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水帘洞
 公元六世纪的大兴城 

2009-03-11 Wed

佛教纪年史(北魏至隋末)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420年(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
  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绘壁画,并留有题记。是为全国石窟中现存最早的题记。
422年(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
  谢灵运受竺道生影响,著《辩宗论》,以会通儒佛之说。
  安徽寿县导公寺约建于此年。
423年(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
  罽宾(今阿富汗一带)僧人佛陀什抵建康,与竺道生等译《五分律》等律书。
424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
  西域畺良耶舍到建康,译出《观无量寿经》。
42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年)
  浙江宁波鄞县建阿育王寺。
427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
  竺道生因倡“一阐提人皆得成佛”,被逐出佛门,进虎丘山。
431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
  罽宾沙门求那跋摩到达建康,译《菩萨善戒经》。是为大乘戒法和瑜伽系学说传于南方的开始。
433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
  师子国尼姑铁萨罗到建康,与僧伽跋摩为中国尼僧授具足戒(一说为元嘉六年即429年)。
  发生“白学先生”(儒学)与“黑学道士”(佛教)之争。
43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
  中印度僧求那陀罗到建康,以后译《杂阿含经》、《过去现在因果经》、《胜鬘经》、《楞伽经》等。
436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三年)
  宋僧人慧琳著《白黑论》,宗炳、颜延之反驳之。
438年(北魏太武帝太延四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诏罢沙门年龄50以下者,以其强壮,使为民。
444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
  太武帝在崔浩煽动下灭佛。数年间,北魏境内佛教荡然无存。
445年(北凉沮渠安周承平三年)
  沮渠安周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大兴佛教,立《造佛像碑》;北凉主客长史阴尚宿亦刻《捐道场碑》,立于吐鲁番。
452年(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
  北魏文成帝下诏复兴佛教,命州郡县造寺,许百姓出家。
455年(北魏文成帝兴光二年)
  师子国僧人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5人来中国时,带来3尊佛像。
459年
  画家、艺术理论家谢赫生(—532)。
460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
  北魏沙门统昙曜在文成帝支持下主持开凿云冈石窟。
  江苏扬州大明寺兴建。
466年(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永宁寺,造七级佛塔、传说高300尺。又造释迦像,用铜10万斤,黄金600斤。
472年(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
  诏禁止无籍僧尼在民间游化,僧尼出外教化须带僧曹文书。禁止私建寺塔。
  山西交城玄中寺约于此时兴建,后该寺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奉为在中国的祖庭。
475年(宋后废帝元徽三年)
  定林寺法献往天竺求法,至于阗得佛牙、舍利及《观世音灭罪记》等而归。
478年
  斯里兰卡锡吉里耶古宫创建,宫内有佛龛及天女散花等壁画。
479年(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
  河南济源盘谷寺兴建。
480年(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
  古印度僧人达摩约于是年来中国弘法,将禅学传入中国。他曾面壁9年,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始祖。
481年(南朝齐高帝建元三年)
  中印度僧昙摩伽耶舍在广州朝亭寺译出《无量义经》。
483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元年)
  敕长干寺玄畅与定林寺法献为僧主,分任长江南北两岸僧务,时号“黑衣二杰”。
