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的老J
 从野人,到长城 

2006-06-05 Mon

千里赤城探古堡-雕鄂堡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二)雕鄂堡

离开了长安岭,进入赤城境内,一段盘山道而下后,过头炮,再经著名的大海陀乡。说此著名,是因为户外驴子眼中大海陀的强度和风光,仅次于小五台,也是登小五台前拉练的首选,更因为我三登海陀,曾陶醉于海陀顶峰的绚丽花海与莫测云雾,还有叠障如海的远山,如同仙境之一般。

过了大海陀乡,再向东北行驶10多公里,当小雕鄂进入眼帘时,公路边上连续矗着三座墩台,这三座墩台便是雕鄂堡与关内联络信道。三座墩台之后,跨过红河大桥,便进入了如今雕鄂镇,明时的雕鄂堡所在地。

1.城堡

据《畿辅通志》载,长安岭堡,在县东四十五里。明初置浩岭驿,永乐中改雕鄂堡。宣德六年筑,成化八年、隆庆四年增修,周二里有奇,西、南二门。万历十八年分属下北路,堡当北路之中,为往来要道。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雕堡居近边之中,东联后城,西接龙,北通赤城,是独石路南侧重要的交通要塞。如今的雕鄂古堡城墙已淹没在破旧的农舍之中。

如今的雕鹗古堡,公路贴着西侧而过。堡墙只剩下了南侧和西侧的数段残墙,幸运的是南门砖券洞保存了下来。虽然,由于地势升高,券门下部已埋入土中,但砖券部分还是显出了当年的风雄姿。老乡说雕鹗堡城墙基本毁于上世纪60至70代年代。

如今的券门洞已有碎石墙封堵并留有一个小门,老乡说这里堆满了杂物。券门两侧的砖墙已被拆毁,只剩下了不连续的土墙或墙基,且基本没于农舍之中。

断断续续的西墙则完全淹没于农舍中,已成这一侧所有农院的后墙。墙体外包砖完全被拆,露出了其中整齐的石砌墙,由此可以判断,雕鄂堡城墙先由石砌而成,后在石砌墙上包砖增修。

2.古遗迹

在古堡雕鄂中,东西和南北主道两侧临街,保存下来一座座古宅院。这些古宅院虽然不是建于明代,但也至少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颇与镇边城相似,只是古宅更为破旧。古宅建筑上保存下多样的瓦当、砖雕和照壁,说明当年这里曾繁荣一时。

在“十字”街头西侧有一座老宅,如今的主人之一叫王少先,这座老宅保存下来一面精湛的照壁,是由砖雕构筑而成。方形照壁中间是一个圆形的人雕像,人物似是盘腿而坐,由于人像局部被毁,难以分清是否为佛教中“禅”坐。照壁上侧檐下,是栩栩如生的八仙雕像,夸张的面部表情及手中的法器让人们联想浮生。八仙下面是四个砖雕字:吉星高照,可惜“吉”字与“照”已被毁去。照壁的两侧有一副砖刻对联:读君陈篇惟孝友于兄弟,遵司马训积阴德于子孙。这座老宅门厅内也是雕梁画栋,确是一大户人家之宅也。

老乡告诉我们,雕鄂原有40多座古庙,能回忆起来的有:泰山庙、龙王庙(堡外西侧)、三宫庙(东侧)、城隍庙、罗汉庙、玉皇庙、东岳庙、山神庙、财神庙、观音庙、马王庙、阎王庙、仓神庙等13座,这些古庙基本上在解放初期和“文革”中被拆毁,庙中的石碑或被毁,或埋于土中,我们只在南门东侧的小沟上,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横跨于小溪沟上作为石桥一部分,表面已磨得光滑,而其所承载的那段历史已随着岁月而彻底的消失。





野人老J于 2006-06-05 09:04:22 发表在分类:正在消失的古堡
(49149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