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Escape
Forgive us our trespasses, As we forgive those who have trespassed against us. 
 

2006-05-19 Fri

寻踪晋冀明长城(四)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六、发现之旅(二)
牛帮口地处太行山西麓山脚,往南沿冉庄河经花塔可达吴王口;向东经过独峪、上寨、水堡等地的狭长谷地可达涞源,继续往东沿河谷可达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因地势较低,该处原有一段从河谷蔓延至山上的单边墙和四座敌楼,其边墙长度和敌楼密度在该地段都是较多的一段。该地战略位置重要,近代八路军从晋察冀根据地向冀东挺进时亦取道该处,现在G108也是通过该处过繁峙。
在花塔因为贪睡结果误了晨光,出来时,严老师、秋阳等人已经在山顶的C21号台边上了。抓紧时间先看了位于河谷边上的C18号台,18号台外观基本保持较好,风化严重,楼顶垛口尚存破损较重东、南、北三面墙各开有四个箭窗,西墙开有一门居两箭窗中,门额上嵌有石匾,阴刻横书。过18号台经一干枯河谷拐上G108,在其拐弯处路外边有一大土堆隔河与18号台相望。土堆周围及其外面有不少散落的条石和城砖。据相关影像和文字资料显示,此处原为一保存完好的敌楼,按编号应为C19号台,可惜于1968修建G108时为筑路工人拆毁,当是就地取材吧?只是当是两楼隔河对峙共把关口的景观不复可见,单边墙也不复存在。
看完19号遗迹,时间已不早,留在山下的老普、随手几位“限我”半小时看完山上余下的两个楼子。赶紧一个人匆匆上山,路遇下山的淑女,未及逗留,径往最陡但是最快的路往山上进发。在19号台G108拐弯处向上,有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敌楼,四面垛口齐全,楼西面一门居两箭窗中,门额上嵌有石匾,为C20号台;其余三面各有四箭窗,楼内为大回廊结构。尽管保存较好,亦风化严重。其西面沿山脊向上有一段连续的单边石墙延伸至山顶,其上也有一座外形看起来更完整的敌楼。我没敢在此久留,赶紧沿石墙小心攀至其末端的敌楼。该楼结构同18号、20号一致,门开向偏北一面,其上亦有石匾,为C21号台。进入该楼内部才发现其顶层除垛口外的建筑已经全部坍塌,楼内长满杂树,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空心敌楼。其后断续有单边石墙延伸,至山顶再无敌楼。我上去时先到诸位已经打算下山,匆匆勘察一圈后,赶忙下山,就此别过此地。
其后去茨沟营盘桓良久,午时在黑金通道路边的一家餐馆吃了合兵一处后的第一次大锅饭,陈醋、香椿、莜面等地方名食实惠可口,令人怀念。
下午赶往一段少见文字记录,多次望见却从未涉足的长城。该段长城仅见于《大同长城》摄影集里面却不在大同市境内,保存完好却也破坏严重。因从未到过,寻访也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差错,先是车开过头,后是选择上山路径的时候出现“分化”——后期赶来的“随手支队”选择了向第一个完整的楼子进发,而赶过头最远的老普和我选择了从路边看见的残墙遗址开始考察。结果是我和“随手支队”殊途同归,老普却因为时间和我的“自私”选择了中途下撤。
此段长城位于繁峙境内,位于一座坡度较缓的山的山脊上。《考实》载“长城由平型关向南多以山险为障。过镢柄山后,在钟耳寺村东至神堂峪堡东北,有一段残毁十分严重的城墙,止于繁峙、灵丘两县交界的一座山的西侧”,似与此段不符,当是牛帮口一带长城连接茨沟营的一段,可能为茨沟村改茨沟营后所建。
