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的老J
 从野人,到长城 

2006-09-25 Mon

正在消失的古堡—宣府下西路:洗马林堡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三、洗马林堡

8时15分,我们离开了怀安城,顺道向东北,过后所堡后折向西北,便又一次回到了南洋河大桥。南洋河南畔,大桥南侧的一座墩台远远地吸引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停车便登上这座屹立于坡顶上的墩台。

这座墩台南下柴沟堡大约10里,我初步判断应是属于柴沟堡的火路墩之一。墩台残高约有五六米,直径约有七八米,外围一圈土墙,土墙上有券门出入。站在土夯的墩台之顶,极目眺望四周,视野极为开阔。却见北侧一条弯曲的河流,这条河流便是南洋河,从西自东擦着群山脚下而过。正北方向是一道山口,两峰夹峙极为险峻,乃天然之屏障。再由东慢慢向南而望,一片广袤的平原烟雾渺茫,远处有淡淡的山脉环绕。此时,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要在此处构筑一座火路墩。因为虽然此坡顶不高,但却可环顾四周,正乃是柴沟堡与怀安城堡重要的联络枢纽。

离开南洋河大桥,驶过天险般的山口,我再一次进入了柴沟堡镇。这已是我三进柴沟堡镇了,由于事前已与其他几位朋友约好同来考察柴沟堡,并品尝名声在外的柴沟堡熏肉。因此,我又一次与柴沟堡擦肩而过。

过柴沟堡顺着110国道一直向东,至郭磊庄后,向北钻过丹拉高速,继续向北顺着一条新修的柏油路,便到达了洗马林堡。

(一)洗马林堡

洗马林堡位于今万全县境内的西侧,西有边墙与尚义县接界。

明时,洗马林堡也属宣府守道分辖的下西路。“元曰荨麻林,后讹洗马林。”(《畿辅通志》)城堡创建于宣德十年,筑于旧堡旧堡北十里之地(此次之行没能进旧堡观看),隆庆五年增修,并始包以砖。清乾隆六年(1741年)知县左承又修。

“城堡周四里零六丈,高三丈五尺。城为方城。边长一里十三步(折521.6米),厚4.3米,城斗(为城墙突出部分,长15米、宽7.5米)分布四面,城角处各一个,每边城角之间三个,共计十六个。城斗间距为110米。” (摘自《万全文史资料》第一辑倪吕有著的《洗马林城池考》)

明时,洗马林堡设守备一员,分管边四十三里有奇,边墩七十座,火路墩五十四座。所领见在官车一千二百一十三员名,马骡四百四十五匹头。

洗马林堡俗称“西马营”,因之边口内外地势平漫,危而难守,亦与东马营无异而得之名。“堡东,北威靖台、新立台、北平虎台、镇河台俱为极冲。其东北,牛心山台、北镇敌台、得胜台,西北嘉靖台,东南三里庄堡、西安靖台、旧堡等处,皆可设伏。”(《宣镇图说》)

洗马林堡为怀安、洪、蔚之门庭。“未款前,嘉靖三十八年黄酋从此入犯,由柴沟、怀安侵至洪、蔚等处,抢掠经月,其他出没不时可知。边外有大谎堆、桂柏山等处也通大虏,明暗等酋部落驻牧。虽系互市之夷,实为门庭之寇。”(摘自《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虽然隆庆五年洗马林堡以砖包之,城堡坚固,足以御敌,但由于边内外平漫,又多有酋部落驻牧,因此,明时洗马林堡防御之计仍相当严慎。

如今的洗马林堡四周城墙,除公路边的东墙几为残塌,夯土墙已淹没于农舍之中外,南墙、西墙和北墙尚有数段高大的城墙,并有几处连续的包砖墙,尤其是西墙北段和北墙,包砖墙、墙台、角楼墙台连为一体,颇为壮观。西门的北段城墙和北墙的东段,外包砖虽已被拆毁,但厚实的夯土墙仍高高屹立。这是已是迄今为止,我所考察过的宣府镇三十多个城堡中保存较好的古堡之一。

