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5-02-25 Fri

宣镇明堡探寻——常遇春之常峪口(四·完)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四·完)
这是吆喝牲口的声音。我四下环顾,
一位面色黑红、满脸褶皱的牧羊老者拄着一根手杖,站在山口内的公路上。棉帽反扣在头上,羊皮大衣和脚上的高腰毛靴似乎还很新,他一边轰羊一边向我这里观瞧。
“大爷您好,我到这里看长城,您是本地人吧”
“是,我就是常峪口堡的”。
闲谈了一阵,我继续问道:“咱们这堡子的城墙和这长城,您年轻的时候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以前可好了,都拆得差不多了,堡子的墙都是砖的。这个土台子往里走还有庙”
“您贵姓啊?”,“我姓常,常秉”。
姓常?我脑子里一闪念,这个姓氏很少,莫非和当年的常遇春有什么关系吗?
于是我问道:“常遇春您知道吗?”,“当然知道,我是他的后人嘛”。
啊?竟有这么巧,我居然在这里看见了常遇春的后人了?
“您是说你是常遇春的后代?他可是明代的将军”,“知道,我们这二十多户姓常的,一直住在这”。
我还是有些不相信:“常遇春到您这多少代了,应当有记载吧”。
“我不是他们家人,你去问他们吧,他们都管我叫爷爷”。
我搞不懂了:“你不是姓常吗,还让我问谁去?”
“原来我们这儿就一户姓常的,后来分家了,我就不算常遇春的大房了,现在他们就住在常峪口堡东街,今晚你住下,我带你去。”
我明白了,农村仍然保留着长房长孙的传统。一个家庭人口多了,支系就要分家搬出去令立炉灶。这个常秉不属于直系,但常遇春直系长房现在要称呼他爷爷,说明他的辈份很高。
经过他的同意,我给他拍照留影。
“这羊有一百多只吧,是您养的?”,“是别人雇我放羊”。
常遇春当年曾放出豪言:给我十万兵,我能横扫中国。因此人称“常十万”。朱元璋让他做副将,始终没有扶正,大概是有所顾忌吧。而他的后人,沦落到为别人放羊的境地,这是命运的交替轮回。
根据《明史·列传第十三》中记载,常遇春死后葬在南京“中山原”,留有两个儿子:长子常茂、次子常升。常茂被封为郑国公,死后无子。常升被封为开国公,死后他的后代被迁往云南临安。
而最近,常遇春第二十七代孙女、八十岁的常素芳出现在南京,在报纸上讨论常遇春和胡大海的墓地问题。而且,常遇春是回族人。
这些都是后来查阅资料得知的。
那么出现在常峪口堡的这一枝常姓怎么解释呢?我猜测有三:
其一、当年跟随常遇春的手下改姓常,留守在此。历史上经常有这种情况出现。
其二、常遇春另有后代。
其三、常遇春曾有弟跟随征战,也许是这一枝的后人。
“开春你来就好了,现在太冷了,要不到家里去住吧”。
我的思绪立即转回来:“不了,我还要赶路,以后一定来”。
是啊,这里只是我计划中的一站,我还要走许多地方。
车启动了,我回过头来,看见他手里拿着我给他的橘子和毛巾向我招手。
此时,山口外的墩台,正好处在他的上方,常遇春的后人,仍然守望着常峪口的长城。


图片1:自称常遇春后人的牧羊人常秉。身后为柳河川、口内墩台、水坝。
图片2:水库东山上的长城,一头扎进水库。


本贴最后一次由穷诗书修改于2005-02-25 23:16:31





穷诗书于 2005-02-25 22:22:52 发表在分类:明边搜寻
(48665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