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古堡-宣府中路:葛峪堡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三、葛峪堡
离开了大白阳堡村,我们计划顺着柏油路继续西而行,过拒兵堡后而达葛峪堡,但柏油路中断在村头西侧,再向前便是崎岖不平的泥石路了。如果此时要绕行,必须回到赵川堡,至小村后向西北而行,但这至少要多走一倍的路程。我们决定冒险走一段,看看是否能够通行。刚走出不远,对面开过来一辆吉普车,我们立即招手问路。司机告诉我们,这条路可以到达葛峪堡,但必须通过一段河滩,河滩上布满了大量的乱石,我们所开的爱丽舍是无法通过这片乱石滩的。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返回葛峪堡,顺着112国道向西1公里左右,便见一条同样是泥石路向西北切去。经询问,老乡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条路可以到达葛峪堡。又是泥石路,会不会同样有河滩?但此时我们别无选择,不经这条路我们只有回到宣化绕行,这样会更远,我们只好驱车再次驶上了崎岖的泥石路。
由于这一带有着数座金矿、铁矿场,因此这些通向山区的泥石路大多是巨大的矿车压出来的,有的后来铺上成柏油路,有的仍然是泥石路。我们车下的这条路,显然辅过柏油路面,但因长期被沉重的矿车碾压,路面极为凹凸不平,巨大的圆坑比比皆是,到处都是陷阱。在剧烈的摇摆颠簸中,我们艰难地向前驶去。稍不留神,便会到一声拖地的撞击声,但此时也不可能多想,心中的目标只有葛峪堡了。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难行程,我们终于见到了葛峪堡。(回家后立即送车去检查,果然发现车底一块塑料底板被撞脱落,幸好车底油箱和管路未受损坏。)
(一)城堡
“葛峪堡,即唐武川。明正统间,葛峪人穴地得遗碣,载称:武川城。”(《赤城县志译注•龙关县新志译注》)因其地四山壁立,路径崎岖,峪中曾产葛,故名葛峪。
“葛峪堡创自宣德五年,嘉靖四十三年增修,万历六年砖包,周四里二百五十步,高三丈五尺。”(《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堡楼三,角楼四,铺四。门二,南曰永安,西曰永宁。”(《赤城县志译注•龙关县新志译注》)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葛峪堡“原设守备一员,复置参将驻扎于此,以其适一路之中,便调度也。分边一十三里有奇,边墩二十座,火路墩一十六座。除援兵外,守备所领见在官军五百四十七员名,马二百一十五匹。”
葛峪所辖之墩台,如预筑、镇虏等处为最冲。边外东北有兴和、靖边等城,西北有东胜卫所等城,皆中国故地,见今青把都等酋驻牧。山嵯间隔,暸望甚难,所当戒备非直一二冲口而也。因此必须加强“练兵设防”,这是每一位在任将领的责任也。
如今的葛峪堡也是宣府镇数十座边堡中保存较好的一座,自东沿公路而来,远远地便可见到一道垂直于公路的土墙,这便是边堡的东墙。然后,顺着公路北侧的一道土墙行进,便可驶入葛峪堡南门的翁城之中,而这条公路穿越南门翁城而过。
据居于葛峪堡南门口边上的75岁赵清福老汉讲,葛峪堡城墙原包砖厚达5尺,城墙顶上为双面垛墙。城堡主要毁于解放战争期间,当年解放军撤离时,曾将城堡城墙扒开豁口,以减少日后攻城的难度。这也是我在宣府镇听到的第三座被战争所毁的城墙。