《畿辅通志》载,洗马林堡有门二,但我在堡中却发现了三座门,其中,南门和西门高大完整,北墙一有砖券残存,并在其东侧又新砌一道方形砖门。而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洗马林堡图说,图中的洗马林堡也只有南门和西门。

南门砖券保存较好,但券顶已有一道较为明显的裂隙。为了防止券顶坍塌,人们利用残存的大门木横梁上支木架撑住了券顶。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希望尽早由有关进行修缮加固,否则有不了多久,南门券顶将会永远地消失。南门外券门楣应有门匾的地方,如今被一颗巨大的五角星所占,这又是一段历史的印迹。南门外还残有一圈翁城的土墙,虽已残破,但仍可看见翁城的外廓。

西外门已被农田和土路完全夷平,并在正对西门外侧的数米处砌筑了一道影壁,无法得知当年是否建有翁城,但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洗马林堡图说中的示意图看,西门上可能建有一座城楼。西门外侧的门楣顶上尚残有一块石匾,字迹已完全风化,根本无法辨认。我们询问当地的老乡,但老乡口音太重,我们根本听不懂匾上为何字,而老乡又不知三字如何写,记其发音似为“大you门”。

老乡告诉我们,北墙残存的砖券也是原来的北门,其东侧方形砖门是新砌的。因此,我估计北墙的砖券门估计是后期修建的,那道东侧的方形砖门更是后人在北墙的豁口上修建的。

为了弄清洗马林堡城门的情况,我查阅到《万全文史资料》第一辑倪吕有著的《洗马林城池考》,其中洗马林堡进行了翔实地的考察。“城门有西、北、南三处,北门为死门,常年不开,据说是为了防止水患或匪患。城门洞深11.5米,宽5米,城门内缘洞顶高6米,外缘洞顶高4.5米,洞顶为拱形,五层五包。西门洞顶砖刻‘大有门’三字(初建时为观澜门,隆庆五年重修时改之),当地人称丧门,为出丧通行。南门洞顶砖刻‘迎恩门’三字(初建时为承恩门,后改之),俗称喜门,为办喜事通行。” 由此可以得知,北门虽有券门洞,但常年不开,系死门。西门的石匾上为“大有门”。

另外,“西、南、北三门均设有瓮城,俗称‘瓮圈’,长43米,宽17米。”“南城门外还设有城郭,俗称‘土围子’或‘外城’,与城墙同,宽100米,高11米,全系土石堆砌而成。城门只设南门和东门,门为砖石结构,与内城门建筑无二,名为‘定远门’。”

在洗马林的西门内还有一道高大的木门,其南侧那扇门半掩于横梁之下,北侧那扇门横卧于券门内北墙下。破旧的木门肯定不是近期的产物,但估计也会是明朝的遗物,即便如此,在古堡之中能见到一道完整的木门也是罕见的了。


《洗马林城池考》中对城墙现存情况记载为:

“北城墙:城堞全无。除北城门外开了一个豁口供人出入外,基本保存完好,就建筑特点而言,大致有三:一为砖栈间夯土而建;二为砖柱间夯土之后再加砖包;三为先建土墙而后砖包。一面城墙,建筑特点迥然不同,重修痕迹累见。这里的老人言称:原来的城池在北,现在的北城墙恰好是原城池的南城墙,这与洗马林村名的演变史(由北向南)始为万家村,再为古长郡,三为荨麻岭——后改名洗马林,联系起来看,似有这种可能。但有待进一步考证。”

“西城墙:咸丰三年发大水,水高数丈,传说人站城墙上,俯手可与水接,终将西瓮城及西城墙南半段冲塌,西南的许多住户也被殃及。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北方绅士郝仲德、李林泽、邢玉魁、杨忠、杨左只将冲毁的城墙处打起了土板墙。如今已是断壁残垣,疮痍满目。”

“南城墙:两角处已破损坍塌,中间处尚好,全为城砖所包,厚60厘米,石条砌基,极为平整,当为隆庆六年增修砖包者也。”

