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高地
 司令 

2003-12-05 Fri

锁阳关考察行记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2003年10月28日清晨。我和赤城县博物馆馆长李树涛,馆员邱广利同志一行三人乘坐当地驻军安排的越野车,由赤城县城出发,按照计划,对锁阳关及其以南的长城进行考察。考察的内容是:一、有没有长城及长城的走向;二、这段长城的基本特征及结构。
锁阳关及其以南地区旧时是属龙关县(现属赤城县)。据龙关县志载:黄帝时龙关是古缙云氏居住地(在龙关南田家窑乡北有缙云氏遗址)。周、秦、汉时属上古郡。汉初为女祁县属上古郡,后属怀戎;唐高祖时为造阳县,属武州;(有出土古碑记)。(武州即现在的宣化北葛峪)。又载:“赧王时,燕破东方却地千里,筑长城,置上古郡。是时龙关属上古郡。”“《北史》:元魏长城,(元魏即北魏)自赤城至五原。”《唐书。张说》:“筑长城于怀戎之北九十里。”《通典》:“唐武川郡,西北到新长城为界,三百八十里。东北九十八里,长城为界。”“明代防蒙,于长城间增设管边接火。各墩台谴兵戍守其制益密。”另《会要边防》载“永乐十年,敕边将治壕垣,自长安岭迤西,至洗马林,皆筑石垣,深壕堑,以固防御。”锁阳关在以上所述的关联地带,根据这些记载看,锁阳关及其以南地区应该有长城。
我们一到锁阳关就看到在南北走向的山梁上有一道痕迹,是土加石块构筑的,沿山脊走向延伸。壕的痕迹清晰。在锁阳关古道的北侧有一较大的与长城连在一起的方型墩台,残高约5米(地图1:5万坐标4509,20372),周围散落着许多明代的大砖。墩台向北,土加石的长城沿山脊而上,经过1465高地(石谷咀山),156708高地,1562高地(轿顶山),1685高地,1959.5高地(娘娘山)向北延伸。这里的长城全部坍塌,残高仅1米左右。娘娘山和轿顶山的顶部平缓,特别是轿顶山仿佛就是一块巨型方石。据县志载:龙关县城西南二十里龙门山上有关额曰“锁阳”,曰“控御”,又有碑镌“龙关天险”四字,二门之间南北两面纣石为墙上有戍楼,其北山颠有将台,相传唐女将樊梨花曾镇守此关。现在,赤城至张家口的公路从锁阳关隧道穿过,锁阳关的地面设施已荡然无存,锁阳古道荒废,将台依然矗立在山颠。(附:锁阳关古道照片)
锁阳关墩台向南,土加石的长城较为宽大,远远望去好象一条土拢子,盘在山脊上。向1360高地,1386.3高地,1485高地,1605.4高地(黄草梁)方向延伸。在1360高地的北侧除有一条宽大的长城外,还有一道宽大的壕垣,通向1360高地的顶端。(附:锁阳关南山长城照片)
在锁阳关考察后,顺着矿区(铁矿)的小路在黄草梁的东侧山麓行进。经过黄草壤村(坐标:4508,20372),姜二洼村(坐标:4506,20374),大蛤蟆口村(坐标:4504,20373),申太庄村(坐标:4504,20371)。沿途不断地询问山上是否有长城的事情。在大蛤蟆口村西边的路口,我们正在询问路人长城的事情,从北面过来一个衣衫蓝缕不修边幅的长者,告诉我们西面的山梁上有长城,但你们的车子开不过去,车子只能到山梁底下。我们顺着他指引的路走到申太庄村没有了路可走。又询问当地老乡,当地人用茫然不解的眼神,痴呆呆的望着我们不语。就在这个时候,又是一位衣着不堪入目的白胡子老人用简短而又清晰语言阐明了我们要找的方位。我用语言一边向这位老人致以谢意,一边环视了一下周围的人群。看到他们仍然在傻呆呆看着我们发愣。我们按照老人指引的路线沿着梯田地边下到山谷,又从山谷沿着开矿(已废弃的矿)的崎岖小路往山上爬行。我们一边搬石头垫路一边向山梁上行进。三里地走了半个多小时,才爬上了蛤蟆口梁。在蛤蟆口梁上的山口处,我们看到这里原来有路,是来往于大蛤蟆口村和小蛤蟆口村之间,可以通行双轮车辆的大路。只因为年久失修,风雨冲刷,并长满荆棘灌木,现在已是山间的人行小路了。从山口往北看,看到土加石的长城由黄草梁(1605.4高地),1621高地下来。但是在近处看不到长城的痕迹。我们向山腰有长城的位置爬去,从那里顺着痕迹往下找,终于在灌木丛中找到了土加石构筑的长城,并顺着长城找到了一个残高1.5米边墩。边墩的夯土层清晰可辩5-7CM,夯土窝直径3-5CM。在边墩周围只寻找到两个半块勾纹砖和几块陶片。拣到勾纹砖使我们非常兴奋,因为勾纹砖不是明代而早于明代的遗物,这对长城的断代极有意义;再是,在95年1月8日我于锁阳关的墩台处曾也拣到过两块同样的勾纹砖。这说明此段长城是同一年代,至少可以说明这两个墩台是同一年代的。这个边墩的高程约为海拔1340米。站在这个墩台上南望,遥遥相对的南边1283高地上也有一个墩台。由于农田改造,南山上的层层梯田使得长城的遗迹无法辨别。但是,南山上(当地老乡称凤凰山,1:5万地图上注记为:高泰山,海拔1681.2米)有一个用石头垒起的墩台。
我们沿大蛤蟆口村(坐标:4504,20373)、汤池口村(坐标:4502,20371)、沙子地村(坐标:4501,20370),绕道高泰山南侧观察,没有发现长城的遗迹。然后又经田家窑村、陈家窑村、下仓村、上仓村、杨家窑村、刘家窑村、上斗营村、下斗营村、朱庄子村、头炮村,沿沙城至赤城公路返回。沿途与牧羊人、司机、伺售等人员交谈、询问均没有发现长城的遗迹。蛤蟆口梁(或者说高泰山)以南地区的长城遗迹还有待于进一步详细考察。回到赤城已经是十八点半多了。
11月15日,我在北京向国家文研所文物考古专家叶学明老师请教,并把勾纹砖拿给叶老师看,叶老师当即指出:这不是明代的砖。下限到辽金,上限是唐代。我如获至宝,锁阳关考察不枉此行。
(附:勾纹砖及墩台夯土层照片)








司令于 2003-12-05 21:42:01 发表在分类:驿路拾零
(48768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