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7-06-30 Sat

明老营堡城考(三)司令、诗书合创之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三)
明初兵制为卫所制,明中后期名存实亡,代之以路、堡。盖边镇以下设兵备道,道辖各路关城、堡寨。如宣府镇怀隆兵备道辖东路四海冶堡;山西镇苛岚兵备道辖西路偏头关。
“山西三关(雁门、宁武、偏头),先是,盖止雁门一兵备”(1)。后增宁武、苛岚二兵备。“成化七年(1471年),以驻雁门兵备道于防秋时移驻本关(偏关),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添设岢岚道驻关(偏关)防秋”(2)。
岢岚兵备道“以偏、老、岢岚、河曲四……地方兵马属之”(3)。
“明宁武道所辖边界,自神树梁,西至地椒峁”(4)。
“明岢岚道所辖边界,自东接地椒峁,界西南至河保营石梯隘止……”(5)。
上文所言“边界”,乃所辖边墙之界线。
岢岚道偏头关所辖边墙,可划为两部。
其一,称为二边,在偏头关北六十里。该边“明成化二年(1466年)总兵王玺建,东起老营了角墩抵内边,边西抵黄河老牛湾,南折河崖抵河曲县石梯隘口,延柔二百四十余里”(6)。
其后二边又予增修:“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巡抚曾铣于各要害处建置望台二百二十又六,每防冬拨派官兵扼守。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兵宪赵彦久任本关,兼属宁武、雁门二道,大修边政,广建空心砖楼,并各隘口望台,永为金汤保障”(7)。
巡抚曾铣,壮志凌云,曾向世宗上疏言:“臣请以锐卒六万,益以山东枪手二千,每当春夏交,携五十日饷,水陆交进,直捣其巢,材官驺发,炮火雷激,则寇不能支。此一劳永逸之策,万世社稷所赖也”(8)。
其二,称为内边。二边“极东为老营好汉山,边东接大同镇平鲁白草坪,边东南折向内边,接利民朔州界,西折至神池大水口、宁武阳方口,迤南复东折盘道梁,抵雁门关”(9)。白草坪即为大同镇平鲁卫井坪路所辖白草坪堡,后改为将军会堡。
即有二边,便有头边或曰大边。大边在二边北六十里,约在内蒙古清水河县北部地区,大致为东西走向。“东接大同镇平鲁卫崖头墩界,西抵黄河,长二百九十里,今失在二边之外,久属草地,尚有藩篱遗址,未详修筑始末”(10)。
大边修筑年代众说纷纭,分别疑为隋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而北魏长城之说较有力焉。
老营堡东门外里许,有长城南北行焉。其墙土筑,虽风雨侵蚀,仍不失其厚重也。该边为好汉山南下之长城,即内边。
凭借上述史料并实地判断,老营所辖内边、二边分别为:
内边自好汉山堡折南,经老营堡至地椒峁。地椒峁以南,为宁武所辖。内边又自好汉山堡北上,在丫角山之东另一山梁,至五眼井堡,与口子上村紧临。口子上、丫角山一带边墙较为复杂,另发文讨论。
好汉山堡之西为二边,亦为老营所辖。其墙北自丫角山始,南下至白杨岭堡,向东与好汉山堡内边相接,向西至南海子墩,近水泉堡之红门隘口。“老营守备界之……南海子墩共三十四所,皆为极冲”(11)。“老营东关河隘口,在老营城东一里许,即内边地。南接利民,北接红门”(12)。
老营所辖二边、内边“沿长六十四里零二百六十四步”(13)。将明代距离换算为公制,合70里。使用大比例地形图量读,约71里。史料记载与图上距离二者只相差500米。
查老营内边创筑年代,未果。而史料及长城专家之论述,只载修边年代,未载创边年代。经查阅资料、分析判研,现将观点阐述之。
最早记载筑老营内边者,为巡抚曾铣。“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巡抚曾铣自了角而南,历老营、野猪沟、利民一带增筑旧边一百四十里、望台一百二十又八”(14)。
若先年此地有边墙,方可言于此“增筑旧边”。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之前,尚无内边出现,何谈“增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此言令人疑惑丛生,不知如何判断。
上文介绍,明成化二年(1466年),总兵王玺筑二边,“东起老营了角墩抵内边,边西抵黄河老牛湾……”。此言可解读为,王玺筑二边,自丫角墩南下至柏杨岭而西,至老牛湾。其时,又自柏杨岭而而东,筑较短墙体一道“抵内边”好汉山。此墙属阻虏之隘口墙,成为日后南接内边之始。
上文另有一句“边东南折向内边,接利民朔州界……”,亦可理解为总兵王玺修建二边时,另有一边,“边东南折向内边”方向。
丫角山之名现已无存。长城东自大同而西南,至内蒙古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周边有三道墙体各向西、南接二边、内边。于此判断,“大同之丫角”山(15)与“老营之好汉山”北、南相接。现存墙体可为旁证。现今盛传柏杨岭堡之山即丫角山,而明代史料、地图均称此处为柏杨岭,柏杨岭堡尚在丫角山之南,此说欠妥。
巡抚曾铣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接大同丫角旧边,向南增筑一百四十里,成为嘉靖间宣大总督翁万达所议之内边。“每岁防秋,分派官军把守,以防云朔间有虏来犯,后为内边”(16)。
内蒙古清水河县广播局高旺先生,常年致力于内蒙古一带长城研究。经其考证,老营一带内边,原为北齐长城旧址。倘若如此,明代内边应沿北齐旧边增筑之。
无论是否总兵王玺“边东南折向内边”、或云沿北齐旧址增筑之,而见在老营之“内边”,非王玺所筑,亦非一千五百年前北齐所筑,实为巡抚曾铣之功也。
(1)、《宁武府志•艺文》:“明李攀龙新设宁武兵备道题名记”。雁门兵备道后更名为雁平兵备道。平即平刑关。
(2)、《偏关志•职官》
(3)、《宁武府志•艺文》:“明李攀龙新设宁武兵备道题名记”。
(4)—(5)、《宁武府志•形势关隘》
(6)—(7)、《偏关志•边隘》
(8)、《明会要•兵六•边防》
(9)、《宁武府志•形势关隘》
(10)、《偏关志•边隘》
(11)、《宁武府志•形势关隘》
(12)、《偏关志•边隘》
(13)、《山西宣大三镇图说•山西岢岚道辖西路总图说》
(14)、《偏关志•边隘》
(15)、《偏关志•山川》
(16)、《偏关志•边隘》

图片1:丫角山乃大同边墙与山西偏老二边分界点
图片2:内边自老营而北至口子上村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7-07-02 00:11:22





诗书于 2007-06-30 21:54:11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7912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关闭发言框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点此登陆)。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超赞!:] [:好!:] [:窃笑:] [:笑而不语:] [:汗!:] [:囧!:]
表 情: [:大哭!:] [:鞠躬:] [:耶!!:] [:仰慕:] [:骚!:] [:醒一醒:]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