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秦长城的辽宁终点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秦长城终点在辽宁
秦长城起点在甘肃省临洮,而根据史书记载它的终点在辽东
据中国长城学会副秘书长张骥介绍,秦始皇长城是秦始皇在统一了六国后,在秦、赵、燕诸国长城的基础上,加以连接,筑起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万里长城。但由于风吹雨打、人为破坏等原因,秦始皇万里长城已经基本上被湮没了。目前,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具体位置,只能根据史料记载推断出其大致的方位、分布与走向,而它真正存在的状况,却是长城学、历史学、考古学界有待解决的问题。
与明长城的由东至西的陈述顺序不同,秦长城的起点在甘肃省临洮,而根据史书记载它的终点在辽东。“秦始皇长城的终点在哪儿,史书只记载了大致的范围,具体地点现在还不能确定。”张骥介绍说,“这次考察已经酝酿了好几年了,将争取揭开秦始皇长城终点这个不解之谜。”这次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考察队将在两年的时间里从秦始皇万里长城的起点临洮开始,经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北最后到达辽宁,拥有作为明长城起点的虎山长城的辽宁也许在这次考察结束后又将成为最后确认的秦始皇长城的终点。
“这次考察将通过实地勘察考证确定长城的位置、分布情况,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落到纸面上。”张骥说以前绘制的秦始皇长城地图都是从哪儿到哪儿那种简单的绘图,而这一次将绘制精细的分布走向图,最后标注在中国的版图上。
长城的雏形在辽宁
“原始长城”首先出现于辽西这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地区
有专家称长城的雏形就在辽西。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最早提出“原始长城”这个概念。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村落密集分布于河谷地带,几乎都有土石砌筑的“城堡”,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尤其是在内蒙古赤峰北部沿英金河一线,小石城密集分布,连成一串,恰与后来的燕秦长城平行或重合。在河北北部的围场、平泉等地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70余座,它们各自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而组成山城的群落。平泉茅兰沟城址群,多在山之阴坡用石块砌成方形城址,一座大城周围有几个小城,有门址,城址中部略高,文化堆积很厚。这种小城堡群有两种布局,一种是大范围内的星罗棋布,一种是边缘地带的连成一串。后者是国家的集体防御体系,其功能与后来的长城类似。
长城协会秘书长董耀会认为,“原始长城”首先出现于辽西这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原、北方两大文化区的交汇地带,属亦农亦牧地区,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有着发达而自成系统的考古学文化。不同文化群体、不同经济文化类型、不同民族文化传统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融合,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舞台。夏家店下层文化已进入“方国时代”,其首领以“城堡”作为他们对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对外抵御来犯之敌的防御工程。
孟姜女哭倒了辽宁长城
据说她哭倒的那一段就是辽宁九门口附近的长城
关于长城的传说最有名的莫过于孟姜女的那一哭了,而据说她哭倒的那一段就是辽宁九门口附近的长城,九江河就是天怒人怨的泪水汇成的。
辽宁的长城始建于燕国,《史记·匈奴列传》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长城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在辽宁地区的行政建置,仍依燕之旧制。修筑长城也是“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加以修缮、联缀而已,当然,也有一些增大和扩筑。秦长城在辽宁境内段落,是沿用的原燕国的外线长城,在旧有的墙址上加以修缮的,故长城走向与燕长城基本相同。从西边进入辽宁阜新地区后,又经彰武、法库、开原与铁岭一带,越过辽河,向东经清原、新宾、桓仁、宽甸,过鸭绿江而后直达长城所起的碣石山。
当然,陈述秦始皇长城修筑线路的并不是地上的遗迹,而是考古学者们通过对出土文物的发掘整理推论出的结果。辽宁境内幸存的秦始皇长城在建平县北部努鲁儿虎山的崇山峻岭之中,那里断断续续地盘亘着一条被当地群众称为“石龙”或“土龙”的古代长城遗迹。经考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燕秦长城。在建平县张家湾南山至蛤蟆沟北梁之间,至今还保留着长7公里、宽约2米、高1米左右的城墙遗址,就像留在地表上的一道浅浅的疤痕。其中烧锅营子乡化匠沟村北山上的一段保存最好,石砌结构仍清晰可见。另外,这一带还发现了许多古代用于驻兵、屯粮的附属城地。燕秦长城之所以被当地群众称为“石龙”或“土龙”,主要是因为长城因地制宜建造而成,越山岭时凿石垒砌,经平川就动土夯筑,须跨河流便设立渡口。而辽宁境内其他地区的秦始皇长城就很难找到地上的痕迹了。