  北京天宁寺佛塔约于是年创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创建。
  江苏南京栖霞寺创建。栖霞山千佛崖石窟约此时开凿。
486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
  江苏徐州云龙山石窟开凿。
487年(南朝齐武帝永明五年)
  南朝齐竟陵郡王萧子良在建康召集文士、名僧谈儒论佛,吟诗作文,并造经呗新声。
  沈约受梵呗影响,讲求诗赋音律,创“四声”之说,被视为“永明体”诗风的代表人物,开唐代律诗先河。
  范缜撰《神灭论》,提出“浮屠害政”,与萧子良等辩佛教之因果说。
  道士顾欢写《夷夏论》,认为佛教为“夷”,引起南朝士人佛道夷夏之争。
488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六年)
  西域僧伽跋陀罗在竹林寺译《善见律毗婆沙》18卷。其译律记载有“众圣点记”。
492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
  中印度沙门求那毗地译出《百喻经》,后又译《十二因缘经》、《须达经》。
49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制定僧制47条。
494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北魏由平城迁都洛阳,佛教中心南移。
  集能工巧匠开凿龙门石窟。龙门日盛,信徒云集。
495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书法艺术的珍品,龙门石窟“龙门二十品”始刻。
496年(北魏教文帝太和二十年)
  北魏孝文帝元宏诏令于嵩山建少林寺。
  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开凿。
499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
  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开凿。
5世纪
  印度迦里陀斯著《萨昆塔拉公主传》。梵语文学与佛教艺术极盛。其雕刻吸收犍陀罗艺术,在印度北方形成“秣菟罗佛教艺术”。
  印度摩竭陀出现有光环的如来佛立佛。
  上座部佛教衰微。
  新罗的阿道来华求法。
500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
  山西浑源悬空寺兴建。
  龙门宾阳三洞开凿。
502年(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
  刘勰于山东莒县定林寺撰《文心雕龙》,将佛教思想融入文学批评。
  江西南昌能仁寺创建。
  湖南衡山南台寺约创建于此时。
504年(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
  梁武帝萧衍下诏“舍道归佛”。后又奉佛教为国教,大兴佛寺、佛塔,废道观。江南佛教极盛。
  江苏苏州寒山寺兴建。
  广东韶关南华寺创建,初名宝林寺。
  法云著《法华义疏》。
508年(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
  北印度僧菩提留支到洛阳,后译出《金刚般若经》、《十地经论》、《入楞伽经》等。
  中印度僧勒拿提到洛阳,译《法华经论》。《究竟一乘宝性论》。
  佛陀善多译《摄大乘论》。
  地论学派兴起。
509年(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开凿。
  宣武帝亲讲佛经,西域沙门三千余人集于洛阳。
512年(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一年)
  武帝遣僧人入山,谘受三论大义,以僧诠成就最大。后住摄山止观寺,盛弘三论,称为新说。
513年(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
  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开凿。
514年(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三年)
  江苏南京灵谷寺兴建。
516年(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
  北魏孝明帝在洛阳建永宁寺木塔,呈楼阁式,高九层。
  宝唱奉敕抄集经、律、论,撰《经律异相》、《出要律仪》。
  僧佑撰《出三藏记集》、《弘明集》。
  洛阳龙门香山寺创建。
519年(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八年)
  慧皎撰《高僧传》。
520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兴建。
  帝宣佛、道二教的代表上殿论议。
  梁武帝为其父在钟山建大受敬寺,又为其母在青溪两岸造智度寺。
521年(南朝梁武帝普通二年)
  梁武帝在建康建同泰寺,以弘佛法。
  梁武帝倡僧人素食,此后汉地佛教多尊奉此规,表示慈悲之心。
  山东济南黄石崖石窟开凿。
