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8-01-06 Sun

《隆永之役》(三)、1 司令、诗书合创之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三、虏克滴水
1、西路之虏
仅隔数月,虏马再次集结于独石边外明沙滩,虏情急迫,不得不为之备。总督万达再次发书总兵赵卿,令其亲往滴水驻扎,以防不测。
滴水崖堡,现改称后城镇。该堡原在白河南岸,称大屯。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于北岸创筑滴水崖堡。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城墙包砖。周长三里半,高三丈一尺。嘉靖间有守城官军七百余名。白河于谷内自西向东而过,滴水崖堡立于白河川北岸。
万达虑滴水驻军数少,亦无后援,于是发书大同总兵周尚文,令其作为后援,前往滴水崖。
大同总兵周尚文得万达赍书,犹豫未决。尚文考虑:虽然大同、宣府二镇有相互应援之责,但总兵首先负责本镇防务。如有疏漏,罪当不赦。若前往宣府应援,大同失事,则本总兵必承担北虏入犯大同之罪。若有人奏我不顾大同安危,前往他镇增援,以致北虏入寇,生灵涂炭,将置我于死地。
万达给尚文发文后,也在考虑:尚文老成,做事圆滑,面面俱到,虽懂兵事,得兵心,然遇事往往拘谨,不能临事权变,此事若考虑再三,救援稍迟,便于事无补。当寻万全之策,令尚文放心速至。
考虑至此,万达即刻上疏朝廷:赵卿去年获罪,听候处置,目前总兵之职尚在空缺之中,而独石边外已有虏马集结,大军压境,须尽速定夺总兵之职。今已令大同总兵东援宣府,宜下旨,令尚文暂代赵卿宣府总兵官之职,速至宣府。
朝廷依万达之意,给尚文颁旨,令其暂代宣府总兵之职。果然,尚文接旨,即刻戎装上马,领兵驰援宣府。
而万达也离开阳和城督府,东向宣府靠拢。
此时,赵卿在滴水崖堡,私下闻听尚文暂代宣府总兵之职,知已不被朝廷信任,顿时情绪低落,竟不顾大战在即,将宣府所带兵马三千交付指挥董旸(yang二声)、江瀚二人,道:拜托二位指挥,请代我戍守滴水,我已非总兵,自应回镇听候处置。
董、江二指挥平日骁勇善战,此次以正兵坐营官身份随赵卿戍守滴水,现总兵交付兵权,无法阻止,只得表态道:我二人忠心不贰,誓阻北虏,纵粉身碎骨,亦万死不辞。
二人将赵卿送出西门。赵卿向西,经雕鹗、三岔口、龙关、锁阳关下山返回宣府。
锁阳关唐代曾为关口,传说樊梨花镇守于此。锁阳关周边山脊、平川之中,有南北、东西走向长城数道,建筑年代至今仍为谜团。锁阳关以北十数里处,有大尖山高耸,四道长城汇聚于该山巅。而现今众人所知北京长城结点,只有长城三道,此地可谓真正长城之结点。
尚文兵马未至,而赵卿却私自做主,提前返回宣府。总督万达此时尚在途中,并不知情,以为赵卿正坚守滴水。
数天后,即嘉靖二十八年二月辛亥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公元1549年3月9日),俺答拥数万骑大入宣府镇安堡两河口,南下至滴水崖堡西。
其具体南犯路线为:(有兴者可参阅地图)
与去年秋季同,虏自坝上南厂下坝,南下镇安河谷,沿斜坡岭至前楼、后楼,经牧马堡、龙门所、蒋家堡、样田堡、上马山、明旺庄而南,出青罗口抵达白河川,此地东距滴水崖堡八里。总距离约一百五十里许。
青罗口,曾为唐代隘口。当年小将罗通驻扎于此。开始称为青通口,后改称青罗口。在一些通俗演义中,罗通号称扫北王,其父罗成,隋唐十八杰中排名第七条好汉。
当日,北虏至滴水崖堡西,官军已得北部烽火传警。滴水南门、西门架炮瞄向白河滩地以待。北虏见有防备,无法自滴水崖城外通过,便于西门“仰塞急攻”。董旸、江瀚指挥有方,待炮火弓弩打退攻墙之敌后,骑兵即刻出城追歼。北虏死伤数十,惊骇之下沿白河川向西退却数里,结营备战。董旸、江瀚二指挥不再龟缩城中防守,反而出城列阵,并用车辆将大将军、二将军等炮拉出城外,于城西南白河川地大战北虏。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云州守备易纲曾于镇安河谷击败北虏。自此三年,宣府北路官军一败再败,再未讨得便宜。去年北虏于此通过,官军竟然一矢未发。此次官军得手,士气大振。
北虏不想于此忽遇强敌,当日竟折损数十人,致使南犯之行延迟。俺答于是大恨之,誓言拔滴水。
当晚休战,北虏结营滴水崖西。

附图21:白河川北岸、四十里长嵯南崖下之滴水崖堡。
附图22:滴水崖上的墩台。
附图23: 滴水崖西八里青罗口。
附图24:青罗口内地貌,









诗书于 2008-01-06 20:27:51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7978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