谁“斩断”了辽宁的长城
壮观的古长城城墙,如今却被一条直通南北的柏油马路拦腰断开
同其他地区一样,辽宁境内对长城的破坏现象也非常严重。曾有专家解释为何约定俗成的明万里长城的东端在山海关,就是因为辽东的长城过于残破,甚至让人不得不忽略了它的历史性存在,“没有长墙算什么长城”。
原本是一座巍峨、壮观的古长城城墙,如今却被一条直通南北的柏油马路拦腰断开,古城墙的一侧已成为一户人家后院茅厕的围墙,另一侧则长满了一人多高的小树和杂草……若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就是我们都曾经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万里长城中辽宁长城绥中县境内的一部分。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之后,长城已被岁月侵蚀得满目疮痍,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年来人为的破坏更使这个已是病痛不堪的世界奇观雪上加霜,失去了往日应有的风采,绥中县境内这只有短短数十米长但已是残垣断壁的古城墙只是千余公里辽宁长城中惨遭人为破坏的一个缩影。
这段被毁坏的长城是由一个叫小虎的长城热爱者发现的,这位生活在大连的小伙子在一次专门考察辽长城的行程中,意外地找到了这个在古时曾被称为广宁前屯卫城的城墙遗迹。“当我看到眼前的景象时,我被震住了,一阵揪心的疼痛使我很久缓不过来。”小虎如此描述他当时的心情。
在距离葫芦岛市绥中县西25公里左右的前卫镇,记者向一位在102国道边卖水果的农户打听附近是否有一个北门城墙。这个年届六旬的老农户认真地指着一条向北转的路,高声说:“再向前几百米就到了,不过你们必须留意,因为城墙现在已经被一条马路断开了,很难发现。”
古城墙果然如老者所讲,一条马路将其从中断开,路东还隐约可以见到当年城墙的影子,路西侧的古城墙已成了一户农家后院茅厕的围墙。一位老者告诉记者,古城墙一直保存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村里决定在此修一条马路,城墙自然成了路障,很快便被拦腰截断。
听说有人来看古城墙,一位久居在此的刘姓老汉特意从村子里赶过来。他说:“听老辈人讲,古时候这里是关外重要的城堡之一,辽长城蜿蜒而过。可现在只剩下南门处一段土坡和这儿的上帝庙墩台了。”记者沿着石梯拾阶而上走到修在土包上的小房子前,发现原来这里是村民们自己盖起的小庙。刘老汉说,过去前屯卫城里有大小36座庙,都是古时候留下来的,已先后被村人拆掉。这里原来是上帝庙墩台,前些年才倒塌。大家只好在此又修了一个小屋。
在小房子门口,原来庙里的石香炉、石狮子、石跪板都散落在其周围,大多破损不堪。在刘老汉的指点下,记者在土坡的最下面找到了当年上帝庙石影壁座,这一古物曾在《明长城及防御考》里有过记载,如今它已被路边的垃圾和村人丢弃的高粱秆所掩埋。
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墩台的大土包底部有一个被掏了一半的大圆洞,好像是被人挖了一半后剩下的。村人告诉记者:“要不是这里发生过一件事情,恐怕现在你就看不到这么高的城墙了。”原来数年前,村里人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每有人盖房子、修路时,为了图省事,就从城墙底下挖土。一来二去,城墙地下的土越挖越少,墙体本来风化得就非常严重,加上人为的破坏,先后出现过几次倒塌事故。据当地人介绍,这一段古城墙在倒塌时砸死了人。因为出了人命,所以没有人愿意在这里取土。这段古城墙也因祸得福,被保存下来,成了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分墙体。
记者感言
两千年的风雨一路走过,长城默默地守望着中华民族的兴衰与荣辱。关于长城到底代表了什么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某种精神某种象征,它已经深深扎入人们心中。如果有一天,长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也许我们就将与历史断绝,也许我们会因为某种精神的破灭而迷失。“秦始皇长城的考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抢救一段历史。”欣闻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了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候选,但是对长城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关注的同时,更不能漠视对于长城实实在在的保护工作。“这次绘制的长城地图,不再是连绵不断的墙线,而是真实情况的反映。”现实中的长城其实不过是一段段遥遥相望的残垣断壁罢了,其实长城就在我们身边。
新华网
转帖于
2006-01-05 10:17:05 发表在分类:
长城新闻 中
(48591次点击) |
编辑 |
删除 |
关闭匿名评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