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的老J
 从野人,到长城 

2007-06-11 Mon

正在消失的古堡:暖泉八堡-西古堡(元宵版)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西古堡被列为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也是张家口地区惟一一座被列为全国重点的古堡。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我没有发现西古堡作为官堡的记载,说明西古堡在宣化古堡之中还是有一定的特色的。

据报道,西古堡平面呈方形,东西长260米,南北长330米(含瓮城),总面积67300平方米,合101亩。堡墙高度8至10米,下宽6至8米,上宽2至4米,主体为黄土夯筑,九天阁、南北堡门等重要部位加宽加高,并用城墙砖里外筑面。南北堡门布局对称,各由两座砖镟门洞及砖砌堡墙构成,镟门洞高3.5米,宽3.2米。

据记载,西古堡有南北对称的翁城,平面均为正方形,各有两个坚固的砖券门洞和宽厚的砖面堡墙组成,外堡门都朝东开,曾有“虎抱头”之说。堡门洞外上部各镶一石匾,南堡门刻有“西古堡”、“永盛门”、“时康熙十九年”字样,北堡门石匾字迹因破坏严重无法辨认。

在西古堡东北角的通道口,立有一座古牌坊,牌坊的外侧写着“物阜天宝”,内侧写着“岁稔民康”。顺着堡墙向南,便是古堡北门的东侧翁城门,进入券门洞便是一座翁城。

抬头回望,却在北门翁城门的内侧门楣上写着“镇北门”三字。上述记载中,北门券门楣已无法辨认,因此这肯是后来加上去的。在弧形的“镇北门”两个下角各有一方砖雕,从残存的那方看表现的是一幅动物的图像。

北瓮城的古建筑物主要在堡墙上,最北端的九天阁总高16.5米,是暖泉镇内的最高点之一。北翁城曾建有真武庙、梓潼庙、大钟楼等古建筑。据说数十年前,如果从远处眺望,高大雄伟的真武庙、梓潼庙、大钟楼就像建造在蓝天白云之上一样。游人进庙须经由72级陡峭的砖台阶小心登攀,使人感到如走云梯一般。只可惜这三处古建筑均在“文革”中圮毁,只留下部分遗迹。如今北门洞券顶残有一座小庙,从翁城看小庙背后保存尚好,按照古人以武镇城的心理,此庙应为古真武庙的遗迹。

在翁城中转悠一番之后,我们从西古堡的北门洞进入了堡中,并从内侧的台阶登上券顶城墙。城墙上的古庙已是残破,内墙的壁画也已基本脱落。但经仔细辨认后,还是可以依稀见到壁画的残迹,木梁之上也仍有彩绘残存。在小庙的山墙上,原有山花砖雕,但如今砖雕已被残毁。小庙究供何方神圣,我们没有打听到。

站在堡门券顶,眺望整个西古堡,却见一条青石板道贯穿南北,雨雪打湿的石板道,映射着古宅的倒影。游人们撑着花伞,三五成群匆匆地向堡内而行,似乎要躲开这难得一次雨雪,这些都普通的游客。而那些执著的摄影爱好者,不在乎雨雪是否淋湿了衣服或头发,仍频频举起相机,好像要把这些数百年历史统统收入。四顾古堡,却见堡中民宅民居鳞次栉比,灰瓦青砖老宅排列整齐,高大齐整的起脊吻兽圆筒瓦屋顶争奇斗艳,庙宇、城楼峭拔雄劲,一派古堡风韵。

据报道,西古堡南北门洞相距227米,形成一条主要大街,主街东西各有三条小街巷,明清时期建起的古民宅就座落在这些街巷两侧。现存古式民居院落180所,其中较大的连环套院5所(亦称九连环)、小巧规整的古四合院49所、有观赏研究价值的古民房246间。这些民居全部为砖木结构,木制格窗,木雕彩绘,青条基石,白灰青砖筒瓦,房顶起脊,安制吻兽。民居窗户都开向本院,对于巷不开窗。虽经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其粗壮厚实的木料石材,美丽精细的砖雕木刻,古朴典雅的油饰彩绘,仍显示着当年的繁荣与风采。

目前居住在西古堡内的居民有243户,719人。堡内建筑规格较高的古民宅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和西南三部分。东北部分以东、西楼房院为主,包括张家大院、董家祠堂、苍竹轩等。其特点是布局严谨、选材考究、砖雕木刻精致,文化气氛较浓。近20所院落100多间房屋均有不同的砖镟门或平木门相联相通。据说这户张家在清朝中期出过拔贡,名声很大。

