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狄的豆腐坊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007-08-19 Sun

千古红楼梦未觉:第7回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图1为纪念馆第1和第2展室之间的“旗下老屋”旧照。
1971年,原房主舒成勋在此屋西墙上发现了与曹雪芹相关的题壁诗文,从而引起了红学界的轰动。此宅原为清代正白旗老营房,故称“旗下老屋”。
图2就是那面被发现有题壁诗的西墙。
图3是题壁诗中的菱形诗。
1963年,吴世昌、吴恩裕、周汝昌等学者到香山一带考察曹公在西郊的生活佚事和葬地,并采录下张永海老人的一则传说:曹雪芹的朋友谔比(鄂比?)送给曹雪芹一副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8年后,对联内容在这面墙上出现,其中菱形诗与对联相比有3字之差,即“有”为“少”,“绝义”为“而散”,由此印证了传说的真实性。两相比较,菱形诗的内容更为工整对仗。
先父在世时,曾来过此屋看过题壁诗,回来后说感觉那象是《随园诗话》上的东西。我没读过《随园诗话》,可对题壁诗的真实性以及以此做为判断这里就是曹雪芹故居的一个依据还是颇为怀疑。不过怀疑归怀疑,我还是要亲临其地看上一看,哪怕看到的是伪作。
图4是“曹氏书箱”上的诗文。
1977年,在北京的张行家里发现了一个书箱,经鉴定为清代乾隆年间旧物。在书箱门面处镌有“题芹溪处士句”、“乾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上巳 拙笔写兰”。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拙笔写兰”与题壁诗中“拙笔学书”落款,署名相同,字体相近,似出自一人之手。经考证,部分红学家认为此书箱为曹雪芹生前所用之物(仅仅是部分红学家认为,还是有争议的)。书箱的发现为研究、探索“题壁诗”与曹雪芹的关系提供了佐证。
我手中有一本《香山传说》,上面一则小故事提到了“雪芹”的由来。
传说离正白旗1里远的地方有一名叫“退瓮亭”的茶馆,其名为茶馆,实则茶酒全卖。曹霑搬到正白旗不久,就成了这里的座上客,所谓“举家食粥酒常赊”,赊酒的地方既指此处。山乡父老都很尊敬“曹爷”,茶馆里一名50岁左右的伙计马青敬佩曹的为人,常给曹送小菜和烧饼,日久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一年春天,曹霑接连3日不见马青,打听得知马卧病在家,遂到马家为他诊脉,对马夫人许诺三五日治好马的病。之后曹霑来到正白旗村头,这里长着大片刚刚泛青的野芹菜。曹霑割了一小把野芹菜回家煎熬,然后把菜汤给马服下,结果药到病除,马青连服3日后又得以回到茶馆上工,夫妇俩称曹爷是“华佗再世”。从此,曹霑不仅以才子闻名于西山,其医道也逐渐得到了山乡父老的称赞,求医者络绎不绝(果真如此的话,他哪里还有时间写书?)。好在药材方便,除家门口的野芹外,整个西山都是曹霑的大药库,他用中草药治好了数不清的疑难杂症。
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宗旨影响下,曹霑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志向,就给自己起了个“雪芹”的号,意思是自己愿做一棵山乡的芹,既可以为父老们充饥,又可以为穷汉怯病。以后又起了芹溪和芹圃的号,而他的本名曹霑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老狄于 2007-08-19 17:00:27 发表在分类:照片加文字的豆腐
(48736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