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关怀-1:《长城保护条例》千呼万唤始出来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长城关怀-1:《长城保护条例》千呼万唤始出来
(2006-11-21 10:53:11)
2006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城保护条例》将正式施行。在这个条例中,国家首次明确宣布对长城实行整体保护,至此,长期遭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损毁的万里长城终于有了“护身符”。
为配合《长城保护条例》的实施,在秦市城乡重倡“爱家乡、爱长城”之风,本报记者与港城长城保护者一起,在2006年末初冬季节走向了崇山峻岭间的巍峨城墙,本报的《长城关怀系列报道》将对港城人保护长城的感人故事以及近百年来鲜为人知的“长城往事”进行连续报道,并带领读者一起去问候这位历经沧桑的“迟暮老人”。
长城不能承受之痛
长城老了,一个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的不朽传说被赋予了更多的悲壮音符,步履蹒跚的长城再也难以承受各种无辜的侵害、破坏。据秦皇岛长城学会秘书长郝三进介绍,目前,秦皇岛境内现存明长城总长为374.5公里,但据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明长城墙体和遗址总长已不超过2500公里。仅靠长城沿线的保护员并不能挽救正在逐年老去的长城。2004年,董家口长城惨遭“翻蝎子”之痛,数十米长城被捉蝎子者翻得砖倒一片;2005年,山海关第一关附近一段城墙在一阵大雨中轰然倒塌,众多正在山海关进行明长城勘察的长城专家痛心不已;2006年,山海关小湾村村民长城砖“垒厕所”事件再次引得全国关爱长城者的一声沉痛的叹息……“再也不能让一段段无名长城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一天天减少了!”长城学者们大声疾呼,“依法保护长城”呼声日益紧迫,《长城保护条例》正在加紧起草……
长城专家聚港城
在拥有万里长城起点的港城,政府文物管理部门早在2003年便建立了“长城保护员机制”,将境内长城分74段划置,每段专门雇一名在长城脚下居住的农民担任保护员。经过3年的试行,这一长城保护新机制已显现成效。秦皇岛市文物管理处处长阎乐耕说:“长城损毁的情况比3年前至少减轻了一半。”港城保护长城的这一做法也被中国国家文物局所认可,并先后在长城沿线的其他省份进行推广,港城长城保护在全国开了先河。
2006年2月下旬,当初春的港城仍笼罩在冰雪之中,46名来自河北、甘肃、辽宁等11个省份的文物专家、学者齐聚这里,长城专家的到来为亘古横卧于山峦之上的古老长城带来福音,中国长城保护工程启动工作会议在专家们的一片呼声中应时举行,这标志着中国长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而在当时,文物专家以及长城保护部门便通过媒体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国家有关部门将在条件具备时建立起一个细分完整的长城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长城保护即将被纳入法规化、制度化的体系,保护长城将真正“有法可依”。
一段段岌岌可危的长城被列入重点保护范围之内,一段段经历了数百年风雨正在逐步坍塌并仍存在危险的城墙将被严格依照文物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进行补救、维修,专家们呼吁:保护长城、维修长城要忠实维护长城的历史风貌,坚决反对违背历史乱建长城、篡改长城。
《长城保护条例》出台
9月20日,《长城保护条例》通过。9月30日,生活在长城起点的港城人便再次开始了他们的长城保护行动,一支由300多人组成的长城巡查队宣告成立,并于十一期间开始对港城境内的长城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巡查保护。10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6号发布,《长城保护条例》将于2006年12月1日正式实施。10月20日,随着《长城保护条例》的渐行渐近,秦皇岛市的长城保护专家们也迈开了行动的步伐,港城文物工作者与长城专家开始联合对秦皇岛境内明长城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以根据秦皇岛境内明长城现状,对分布在秦皇岛长城沿线的长城保护志愿者进行长城保护培训,并开始制定相应的保护长城的具体措施。
本报记者栾云鹏刘光昱
燕赵都市报
转帖于
2006-11-21 10:53:11 发表在分类:
长城新闻 中
(48535次点击) |
编辑 |
删除 |
关闭匿名评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