我们开始行进的地方应该是一座水关,西面较陡的山上还有一段残墙蔓延,山上仍然可见两座敌楼,靠近河谷的地方应该也有过一座敌楼,估计也毁于1968年修建G108时炸山开路。东侧我们经过处仍有小段残墙伸入河谷,靠近河谷的位置有一大石堆,散落有不少残砖,底座已无条石墙基,尚能看见被撬走的石基痕迹。很明显这里曾经有一座敌楼,惜已被当地居民就地取材掉,仅剩乱石和土堆。根据后来在山上看见的几座敌楼编号,猜想当为C30号台,其结构应该是这一带长城共有的,即:其中相对的两面各有四箭窗,另外相对的两面各有一门两箭窗,门上有阴刻横书石匾,其内部为回廊式结构。此敌楼后面有一段破损很严重的单边石墙一直延伸到该段坡顶,坡顶有一块很大的方形石头,远观极像一座敌楼,其东南角有石砌平台,靠西一角有一座敌楼,该楼石基建于坡上,从残存的石基看,似乎有三层之多(抑或该地曾有两座楼子,加上其后的石山而成三角之势?此是臆测),估计曾有一座相当重要的敌楼,推测为为C29号台。
往后为一段为怪石组成的山顶,单边石墙借山石之势达到山头的另一边,该处有一石砌墩台,此后城墙变为宽约1.5m的马道。经过该段时路遇一条不知门类的蛇,赶其走时尾巴甩动发出沙沙响声,斯时只为赶其离开,并未意识到拍照鉴别,甚至没有想到这可能是一条响尾蛇(因为该地近乎石漠)。
过石砌墩台过后城墙向下至一山坳,该地亦有一座敌楼,同样被剥光,只剩基座上极端条石。该楼地势较低,两边皆为向上延伸的马道,想来也是一座相当坚固漂亮的敌楼,可惜全然毁掉。推测其编号为C28号。沿另一侧山脊向上至对面山头,又有一座仅剩石基的敌楼,其四周城砖散落满地,估计为风化剥蚀后倒塌,亦无法排除人为干扰的可能,因为该地有大量牧羊和牧牛。推测此楼编号为C27号,结构如前述30号楼。
过27号后为一段较为平缓的山顶,其间分布有另三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敌楼,其结构如上所述,均有阴刻横书石匾,编号从C26号台到C24号台。我到达26号台时,“随手支队”的各位已经分散在这几座楼子里面了,秋阳甚至已经在下一个山坡上。几座敌楼也有不同程度破损,其中26号、25号顶层垛口等基本上完全塌陷,24号部分垛口尚存,但是箭窗有不同程度破损。其间连接的城墙破损严重,估计与长期放牧有关。
24号台过后长城经过一段缓坡向上到达下一个敌楼,该楼破损严重,箭窗以上部位基本上完全垮塌,一个典型的半截楼子,其中一角还有残存的砖墙,摇摇欲坠,秋阳据此拍下了他的“城殇”。此处是拍摄此段长城的较好角度,《大同长城》的摄影者正是在这里拍摄的这一段长城,同时还包括那段欲坠的楼体。此楼匾额已失,估计为C23号,其后还有一段城墙,延伸至最高处的山口消失。此楼旁边还有一座与此相仿的敌楼,也已经顶层全部塌陷,剩下一半截楼子和几段砖墙。秋阳说此楼完全是一种当年的“重复建设”,其结构、质地、修建年代均与23号相仿,估计是当年的多余的材料“废物利用”,可惜它的现状也和23号一摸一样,我猜它应该是C22号台。
至此,此段长城基本考察完毕(河谷对面的敌楼没有时间和体力再上去了)。回头望时,随手正在27、28号之间考察,他到石墩台之处,我和秋阳也随同先行先行下撤的严老师、nothing一起赶到28号台,时间不多,那边我上山的路太难走,于是一起从他们上山一侧下山。近山底时,以外发现一座破损的龙王庙,可能跟这段边墙的历史相若,惜未细考。
当晚我和老普、汪姨同车赶回涞源,淑女经过和我们一起奔波三天后返回花塔,而随手他们则打算走一遍我们第一天走的路。谁知路遇黑金路大堵车,最后又撤回涞源和我们一起住进一家名为“宝马”的旅馆,是夜洗尽疲劳,酣然入睡。











老涧于 2006-05-19 13:28:36 发表在分类:梦回长城
(49272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