522年(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
  司马达等赴日本弘法,中国佛教传入日本。
523年(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
  河南登封嵩岳寺密檐式砖塔兴建。
  山东乐安马鸣寺、长清神宝寺创建。
524年(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
  河南洛阳景明寺建7层佛塔。
527年(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
  梁武帝到同泰寺,舍身,群臣奉赎。
  庄严寺僧旻卒。生前撰有《成实论义疏》。
  异次顿列教。新罗开始接受佛教。
529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
  梁武帝萧衍在建康同泰寺设无遮大会,舍身。群臣奉赎。
531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梁武帝到同泰寺讲《涅盘经》。
534年(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开凿。
  北魏洛阳佛寺1367所,全国3万余所,僧众达200万人。
  朝鲜新罗兴轮寺兴建。
535年(西魏文帝大统元年)
  河南巩县石窟、渑池鸿庆寺石窟开凿。
537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
  广东广州建六榕寺,以贮佛骨,该寺初名宝庄严寺。
  江苏丹阳一乘寺彩绘晕染法绘成,远视如有凹凸立体之感。
538年(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
  梁武帝创立盂兰盆会。
  成实学派、涅盘学派兴盛。
  百济圣明王向日本献佛像、佛经、佛具,元兴寺建立。
541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七年)
  中国南朝梁佛经画工到百济。
542年(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
  昙鸾卒。生前宣传阿弥陀净土信仰,撰有《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略论安乐净土义》等。
543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九年)
  山东历城龙洞山佛峪开凿。
544年(南朝梁武帝大同十年)
  山东历城柳埠千佛崖开凿。
546年(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
  道凭法师开河南安阳宝山石窟。
  南朝梁武帝到同泰寺讲《金字三慧经》,再次舍身,皇太子及群臣奉赎。
547年(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
  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记北魏洛阳宫观佛寺等。
  山东五峰山莲花洞石窟开凿。
548年(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
  西印度僧真谛经扶南,从南海入境,抵达建康。后译出《十七地论》、《摄大乘论》、《显识论》、《转识论》、《唯识论》、《俱舍论释》等经49部。
549年
  新罗僧觉得从梁带回佛舍利。
550年(南朝梁简文帝大宝元年)
  河北邯郸南响堂山石窟开凿。
  河北平山林山石窟开凿。
  甘肃敦煌西千佛洞开凿。
  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开凿。
  画家展子虔约生于是年。
551年
  高句丽的惠亮成为国统。
  高句丽设立百座讲会、八关斋会。
552年
  日本苏我、物部两氏争论可否礼拜佛像。
553年
  新罗改修皇龙寺,修建法住寺。
554年
  百济僧人昙慧等9人赴日本弘法。
555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
  河南开封建相国寺,初名建国寺。
556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
  北印度僧那连提那舍到邺城,译出《菩萨见宝三昧经》、《阿毗昙心论》等。
558年(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
  陈武帝陈霸先崇佛,舍身大庄严寺,群臣表请还宫。又设无碍大会,舍施乘舆法物等以弘佛。南朝佛寺林立。
  书法家虞世南生(—638)。
560年
  白匈奴约于是年南侵北印度,大肆毁佛,史称“北印度法难”。
  陈文帝敕宝琼为京邑大僧统。宝琼撰《成实论》。
  北齐僧稠卒,年81。生前善习四念处禅法,撰有《止观法》。
561年(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
  山东益都驼山石窟开凿。
564年(北周武帝保定四年)
  中印度僧阇那耶舍与弟子耶舍崛多、阇那崛多到达长安。阇那耶舍译有《大乘同性经》、《大云请雨经》等;耶舍崛多译有《金光明经.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经》等;阇那崛多译有《法华经.普门品重诵偈》、《佛语经》等。