东南部就是最负盛名的九连环院,是另一户张家所有。这户张家是庄户财家,九个院落规模较大,有三处主院,一处“小自在”,还专门有碾房院、长工院、车马院等。西南部也有一处九连环院落,群众俗称“西大院”,主人不详。这处大院的特点是不但院院相通,屋屋相联,而通街通巷的大门就有7座,只是平时根据需要只开一两处而已。据介绍,大门多主要是旧社会为防备兵灾匪患而设立的,由此可见主人的聪明才智。

走下券门顶城墙,我们顺着石板道向南缓缓而行,我一会儿进入院内,一会在大街上,边走边拍。一间间精致的古宅,从门楼、墀头、瓦当,至欢度春节贴出的门联、门神、彩条、灯笼,都吸引着我留连往返,忘记了此时此刻正下着绵绵的雨雪。

在整个大街上,最让我不解的是西古堡村委会贴出的几副白色的对联。据我所知,贴白对联的只有满清时的皇官内,这是满人的风俗,或者是回人家中出了丧事才会如此,而西古堡这儿贴出白联又有何意呢?真乃不解。

不知不觉之中,我们走出了西古堡的南门,进入了南翁城之中。翁城的西侧城墙被刷成了红色,上面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大字,让人一下子感到了宗教的神秘,不觉得顿起敬畏之心。据报道,南瓮城内的建筑有寺庙、殿堂、楼阁74间,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

走进南瓮城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小巧精致、飞脊斗拱、彩绘纷呈的古戏楼,戏楼宽13米,深8.5米,独特之处是戏楼两侧各有一耳房,造型美观大方,同时还在有限的空间增加了戏楼的使用面积,这种设计形式在蔚县近700座古戏楼中是独一无二的。

从戏楼西侧的砖雕垂花门进入挎院,就是地藏寺(俗称阎王殿)。地藏寺始建于清初顺治年间,相传是古堡乡耆董汝翠所建。还有传说,当年董家的祖宗董大泽家庭富有,是他捐献了一囤子黑豆建起了阎王殿。阎王殿古寺布局严谨巧妙,砖雕木刻相当精湛,寺门砖雕书“显圣庵”。

进入古寺中,却见古寺皆是后来修缮的。寺门前有一个巨大的影壁,影壁之中为两条盘龙。古寺为两层结构,方形建筑围成整整的一圈。该寺分上下两层,天井式建筑。

下层建有12个全砖镟窑洞,窑洞外观为仿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型,内部设计为阴曹地府18层地狱的布局。上层建有地藏殿、十殿阎君殿、鬼王殿、观音殿、三义庙、马神庙以及钟鼓楼等。

这些建筑布局严谨巧妙,砖雕木刻工艺精湛,塑像壁画栩栩如生。出廊抱厦、曲径通幽、在占地面积不大的空间营造了一景连一景、一幕接一幕的新奇景观。

从寺内各殿供奉的佛教、道教、民间等各方神圣来看,可以说是典型的多教合一的古寺,这也是宣镇各堡中庙宇所共性的,也是明朝宗教信仰的一大特色。

仔细寻找,我发现了古寺之中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古迹中。有横卧西南角的一块功德碑,碑身与碑头已断开。东南角大钟边上的半尊残龟,估计这是石碑的碑座。在几个殿宇中,我找到了残存的壁画,虽然隐于新立塑像之后或边上,但这才有真正的历史价值。

大约一小时之后,我们走出了西古堡,在车上稍等大队人马后,我们驱车回到了暖泉镇大街,将车停在了广场之中。此时,白雪已经覆盖了整个地面,雨雪之中各路游人纷纷涌向镇广场。仰望广场边上的魁星楼,此时显得更加庄严,但我们并没有在此停留,而是急于去寻打树花的场地。。







野人老J于 2007-06-11 18:56:26 发表在分类:情系蔚州
(48475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关闭发言框
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 密码:
若不填用户名,则显示留言者为[匿名]。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如需保留登陆状态,点此登陆)。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则显示为“[未验证] 您输入的用户名。”,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删除
验证码: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标 题:  
评 论:

    [:超赞!:] [:好!:] [:窃笑:] [:笑而不语:] [:汗!:] [:囧!:]
表 情: [:大哭!:] [:鞠躬:] [:耶!!:] [:仰慕:] [:骚!:] [:醒一醒:]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