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纪年史(初始至東晉末)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佛教纪年史
前623年
佛陀释迦牟尼诞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属尼泊尔)蓝毗尼园(一说565年。由于南传与北传佛教对佛陀降生、成道、涅盘年岁等史实记载有差异,故1950年第一次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会议作出共同的规定。本表采用的是这一规定的年代。
前594年
释迦牟尼出家,时年29岁。
前588年
释迦牟尼于五月月圆日夜在古印度菩提伽耶(今属印度比哈尔邦)睹明星悟道,明年35岁。
前578年
佛陀在鹿野苑(今属印度贝那勒斯城)弘法,是为“初转法轮”,时年45岁。
前543年
释迦牟尼于五月月圆日夜半在古印度拘尸那伽(今属印度联合邦迦夏城)附近的优婆伐檀那林双菩提树下涅盘,时年80岁。信徒分其舍利建塔贮之。3个月后,,迦叶在阿阇世王支持下,在王舍城(今属印度比哈尔邦底赖雅)灵鹫山七叶窟内召集500比丘举行“第一次结集”,以整理佛教经义。该次结集又称“王舍城结集”、“五百结集”、“灵鹫山结集”等。
富兰那长老(跋波)等率领近千名比丘在七叶窟外举行结集,世称“大众部结集”,亦称“窟外结集”、“大众部小乘结集”等。是为部派分裂为始。
又传阿难曾在铁围山举行大乘佛教结集。世称“铁围山大乘结集”,亦称“大乘结集”。
约前543年—前43年
佛陀涅盘后第一个五百年时期,小乘佛教盛行,大乘教尚未形成主流,史称“小行大隐时期”,又称“正法时期”。
前443年
耶舍长老在古印度毗舍离城(今属印度比哈尔邦穆查发普尔)召集700僧众举行“第二次结集”,亦称“毗舍离结集”、“七百结集”。
佛灭后100年,大天被耶舍长老等逐出上座部长老僧团,乃另立大众部。从此原始佛教在组织上出现分裂。
约前350年
古印度信徒于加德满都(今属尼泊尔)建覆钵形十三层窣堵波以弘佛。
约前250年
目犍连子帝须在古印度孔省王朝阿育王支持下,于华氏城(今属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召集一千比丘举行“第三次结集”,以编纂佛教巴利文“三藏”。
印度桑奇大窣堵波(一号窣堵波)建成。
约前249年
阿育王赴蓝毗尼园、鹿野苑等佛教圣地朝觐,并建柱塔以纪念。
约前240年
师子国建睹波罗摩塔以弘佛。
前3世纪
阿育王皈依佛教,支持僧侣四出弘法,足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叙利亚、埃及、希腊等地。其中末阐提到迦湿弥罗、犍陀罗传教。
佛教成为印度国教,各地陆续建立石刻和石柱,开凿石窟。
约前185年
古印度中部巽迦王朝补砂密多罗国王以婆罗门为国师,推行排佛政策,摧毁境内佛塔八百余座,尽杀僧尼,史称“中印度法难”。
约前100年
佛陀《本生经》成书。
古印度著名石窟阿旃陀石窟开凿。
前2世纪前后
佛教从古印度西北的迦湿弥罗等地过葱岭向西域各地传播。
前25年
在师子国护法王伐多伽摩尼.阿巴耶支持下,罗希多大上座于阿卢寺召集500僧众举行“上座部第四次结集”。又传迦腻色迦组织的结集为“第四次结集”。
前2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
大月氏(今新疆及以西一带)来华使者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庐口授《浮屠经》,佛教渐传入中国。
前1世纪
印度建卡尔梨石窟。
公元16年—公元515年
佛涅盘后第二个五百年内,大乘佛教弘传至全印度,小乘佛教转而为附庸,史称“小从大主时期”、“大主小从时期”、“像法时期”。
约62年(东汉明帝永平五年)
楚王刘英信奉佛教,并与信徒聚会谈佛,是为中国第一个佛教团体。
约65(东汉明帝永平八年)
史载明帝刘庄以梦见金神,遣使臣蔡愔等到天竺(今印巴次大陆一带)求法。
67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
史传天竺僧人竺法兰、迦叶摩腾以白马驮《四十二章经》、佛像到洛阳,明帝以礼相迎。是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汉地之始。
68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
在洛阳建成白马寺,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
竺法兰、迦叶摩腾绘《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首楞严二十五观图》于白马寺保福院;又绘月氏《佛像》于洛阳南宫清凉台等地。
1世纪中后叶
《薄伽梵歌》、《本生经》等书于古印度大体成形。
犍陀罗、秣菟罗、阿玛拉瓦提等地佛教美术盛行。犍陀罗吸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华,创造出各种释迦形象,形成富有特色的犍陀罗艺术。
约100年