565年(南朝陈文帝天嘉六年)
  陈僧明观到新罗弘法。
566年(南朝陈文帝天嘉七年)
  那连提耶舍译出《大集月藏经》。
567年(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
  名僧智顗融合南北佛教,倡止观并重,提出“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等论点,创立“天台宗”。后又著有《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等。
  山东淄博普照寺约建于该年。
568年(北齐后主天统四年)
  河南汲郡(今汲县)西山寺创“病坊”,以济贫病之民。
569年(北周武帝天和四年)
  北周武帝召众僧道士名儒百官论议三教优劣。
570年
  穆罕默德生于麦加。后所创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对当地佛教起到取代作用。
  北周甄鸾上《笑道论》三卷,被焚。
  道安上《二教论》,以佛为“内教”,儒为“外教”,道属“儒宗”。
574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
  周武帝下诏禁佛道二教,毁佛像,沙门道士还俗者达200余万人。
  新罗都城庆州皇龙寺铜佛铸成。
575年
  朝鲜高句丽僧人惠慈归北日本,并作为向日本圣德太子传授佛教的老师;同年,又有百济僧人慧聪到日本。
577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北周灭北齐,下令废止北齐境内的佛教,寺院4万所尽赐给王公为宅第,沙门300万皆令还俗。
579年
  印度僧毗尸多流支到越南,著《大乘方广总持经》等。
  山东邹县开凿尖山、铁山、岗山、葛山四处佛经摩崖,佛教影响达于孔孟之乡。
581年(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吉藏在浙江嘉祥寺宣讲龙树、提婆之学,创“三论宗”。
  隋文帝下令准许为僧并制作佛像,复兴佛教。
  山东济南千佛山摩崖开凿。
  敦煌莫高窟第428窟绘有金刚宝座式塔壁画,此为内地较早的密宗塔图。
  山西宁乡千佛洞约于该年开凿。
  陕西耀县药王山石窟约于该年开凿。
582年(隋文帝开皇二年)
  改长安陟岵寺为大兴善寺,并立大兴善寺译场。
  隋兴佛道,召僧猛住大兴善寺为隋国大统。又以昙延为大昭玄统。
  北天竺沙门那连提黎耶舍住大兴善寺草创译事,后移住广济寺为外国僧主。
  山西吉县挂甲山石窟开凿。
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
  诏令修复周朝废寺。
  唐公李渊以长安宅施沙门昙嵩,隋文帝为制清禅寺名。
  百济僧日罗赴日本弘法。
584年(隋文帝开皇四年)
  帝敕凡北周已入官而未毁之佛像等,再行安置。一时佛寺得以重兴。
  帝为灵藏律师建大兴善寺,命为寺主。
  于洛阳为沙门昙延建永泰寺(一说延兴寺)。
  为沙门法经建光明寺。
  山东济南佛峪寺摩崖造像开凿。
  日本苏我马子在石川住宅造佛殿供佛。
  百济僧鹿深到日本。
585年(隋文帝开皇五年)
  隋文帝杨坚于大兴殿受菩萨戒,大赦天下。
  帝应沙门昙延之请,遣使到突厥迎天竺犍陀罗沙门阇那崛多返华主译经之事,置十大德监掌译经。更召婆罗门僧达摩笈多,居士高天奴高和仁兄弟等,同传梵语。
  帝召杜顺和尚(传为华严宗初祖)入宫,奉之如佛。
  新罗僧智明入陈。
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
  建龙藏寺(即今河北正定龙兴寺),张公礼属文,刻立《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
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
  命昙迁为大沙门统。
  遣支侍朗李世师将天竺匠工造龙池寺。
  百济的丰国为日本穴穗部皇子说法。
588年(隋文帝开皇八年)
  召沙门普安入京为皇储门师,长公主营建静法复延住寺。
  昙延约于是年卒。
  百济王向日本献佛舍利,派画家白加率众僧人及建筑工匠到日本帮助建造佛寺。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
  隋文帝平江南,下诏保护佛经、佛寺等,江南佛风继续盛昌。
  召三阶教僧信行入京,在真寂寺撰《对根起行三阶集录》、《山东所制众事诸法》。
  李士谦论三教优劣,谓佛为日,道为月,儒为五星,并喻人佛教报应之义。
  北天竺沙门那连提黎耶舍卒,所译经论凡15部。
  隋文帝命裴矩、高颖收陈朝内库名画。
  展子虔入隋。
  新罗僧圆光入陈求法。
590年(隋文帝开皇十年)
  南印度僧达摩笈多至长安,住兴善寺译经。
  晋王杨广与智顗谈佛甚洽,乃于扬州、洛阳兴建佛寺。
  山东益都云门山石窟约开凿于此时。
591年(隋文帝开皇十一年)
  诏令州县各立僧尼二寺。
  晋王杨广迎沙门智顗在金城殿设千僧会,并受菩萨戒,赐号“智者大师”。为昙崇在长安建浮屠造露盘,14年方成,又为之造佛堂僧院等。
  潞州刺史辛延之崇信佛道,于城内立15层浮屠。
592年(隋文帝开皇十二年)
  净影寺沙门慧远卒。生前著译有《大乘义章》、《法华经》、《维摩经》、《胜鬘经》、《十地经论》、《大乘起信论》等。
593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
