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的老J
 从野人,到长城 

2006-07-02 Sun

正在消失的古堡-黄花城堡(头道关堡)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三、黄花路城堡考察

(一)黄花城堡(头道关堡)

1.城堡

在黄花城水库南约2公里处,公路的左侧有一块指示牌,向西所指为黄花城水下长城景区。顺着指示牌西侧的田间小道,然后向北拐,在一座桥头再向右,驶过一道小桥,便进入了一座村庄,这座村庄便是黄花城村。

黄花城村明时为头道关堡所在。“头道关口,在州北六十里撞道口东。其北五里为二道关口。内有石堡。”(《畿辅通志》)头道关口何修筑城堡未查得史料记载,何时改为黄花城村也未见记载。

过横跨沟上的小桥后,公路贴着黄花城村的西侧向北而拐,马路的东侧是一排排农院。此时,一户院门边的两位50多岁的村妇告诉我们,她们站的位置便是当年黄花城堡的西墙,向南那个路口便是当年的西门,西门向东沿街而去,便可到达当年城中心的“十”字路口。

在村中的“十”字路口,经与纳凉的老乡聊天,我们终于知道了城堡的大致情况。黄花城堡(头道关堡)东、南、西共有三座券门,南门券门楣上有一块石匾。北侧有一道山坡,坡上建有一座老爷。解放以后,城墙一直遭到损坏,直至后来全部被拆毁。

老乡一再强调,城堡的残墙基已很难寻见,只是村中的东南角位置可能还有一点痕迹。可能是因为黄花城一带已是旅游景区的缘故,村中的老乡并没有像其他偏僻地方老乡那么热情,我们提出能否带我们去寻找残墙基,但却没有人应答。无奈我们只好根据他们的指点,顺着村中的南北干道,向东南角方向寻去。终于,在村东侧河边院中老乡的热情协助下,我们找到了黄花城堡的残墙基。

城堡的东南角建有一座角楼,整个角楼残存的条石基已成为一座民宅的宅基。据这家男主人谢明刚介绍,这片角楼宅基是他从公社买来的,当时他没有挖去残存条石,而是将角楼四周的条石基作为宅基,正好将宅子墙体建在条石上。这可是我所见到的最为“伟大的”宅基,也是见到的惟一利用城墙基作为宅墙基的农宅。

在谢老汉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他家的农院。老汉指着院南侧地基与对面一排瓦舍所夹的那条宽约1米左右深沟说,城堡的老城墙就位于这条深沟下,也就是院内的地基南端。我与老狄跳下了近2米高的深沟,终于发现了整齐的条石基残墙。条石基残有三层,残墙长度至少在10米以上,墙体的东端是一个直角,直角处便是当年的角楼所在。这段没于地基下的残墙便是头道关堡惟一残存的城墙。

2.古遗迹

黄花城村中还残有两块完好的石碑,一块是分修长城题名碑,另一块是善功碑记。

我们是先发现了分修长城题名碑后,才找到了城堡的残墙。这块石碑斜放在一片碎石垃圾边,石碑整体保存完好,由于是倒靠在石块上,因此受到损毁程度也较小,碑面字迹清晰可辨。谢老汉告诉我们,这块石碑原立于头道关口西段第一号敌楼内,1972年修建水库时,差点毁于施工人员手中,是他与村中的两位年轻从“死亡”的边缘将这块石碑抢救回来的。从工地上抬回后,一直放在他家的院中,后来才从院中移到此处。

由于这块石碑的碑文老狄已作为整理,下面便引用老狄的整理译文。

隆庆五年孟夏之吉
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潍县刘应节
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杨兆
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高安传、孟春
整饬昌平等处兵备山东提刑按察司佥事蒲州张廷弼
镇守居庸昌平等处地方总兵官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桐城杨四畏
分守黄花镇等处地方副总兵署督指挥佥事延安程九思
军门中军参将署督指挥佥事山东张功
督工保定府通判丹徒法耳岂(此2字碑上为1字,字库里找不到)
守备黄花镇地方从指挥佥事遵化李世臣
管工中军把总时道、王栋、蒯林、曹天爵、毛钊、张景阳、吴应九
匠役()道才、李隆、刘甫增、田奉、王栋、李思(恩?)
鼎建

另一块石碑位于马路边上,这是一块善功碑,碑长近2米,立于“万历乙末仲夏之吉日”,碑文题为“升任昌镇左车营游击将军陵山上王×善功碑记”。由于石碑正面朝上,碑面腐蚀磨损较重,碑文字迹断续可认,但无法读知其中的内容,或许拓成拓片可以辨认。

其他的古建筑,经老乡们的回忆,初步知道了黄花城(头道头)堡古还有戏楼一座,建有药王庙、老爷庙、真王庙和五道庙等古庙。

未完待续。。。。。





野人老J于 2006-07-02 21:51:56 发表在分类:正在消失的古堡
(49147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