古印度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护法,以世友菩萨为上座,选500阿罗汉于迦湿弥罗城(今属克什米尔)举行“第四次结集”。此后改覆钵式佛塔为楼阁式,刻三藏于铜鍱以贮。马鸣、龙树、提婆等宗教诗人、思想家辈出。阿玛拉瓦提式样的美术盛行。
147年(东汉桓帝建和元年)
大月氏僧支谶到洛阳弘佛,后译出《道行品经》、《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等,大乘佛教理论得以系统传入中国。
山西洪洞广胜寺约于该年兴建。
148年(东汉醒帝建和二年)
安息国僧人安世高到洛阳弘法,156年译《人本欲生经》。以后译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阿毗昙五法经》等,小乘佛教理论得以系统传入中国。
166年(东汉恒帝延熹九年)
醒帝在洛阳濯龙宫设华盖以祠佛像。
172年(东汉灵帝熹平元年)
印度僧人竺佛朔在洛阳译出《般若经》抄本《道行经》一卷。
181年(东汉灵帝熹平元年)
安息国居士安玄与汉僧严佛调译《法镜经》两卷。
184—189年(东汉灵帝中平年间)
笮融于徐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大兴佛寺,铸铜佛、饰金身、设斋会,信徒多达数万。
在长江焦山建普济庵,后改名定慧寺。
196—220年(东汉献帝建安年间)
曹植仿佛教声律用作诗赋,又制《渔山梵呗》,音调艳逸,被视为佛教影响中国文学、音乐之象征。
湖北当阳建玉泉寺。
陕西扶风建法门寺。
2世纪前后(东汉晚期)
江苏连云港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约凿于此时。
新疆喀什市三仙洞石窟开始雕凿。
222年(三国吴大帝黄武元年)
支谦从洛阳到武昌,后到建业,译《大明度无极经》、《维摩诘经》、《大阿弥陀经》等佛经。
224年(三国吴大帝黄武三年)
印度僧维只难和竺律炎在武昌译《法句经》,此经后由支谦重新校译。
约230年(三国吴大帝黄龙二年)
苍梧(今广西梧州)学者牟子著《牟子》,倡佛、儒、道一致之说。
241年(三国吴大帝赤乌四年》
康居(今伊朗一带)僧人康僧会由交趾(今越南)入华至建业(今江苏南京),设茅屋,置佛像,弘法。
画家曹不兴从康僧会学画佛像,被誉为中国的“画佛之祖”。
247年(三国吴大帝赤乌十年)
康僧会受吴大帝孙权赏识,在建业为之筑建初寺。是为江南佛寺创立之始。
康僧会善以《易经》、《诗经》、《老子》融入佛说,译有《杂譬喻》等经,被视为第一位兼有佛、道、儒思想的入华译经师。
250年(三国魏齐王嘉年二年)
古印度僧人昙柯迦罗到达洛阳,译有《僧只戒本》,并于白马寺设戒台传戒,肇汉地佛教按戒律出家之始。
古印度佛学研究中心在那烂陀寺建立。
260年(三国魏元帝景元元年)
僧人朱士行为访求《大品般若经》,西行五万余里到达于阗,得《放光般若经》梵本。是为中国僧人西行求法之始。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17窟开始雕凿。
265年(三国吴末帝甘露元年)
吴末帝孙皓在镇江建甘露寺。
266年(西晋武帝泰始二年)
天竺僧人竺法护在洛阳译经,以后共译大、小乘经典150余部,为晋代译经者之冠。
268年(西晋武帝泰始四年)
湖南长沙建岳麓山寺。
陕西西安大兴善寺约建于此时。
282年(西晋武帝太康三年)
朱士行在于阗遣弟子法饶等将《放光般若经》等送回洛阳。朱士行晚年在于阗弘法,卒于该地。
286年(西晋武帝太康七年)
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10卷。《光赞般若经》10卷。
3世纪
印度埃罗拉石窟开凿。
斯里兰卡摩诃舍那王修建只陀林佛塔。
约300年(西晋惠帝永康元年)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开凿。
僧人义兴在浙江鄞县天童山结茅弘法。
僧人帛远与道士王浮在洛阳辩佛道优劣,王浮辞屈后,伪造《老子化胡经》,继续攻击佛教。
305年(西晋惠帝永兴二年)
帛远为秦州刺史张辅杀害。
310年(西晋怀帝永嘉四年)
龟兹(今新疆库车)僧人佛图澄至洛阳弘法。后来投奔后赵石勒,被尊为“大和尚”,得以参政。曾以佛教不杀生之情劝石勒。
317年(前凉永安四年,即东晋元帝建武元年)
甘肃麦积山文殊、观音、普贤三泉旁建佛寺,此地渐为弘法胜地。
帛尸梨蜜多罗译《大孔雀王神咒》等。
321年(东晋元帝大兴四年)
书圣王羲之生(—379)(一说303—361)
323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
明帝司马昭擅绘,于宫内乐贤堂画佛像。
竺道潜、帛尸梨蜜多罗等僧人南渡,受到东晋君臣与士人礼遇,江南佛风随之大盛。
326年(东晋成帝咸和元年)
杭州灵隐寺创建。
雕塑家、画家戴逵生(—396)。
330年(东晋成帝咸康五年)
杭州下天竺建翻经院,后改名法镜寺。
340年(东晋成帝咸康六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建高座寺。
344年(东晋康帝建元二年)
画家顾恺之生(—405)。
书法家王献之生(—386)。