  诏修复周武帝所毁之废像遗经,发露忏悔,参与者日达10万人。
  令于诸州名山下各置僧寺一所,并赐庄田。
  禅宗二祖慧可卒(一说592年)
  日本圣德太子奖励佛教,在难波荒陵建四天王寺。
594年(隋文帝开皇十四年)
  敕沙门法经等撰成《众经目录》。
  诏行牛弘等所定新乐。
  智顗以“国师”之号在湖北荆州玉泉寺讲《摩诃止观》,听者达千人。
  三阶教僧信行卒。
  日本推古天皇下诏兴隆三宝。
595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
  隋文帝请沙门法纯入宫为皇后授戒。
  隋文帝敕沙门法经等撰成《众经法式》,以加强对僧尼的管理。
  高句丽僧慧慈、慧聪到日本。
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
  命童真为《涅盘》众主,法彦为《大论》众主,宝袭补大众论主。
  颜之推撰成《颜氏家训》20篇,其《归心篇》赞释氏因果报应之说。
  书法家褚遂良生(—658或659)。
  日本飞鸟寺(即法兴寺)建成。
  新罗僧昙育入隋求法。
597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
  检括天下私度僧尼。立五众,以慧迁为《十地》众主。
  翻经学士费长房上《开皇三宝录》。
  智顗卒。生前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观音玄义》等。
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浙江天台创国清寺,以纪念上一年圆寂之名僧智顗。世称智顗流派为“天台宗”。
6世纪
  印度阿旃陀石窟基本完成。
  大乘、小乘佛教先后传入柬埔寨。
  北齐画家曹仲达在世。
  书法家智永活动时期。
600年
  东印度法难时期。
  陕西邠州大佛约创于此时。
  新疆吐鲁番高昌台藏塔建立。
  新疆库木吐剌千佛洞46窟开凿。
  福建晋江龙山寺创建。
  日本遣隋使来华。
  百济王兴寺创建,30名僧人来华。
601年(隋文帝仁寿元年)
  隋文帝为感激尼姑智仙养育之恩,令天下舍利塔内各祀神尼智仙像。
  诏各州营造舍利木塔,以践“我兴由佛法”之言。
  画家阎立本生(—673)。
  百济弥勒寺建立。
602年(隋文帝仁寿二年)
  彦琮据达摩笈多见闻,撰《大隋西国传》,以记中亚、南亚诸国文化。
  中天竺僧阇提斯那到长安。
  王舍城沙门谒帝,请《舍利瑞图经》及《国家祥瑞录》。敕彦琮翻为梵文。是为译华为梵之始。
  百济僧人观勒携历书、天文、地理、方术等书籍贡给日本。圣德太子选派人员从其学习。
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
  隋文帝卒。文帝在位时凡度僧尼23万人,写佛经46藏13万卷,修治故经4百部,造佛像60余万躯,修故像150万零9千余躯,营造寺塔5千余所。
  日本圣德太子制定17条宪法。四月八日和七月一日分别设立灌佛会、盂兰盆会。
605(隋炀帝大业元年)
  炀帝杨广改寺名为道场,道观名玄塔,各置监丞。
  遣韦节、杜行满等出使古印度取经。
  静琬在北京房山云居寺开始雕刻《大藏经》。
  新罗僧昙育偕天竺沙门毗摩罗真谛等返回新罗。
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
  古印度戒日王护法。禁止杀生,奖励素食,依阿育王弘法之先例,建寺院、造石塔、筑旅舍,并且每5年设无遮大会等,佛教得以发展。
  隋炀帝于东都洛阳上林园立翻译馆,以彦琮为学士,彦琮著《辩正论》以垂翻译之式,论古今翻传得失,译家须具“八备”。
  禅宗三祖僧璨卒。生前著有《信心铭》。
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
  沙门昙迁卒。生前撰有《楞伽》、《起信》、《唯识》等疏行世。
  日本遣使臣小野妹子至隋,并率僧人数十人来隋求学佛法,开日本留学僧入华之风。
  日本圣德太子建奈良法隆寺。
608年(隋炀帝大业四年)
  沙门法济卒。
  遣裴世清同小野妹子至日本报聘,小野妹子再送入隋使至中国,并携僧来学佛。
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
  沙门彦琮卒。生前论著颇多,主要有《慈悲论》、《僧官论》、《默语论》、《通学论》、《通极论》、《辩圣论》、《鬼神录》、《善知录》等。
  高句丽王派擅长儒教和绘画的僧人昙征、法定到日本,传授具有中国风格的绘画技术。
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
  山东历城建四门塔。
  日本圣德太子著《胜鬘经义疏》、《维摩经义疏》、《法华经义疏》等。
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
  诏僧人静藏入鸿胪寺以教授外国人学佛。
  隋王世仪至新罗于皇龙寺设百座道场,请诸高德说经,圆光居上首。
614年(隋炀帝大业十年)
  玄奘出家。
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隋亡。隋朝36年,度僧尼23万6千2百人,立寺3千8百余所,造像11万零430躯,译经82部,佛教在全国弘兴。


阿印于 2009-03-11 12:09:02 发表在分类:成梁批竹
(49958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