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的老J
 从野人,到长城 

2006-03-14 Tue

关城古庙文化简析续四:——关城庙宇神祗的传说与起源(三)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十三)南极仙翁与寿星庙

寿星,角亢也。角、亢二宿,是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头二宿。司马贞也认为:“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通典•礼四》)

寿星自周秦以降,历代皇朝皆列为国家祀典,至明代始罢其祀。国家祀典虽废,但民间并不废,南极仙翁的故事广为流传。

(十四)财神庙
人们追求、向往美满富裕的生活,而这种好日子是与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寡直接相关。于是,崇奉财神,希冀财神保佑自己发财,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
财神又有文财神(比干、范蠡)和武财神(赵公明、关公)

(十五)药王庙
农村的药王庙多供奉的是孙思邈,其原是陕西耀县孙家塬的一位普通百姓,因为钻研医药,著有《千金要方》等医学专著。传说中,孙思邈为百姓看病,药到病除,而最终成了神仙,被老百姓誉为“妙手回春”、“济世救人”、“神灵保佑”的医王,成为穷苦百姓治病消灾的精神崇拜。

(十六)佛寺、观音庙、庵庙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尽”,佛寺多为僧众修心养性的场所,远离普通百姓的生活。由于长城沿线是明朝的北方边境,战火纷争,高僧们显然不会选择这些地方建寺修炼。

作者只在镇边城和长峪城中见到了老乡所说的佛寺,但这两座佛寺已不是单纯修身的寺庙,而是完全世俗化,成为乡民们烧香兼娱乐活动的场所。

镇边城的大佛寺院内,前有四大天王殿,后有一座主殿。寺前的东广场正对着一座戏台,是城内村民娱乐的场所。

长峪城的永兴寺也是建于明朝,西配殿也带一座有戏楼。

在芸芸众生的佛教诸神中,除了观音菩萨,连佛祖释迦牟尼、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未来的弥勒佛,还有那些与观音同为菩萨的文殊、地藏、菩贤,等等神灵,恐怕都难有资格在乡们与观音相提并论,并供奉在关城的寺庙中,古有“佛殿何必深山求,处处观音处处有”,这主要由于观音身兼大慈大悲、救百姓于苦难、送子送福的女性形象有关。因此,建立观音寺崇拜观音活动,在乡村中是相当普遍的。

至于庵庙,由于没有更多的传说记载,因此供奉的是何神还很难说清。但从墙子路及镇边城这两座庵庙皆位于城外来看,多半是受挫的妇女在此削发为尼后,打发余生的场所。

(十七)孔庙、文昌庙和魁星庙
孔庙、文昌庙和魁星庙与上面所述的道、佛及民间等诸神祗不同,是崇文的象征。但象孔庙这般的正规庙宇,可能也就是在居庸关城这样级别的关城才会建有,一般的偏僻关城中,至多建文昌庙和魁星庙。

文昌在中国的神话传说是主宰功名、禄位的神,为读书人所崇祀,以保功名。

魁星源自于“奎星”,是星官名称,又叫“天豕”、“封豕”,为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奎星被古人附会为主管文运之神,奎星也改为“魁星”。故与文昌一样,备受读书人崇拜。

以文会考,而取官禄,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生追求。因此,在关城中修建文昌、魁星等庙,供奉文昌、魁星等神,也反映了守边的官兵们,对其后代有朝一日谋取官禄的一种期盼。

(十八)旗纛庙
据《明史•志第二十四》载,洪武元年,礼官奏:“军行旗纛所当祭者,旗谓牙旗。黄帝出军诀曰:‘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之形侯。凡始竖牙,必祭以刚日。’纛,谓旗头也。《太白阴经》曰:‘大将中营建纛。天子六军,故用六纛。牦牛尾为之,在左騑马首。’唐、宋及元皆有旗纛之祭。今宜立庙京师,春用惊蛰,秋用霜降日,遣官致祭。”乃命建庙于都督府治之后,以都督为献官,题主曰军牙之神、六纛之神。

旗纛祭典显然为皇家所为,因而此庙只可在居庸关城这样的关城内而建。

(十九)晏公庙
因晏公救过明太祖朱元璋和水淹倭寇拯救上海城黎民等传说,而建庙祀之。

(二十)表忠祠
表忠祠是为纪念明朝副都御史罗通而建。罗通,字学古,江西吉水人。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奉命镇守居庸关。同年十月,元兵三万人攻打居庸关。罗通身先士卒,冒死据守。关城西南城墙被敌人攻破,罗通命人连夜用布帐围起来,用水浇注为冰,阻止敌人进攻。敌人攻城七日,未曾取胜,又转攻紫荆关,罗通率兵追击。敌人北逃。因抗敌有功,罗通被升为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

以上两位都是曾有功于明朝,因而特在居庸关城这样级别的关城内,建祠庙以祀之,说白了既是给皇帝祀典功臣之用,体会皇家的恩威并重,更是鼓励守兵英勇杀敌,忠心大明。


野人老J于 2006-03-14 20:50:58 发表在分类:关城古庙文化
(50331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