我们在西门外北侧,发现有一些民工贴着城墙根下正在施工,沿城墙根砌筑一段纵向的砖墙,这段砖墙同北墙外侧十米左右的一条与城墙平行的土路边上的墙体相连。见此状我们非常之气愤,怎么能在城墙根下砌墙呢?于是便问民工,为什么要在此修建一段纵向的砖墙。民工告诉我们,他们是在准备修缮城墙,这段纵向的砖墙是用来挡水的。听完此话,再仔细观察,果然城墙外侧十米远的土路较高,与城墙之间形成了一道洼地,雨水从农田流出后,肯定要倒灌至这道洼地,便对城墙根产生冲刷与侵蚀。

这原来是为了保护城墙之用,实让我们感到高兴。可再仔细一瞧,这段墙的下部完全是采有青砖砌筑,这不是城砖吗?怎么能用城砖砌挡水墙呢!为什么不用城砖去修补坍塌的城墙?我们连忙又责问民工。但民工们好像很茫然,根本不理睬我们。在我们再三追问之下,民工却回答,城里还有很多城砖,用来修墙够用的了,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呀。无奈之中,我们只好连叹惋惜呀。

在与民工们的聊天中我们得知,筑完这段纵向挡水砖墙后,还要修缮西墙上几处坍塌的城墙,而且还要清理西门楣上的那块石匾,描出石匾上的三个字。看样子,洗马林堡也要进行一次修缮行动了。但愿能修旧如旧,让那些危墙不再继续坍塌。

(二)古遗迹

我们刚从南侧小道走近洗马林堡的南门外,迎面便是一座破旧的古庙。这座古庙建于南门翁城门边上,老乡告诉我们,这便是当年的三教寺。如今三教寺正门已经残损,精美的砖雕也已毁损严重,但山门之后重檐叠叠,其主体建筑还是被保存了下来,但可惜的是三教寺已被一户村民所占,成为一座典型的农家小院。由于主人不在院中,我们没敢贸然进入院中。

经过询问堡内数位70岁左右的老汉,我们渐渐了解到了洗马林堡中古庙的情况,据说原来一共建有68座古庙。关于这68座是否属实,老乡之间并没有异议,而不像其他堡中老乡各执一词。除了南门外三教寺之外,老乡们还能回忆起来的古庙有:火神庙、老爷庙、奶奶庙、城隍庙、马王庙、东龙王庙、西龙王庙、九天圣女庙、五道庙、山神庙、东大寺、西大寺、三圣楼、玉皇阁。这14座古庙也是老乡们费尽脑汁,再加上我的提醒,而回忆起来的,再想得到更多的信息已经较难了。据老乡说,古庙始毁于“四清”时期,至“文革”之中,大部分古庙被拆毁。

如今,在洗马林堡中惟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是街中心的玉皇阁。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明万历三年(1575年)、清咸丰八年(1858年)曾两次重修。阁建于一砖砌墩台之上,阁前有钟、鼓二楼。阁为歇山布瓦顶,三层楼阁式,高12米,面阔、进深各三间,周围加一步廊,二层檐下施三踩斗拱。阁内藏有明版经卷31箱,687函斗7643卷。1983年被张家口地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玉皇阁保存现状来看,不久前肯定得到了很好的修缮。

在玉皇阁南侧中心大街左右各有一座石狮,古色古香的石狮衬映出玉皇阁那悠久的历史。中心大街的西北角,还立有一柱石雕拴马桩,这柱扁方形的拴马桩,顶雕有一只石狮,石狮前脚下侧的两个空隙,便是拴马用的孔。更为叫绝的是,拴马桩的正面还刻有“泰山石敢当”。北方的村庄,凡是巷子正面横有墙壁,都会立有或写有“泰山石敢当”,以期用以避邪,但像如此在拄马桩上刻有的还是比较少见的。

走遍洗马林堡的街巷,古味的老宅已不多见,剩下的也只是零星的门楼或一些断壁残垣,偶尔还可以见精美的砖雕,即便是这些也已淹没于单调的现代建筑之中,真不知那一天,富裕起来的洗马林,如果再一次翻建,连这些幸存者也都会永远的消失,洗马林堡那悠久的历史也就随之消失了。






野人老J于 2006-09-25 19:27:22 发表在分类:正在消失的古堡
(48807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