348年(东晋穆帝永和四年)
后超“大和尚”佛图澄卒于邺宫寺,年117岁。生前与弟子共建寺893所。
351年(东晋穆帝永和七年)
佛图澄弟子竺僧朗等东入泰山,在金舆谷建寺传教。
353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
王羲之与僧人支遁等作兰亭之会,书《兰亭序》。
354年(东晋穆帝永和十年)
道安在太行恒山立寺传教,慧远与弟慧持出家师之。
山东长清建灵岩寺。
362年(东晋哀帝隆和元年)
哀帝请竺道潜进宫讲《大品般若经》。
363—365年(东晋哀帝兴宁年间)
顾恺之于建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
366年(东晋废帝太和元年)
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
372年(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
简文帝司马昱于建康长干寺建三层佛塔。
前秦苻坚遣僧人顺道等赴高句丽弘佛。是为佛教传入朝鲜之始。
374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
前秦僧人阿道入高句丽弘法。
375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
高句丽建肖门寺和伊弗兰寺。
380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
道安编《综理众经目录》,一般以之为最早而可信的经录。昙摩持、竺佛念等在道安主持下译出《十诵比丘戒本》等。
381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
慧远至庐山创“龙泉精舍”,讲经说法,庐山渐成为南方佛学中心之一。
道安倡划一僧尼姓氏,四姓沙门皆改姓为“释”。中国汉地位僧从此以“释”为姓,自称为释迦牟尼后人。
384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东晋梵僧摩罗难陀到百济弘法。
396—397年(北魏道武帝皇始年间)
建康瓦棺寺毁于火灾。
道武帝拓跋跬以僧人法果为道人统,管摄僧徒。
法果倡“皇帝即当今如来”论,以使佛道与王道互相利用。
法果得授公、侯之爵,开和尚受封之先例。
398年(东晋安帝隆安二年)
江西南昌建大安寺。
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
399年(后秦弘始元年)
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求法。
4世纪
印度菩提伽耶寺建立。
印度笈多艺术风格佛像雕塑艺术流行。
约400年(东晋隆安四年)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开凿。
401年(后秦弘始三年)
龟兹僧人鸠摩罗什来长安,后秦王姚兴以“国师”礼相迎。鸠摩罗什在长安说法,开始系统地介绍印度大乘中观学派的观点。以后,译《大品般若经》、《妙法华莲经》、《阿弥陀经》、《十诵律》等35部300余卷。
402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
慧远结庐山白莲社,首倡汉地佛教净土信仰。
太尉恒玄下令沙汰僧尼,登记僧尼“名籍”,加强管理。是为政府设僧尼名籍管理之始。
403年(东晋安帝元兴二年)
慧远倡“沙门不敬王者”论,以保持佛门的相对独立性。
404年(后秦弘始六年)
后秦僧人智猛等15人从长安出发,赴印度求法。
408年(东晋安帝义熙四年)
印度僧佛陀跋陀罗到长安。
罽宾僧佛陀耶舍被迎到长安,译《四分律》。
410年(东晋安帝义熙六年)
法显抵师子国修习佛学。
412年(东晋安帝义熙八年)
法显游历南亚、中亚29国,达15年,取道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回到崂山。返国后著《佛国记》。
昙无谶到姑藏。以后译《大般涅盘经》北本、《金光明经》、《菩萨地持经》、《菩萨戒经》等。
413年(后秦弘始十五年)
陕西户县建草堂寺,以供鸠摩罗什译经弘法之用。
416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
慧远卒于庐山东林寺,年83岁。
417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高句丽僧墨胡子来华求法。
418年(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
法显在建康译出《大般泥洹经》,宣扬除“一阐提”外,“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竺道生在建康阐扬“涅盘学”。
古印度僧人佛陀跋陀罗在扬州天宁寺译出《华严经》等。
江苏苏州灵岩寺和常熟兴福寺兴建。
阿印于
2009-03-11 12:07:33 发表在分类:
成梁批竹 中
(48892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