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略辨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春秋》一书,鲁国史记之名称,孔子所作,列为其向弟子传授的六艺之一,被后世推为儒家经典。(六艺也称六经:《诗》、《书》、《礼》、《乐》、《春秋》、《易》。秦火后,《乐》经散亡,不再传于世。)现就
《春秋》脉络、孔子与《春秋》之关系略述一二。
一、“春秋”一词简释
“春秋”一词,为三代史官记载历史所用之名称,最初非孔子创造。商代太丁时期,曾做《夏殷春秋》,此事被《史通》记载。西周时,周王史官记史名称为《春秋》,各国史官作史也均冠以“春秋”之名称。据《国语》记载:“晋羊舌肸(音:xi)习于《春秋》,卓公使傅其太子”,晋国一个叫羊舌肸的人钻研《春秋》,较有心得,于是晋卓公令其教授太子。此非孔子所作之鲁《春秋》,晋《春秋》是也。因此,孔子曰:“温柔敦厚诗《诗》教也;疏通致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此语收录在《礼记》中。
孔子时,古法渐废,各国记史已不再沿用《春秋》之名,而各有称呼,孔子作鲁史,依然沿用古法,称之为《春秋》。据《左传-昭公二年》记载:“晋韩宣子来聘,见《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战国时,墨子曾曰:“吾见百国《春秋》”;孟子曰:“晋之《乘》,楚之《梼杌》(音:taowu)鲁之《春秋》,一也”,其意为虽名称不同,但同属记史的《春秋》。
战国后,一直到清代,由于受到孔子的影响,也是为了继承传统,许多人著书记史沿用了“春秋”一名,如:《虞氏春秋》、《吕氏春秋》、《楚汉春秋》、《吴越春秋》、《九州春秋》、《汉晋春秋》、《十国春秋》、《十六国春秋》等。当然,有些书已超出了史的范畴。
记史为何称之为《春秋》?凡史官记事记史,以日记月,以月记时,以时记年,一年有四时(四季),取春与秋表示一年,故谓之《春秋》。史官记事,要从正月记到腊月,循环往复。
二、孔子作《春秋》
孔子为何要作《春秋》?我们引用孟子、司马迁所说之语,便基本明白。《孟子》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而作《春秋》”。《史记》云:“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经纪,别嫌疑,明是非,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王者之大道也”。
鲁哀公十四年,有人在郊外捕获一只麟,被视为不祥之兆,孔子一见,叹曰:“吾道穷矣”,这是在叹息天下无道。于是,孔子汇通考察夏、商、周三代典章制度沿革,以鲁为主体,以周为宗主,作《春秋》。《史通》云:“仲尼之修《春秋》也,乃观《周礼》之旧法,遵《鲁史》之遗文------”。
孔子作《春秋》,以大义为先。楚国,颛顼之后代,被周王分封至荆楚一带,赐子爵,而春秋时却僭(音:jian)越称王,孔子在《春秋》中仍称其为“子”,晋文公打败楚国,招周王到军中庆贺,孔子愤慨,称周王到河阳去狩猎------司马迁称:孔子作《春秋》“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三、《春秋》遇获麟而绝笔
孔子有感于获麟而作《春秋》,共记载了鲁国十二公的历史,从鲁隐公至鲁哀公十四年春捕获麟而绝笔不再作。
鲁哀公十四年春,哀公郊外狩猎(今山东巨野北),一名战车上叫商的武士捕获一怪兽,均不认识,回来后请孔子观察,孔子视之曰:“麟也”,以袖掩面,涕泪湿泡,叹曰:“吾道穷矣”,回家又叹:“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焉。吾道不行矣,我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捕获一麟何以如此大惊?麟在古时被视为祥瑞之兆,可称为仁兽,那时有麟现于野则王者出的说法,如此的仁兽,却被捕杀。孔子有感于获麟而叹天下大道不行,极为悲伤,于是,《春秋》在“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处嘎然而止,不再继续。
我们设想,若大熊猫、白鳍豚被捕杀殆尽,大家不仍会叹息世风日下吗?何况麟在那时是神圣的象征。
四、《春秋》与左丘明
左丘明,姓丘明,鲁国史官。史官分为左史、右史,丘明为左史,因此习惯称为左丘明。左丘明与孔子同时,孔子为作《春秋》,同左丘明共同查看大量鲁史资料,并向弟子传授《春秋》,主要以口授。左丘明深谙孔子之道,恐日后弟子对《春秋》之意领会有异,而失其真,便将孔子讲授《春秋》记录在案,并作传,称之为《春秋左传》,或《左氏春秋》。
《春秋》被孔子弟子传于后世,又有人为《春秋》作传,目前流传下来的有《公羊传》、《谷梁传》,加上《左传》,并称为《春秋三传》。这三部书,切入点各有不同,相互补充,然《左传》地位较高。
以上,为《春秋》大至情形。
2001年9月
诗书于
2006-11-27 00:32:23 发表在分类:
杂议刍说 中
(49718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