“文化强市”中,突出地域特色,弘扬新田文化,有意地将一些文化工程融入商贸、旅游新领域,投巨资兴建了侯马市晋国古都博物馆,现在博物馆已被辟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山西省寻根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周边的餐饮、书市、装裱、文印、工艺品等相关产业也发展了起来,成为侯马文化经济的新亮点。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忻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虚心学习。
忻州市博物馆副馆长任青田介绍:博物馆这个牌子1992年就挂起来了,但长期与市文物管理处合署办公,挤在四层楼顶不足五百平方米的空间里,有名无实,根本不具备开馆的条件。仅在1992年开馆当天和1997年建国50周年时举办过两次文物陈列展出,均是领导和一些专家参观,从来没有向社会公众开放过一次。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没有任何变化,没有特殊的保护措施,也没有现代化的保护手段,还是简单的“三铁一警”办法,即铁门、铁窗、铁柜、警报器,把深厚的文化传递给广大群众只能是一句空话。当然,客观上存在的安全防范、人手紧缺、文博人员主观上不愿积极展示文物等障碍也客观存在。
站在“十五”的发展基础上,忻州市“五馆”建设包括博物馆新馆建设已经提到市政府的议事日程,面对全国上下急速推进的文化建设的强劲浪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忻州人一定会惊喜地看到一座能全面展示忻州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精美文物以及当代建设成就和社会风貌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一定可以从容自信地听到“十一五”壮丽的忻州文化奏鸣.
忻州日报
转帖于
2005-12-26 23:09:03 发表在分类:
文化 中
(50025次点击) |
编辑 |
删除 |
关闭匿名评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