葛峪堡南门和西门都有翁城,并且局部保存了下来。南门翁城被一条公路穿越,公路外侧保存下向外凸出的土墙,这圈土墙的东侧有一道券门,券门内侧还残有砖包砌的青砖,只是券门被土墙堵封住。在南门翁城旧址上,公路两侧各建有一道影壁和一座牌坊,影壁上写有“葛峪堡”,牌坊中间为“古堡仙境”。西门翁城也遭破坏,但从保存下的翁城北侧突出的那段土墙看,当年的西门翁城占地非常大。如今西门翁城旧址与南门一样,也有一道影壁,上写“葛峪堡村”。穿过南门翁城的那条公路,至城堡的西南角后,贴着西墙向北而拐,至西门翁城后,再次穿过城墙,向西而去。
应该说葛峪堡四周四里二百五十步的城墙,除了五尺的外包砖被拆去外,内夯土墙基本上保存了下来,虽然没有连续成围,但其除西南角外,西墙北段、北墙、东墙、南墙东段保存了一圈高大的土墙,其中西北角楼、东北角楼和东南角楼残旧都在,西墙一段可见一座马面,北墙一段可见三座马面的残旧,东墙一段可见一座马面,南墙一段可见二座马面。
在葛峪堡城墙四周外约5~10米左右的距离,还可见到一圈深深的壕沟,这条壕沟便是葛峪堡的护城河。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鲜有在其他边堡周围看见壕沟,可见葛峪堡保存的还是比较完整。
对于葛峪堡的重要性,赵清福老汉说了一句顺口溜,“铜葛峪,土羊坊,生铁关子大白阳。”由此可见葛峪最为重要。
(二)古遗迹
据《赤城县志译注•龙关县新志译注》载,葛峪堡古庙宇有:
城隍城,堡西南隅,成化十年建。
关帝庙,大街东,永乐二年建。
龙神庙,东北隅,弘治二年建。
马神庙,东南隅,万历九年建。
火神庙,西北隅,嘉靖三十六年建。
三官庙,西翁城下,嘉靖六年建。
观音寺,东北隅,弘治四年建。
地藏寺,西南隅,嘉靖四十一年建。
经赵清福老汉回忆,葛峪堡有老爷庙、马王庙、大寺庙、奶奶庙、城隍庙、真武庙、武当庙、火神庙、山神庙和财神庙,另外还有阎王殿和玉皇阁,显然老乡的回忆与民国二十一年修志时的记载的是有出入的,但考虑到一些大庙中,经常会在配殿供奉其他神祗,因此很有可能老乡回忆中的庙宇是配殿一类的。这些古庙也大多毁于战争期间,解放初期基本上也就被拆完。
据《赤城县志译注•龙关县新志译注》载,葛峪堡原有大市坊,东曰“澄清”,南曰“承恩”,北曰“镇朔”,在民二十一年以前已圮。如今的大市坊旧址上,又新建了一座跨街楼,楼共有三层。
在热心的赵清福老汉的带领下,我们在老戏台(老爷庙旧址)的院中,找到了一块保存较好的石碑,石碑正面文字较为清晰可辨。经辨认,此碑落款时间为“弘治四年天运辛亥仲秋八月中瀚吉日开山弟子住持明广立”建碑事由为“重修葛峪堡庙”。
当我们看到碑为弘治年间所立,告之赵清福老汉,此碑为明朝中期的,至少也有500多年历史,应该妥善保管,不能再被破坏。赵老汉感到非常吃惊,因为他没有想到此碑竟然有500多年的历史。于是,他转身便走,说去找村长。
一会功夫,赵老汉领来了40岁左右的米永忠村长。赵老汉告诉米村长,“这几位北京来的文物专家说了,这块碑是明朝的,很重要,需要村中给以保护,你还是想想办法吧。”却见村长连忙答应,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见状,过去对村长说,还是应该由村中出面,将所有散落的石碑集中起来,最好搬进戏台之上,用碑座将此立起来,这样既保护了石碑,也可以与戏台一起,作为葛峪堡历史的见证。
送走了米村长,我们在赵老汉的带领下,又见到了另一块较为完整的石碑。石碑倒扣在一座古井口上,碑文朝下,或许正因如此碑文可以得以保护。赵老汉还告诉我们,原来村中一座仓库中还有很多石碑,后来因施工等原因,石碑陆续丢失了。
在葛峪堡保存下的古迹中,还有一座戏台,赵老汉讲这是当年老爷庙的戏台。戏台前部显然后期修缮过,因此保存得很完整,但其山墙上的砖雕却是原汁原味的,雕作非常之精美。
野人老J于
2006-09-04 19:30:25 发表在分类:
正在消失的古堡 中
(48657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