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 -> 长城数据库系统 -> 历史年表 [ 登录 ]/[ 注册 ]  

 
长城小站 历史年表
v0.3

关键词:

[ 相关链接 ] ·中国长城文献资料数据库
·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
·中国长城地理信息系统
·长城小站谷歌长城专题
·中国长城碑刻铭刻数据库
·长城法律公文库
·长城景区数据库
·长城专家库
·长城视频数据库
·小站图书室
·边墙史料书库 .. 阿伦主编
·小站首页
导航栏历史年表(首页) 大事年表 收藏 关于本年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共2753条记录,显示第91页,共30条
公元 事件 时代
1860 二月,太平忠王李秀成陷(浙江)杭州。
三月,李秀成由杭州还军,猛攻清江南大营,江南大营再溃,钦差大臣和春奔(江苏)常州呕血死,提督张国梁溺水死,以满洲人为主干之军队,至此全覆。
四月,李秀成陷(江苏)苏州,清政府命曾国藩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上海道吴煦惧李秀成来攻,邀美国逃犯华尔募吕宋(今菲律宾)人及中国人为兵,是为洋枪队,亦号常胜军。
六月,曾国藩进驻安徽祁门,其弟曾国荃攻(安徽)安庆。
七月,英法联军再至天津,由北塘口入,陷大沽炮台。僧格林沁退守通州(今北京通县)。
八月,英法联军陷通州,清仁宗奕詝奔热河(今河北承德),留怡亲王载垣请和。载垣于北京邀宴英领事巴夏礼,巴夏礼坚持面见奕詝,并率军队2000人入城。载垣不敢允,巴夏礼遂不与言。载垣大怒,认为除去巴夏礼,英即可驯服,密命僧格林沁于巴夏礼返营时逮之,并其从人悉缴械送北京,下狱。英索巴夏礼,不与,遂攻海淀(今北京西北),清禁军不战而溃。恭亲王奕訢时受命为全权大臣,不得已,释巴夏礼,而所从十余人已死于狱。英人愤甚,陷北京,纵火焚圆明园,火二日不绝。
九月,清政府请俄国公使伊格那替业福调解,除原《天津条约》外,再分别订约。英约:偿军费400万两,租界九龙,续开天津、(江西)九江等地为商埠。法约:偿军费400万两。两国并派公使、领事驻中国。是为《北京条约》,亦称《庚申条约》。
十一月,清僧格林沁攻山东钜野,会大雪,捻军乘之,僧格林沁大败。
十二月,清政府废理藩院,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外交设立专官自此始。
英法和约成,俄使伊格那替业福以调人索酬,恭亲王奕訢乃再与订约,举乌苏里江以东地与俄。俄于其地建东滨海省,于《瑷珲条约》(1858)所割黑龙江以北故中国地建阿穆尔省。俄国不费一兵一弹,而得中国98万平方公里领土。 
清咸丰十年 太平天国十年
1861 正月,清僧格林沁攻山东荷泽捻军,败还。
二月,太平英王陈玉成陷湖北黄州,逼(江西)南昌、九江。
四月,清川北道苗沛霖,故捻军首领,以与寿州(今安徽寿县)豪族相仇杀,复降太平,陈玉成荐为北平王,攻寿州,克之。又攻(安徽)蒙城,联营百余里。
七月,清文宗奕詝于热河病卒,子穆宗载淳嗣位,年6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萧顺辅政。尊嫡母钮祜禄氏为皇太后(东太后),生母那拉氏亦为皇太后(西太后)。
八月,清曾国荃(安徽)安庆。
十月,清钮祜禄、那拉两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合谋,捕三辅政大臣,命载垣、端华自尽,斩肃顺于市。太平忠王李秀成再陷(浙江)杭州,清政府命曾国藩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十一月,清两太后于养心殿垂帘听政。 
清咸丰十一年 太平天国十一年
1862 正月,太平忠王李秀成攻上海,清常胜军华尔拒之,英法军舰以舰炮助战,李秀成败还。
二月,清江苏巡抚李鸿章率淮军(淮勇)连克吴江、江阴诸县。
四月,清曾国荃克芜湖,进围天京(今江苏南京)。荆州(今湖北江陵)将军多隆阿克庐州(今安徽合肥),太平英王陈玉成军溃,以数百骑奔寿州(今安徽寿县),投北平王苗沛霖。苗沛霖叛太平,降清。伏兵执陈玉成,送颍州(今安徽阜阳)清钦差大臣胜保营,即解北京,至(河南)延津县,清政府命就地凌迟处死。太平军势遂衰。
陕西回民领袖任武起兵陷渭南。甘肃回民领袖马化龙起兵据金积堡(今宁夏吴忠)。
五月,太平侍王李世贤陷浙江湖州。
六月,清政府命钦差大臣科尔沁亲王统辖鲁豫两省军务,专击捻军。
八月,太平军陷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清常胜军赴援,华尔中弹死,美国人白齐文代之。
九月,清李鸿章请英法驻华军队助攻(上海)嘉定,法提督卜罗德为太平军击毙,英提督何伯率两国兵,清总兵程学启率淮军,并力猛攻,城遂陷。
十月,太平李秀成大军援天京(今江苏南京),清曾国荃迎战,李秀成大败,渡长江北走。 
清同治元年 太平天国十二年
1863 二月,清僧格林沁陷尹家沟,总兵陈国瑞陷雉河集(1855),捻军大败,首领张洛行奔(安徽)宿州,为清川北道苗沛霖所擒,献于僧格林沁,杀之。僧格林沁不欲归功苗沛霖,乃称为宿州知州英翰所获。张洛行侄张总愚代领其众,与任桂、赖汶光合兵趟山东。
清云贵总督潘铎,联络临安(今云南建水)伊斯兰教首领梁士美,欲制变民(1855),事泄,潘铎部将马荣叛,于昆明五华山刺杀潘铎。布政使岑毓英闭昆明固守,总兵马如龙击马荣,马荣率军遁(山东)武定。
三月,清常胜军美将白齐文劫饷银,投太平忠王李秀成,清江苏巡抚李鸿章改用英将戈登领常胜军。
四月,太平翼王石达开自广西北进,渡金沙江,拟由边地土司小径入四川,至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将渡大渡河,河水暴涨,清军得以赴至,列营北岸,而土司为清所买,复自后砍木塞路,石达开粮尽路穷,乃奔老鸦漩(今石棉西南),士兵已2日不得食,石达开曰:“贼所欲得者我耳,我一人赴死,尔等可免。”乃往见清四川总督骆秉章,拒降而惟乞死。骆秉章斩之,并屠其亲军数千人。
九月,清李鸿章命常胜军英将戈登、淮军总兵程学启,合兵攻(江苏)苏州,太平慕王谭绍光固守,久不能下,其部下纳王郜永宽等由清副将郑国魁为介,通款于程学启。程学启与戈登亲赴城北阳澄湖与郜永宽等面订降约,许以二品之赏,程学启为立誓,戈登证之。于是郜永宽等遂杀谭绍光,举城降。李鸿章与程学启谋,邀宴郜永宽等四王四将,炮响,伏兵起,悉杀之。戈登以李鸿章、程学启违誓杀降,弃仁绝义,大愤,携短枪觅之,李、程走避。
十一月,清僧格林沁以苗沛霖反复无常,统军逼(安徽)蒙城,破其数垒。去年苗沛霖执太平英王陈玉成降清时,留其亲兵为己部卒,至是,为故主复仇,俟苗沛霖巡城,刺杀之,捻众溃散。 
清同治二年 太平天国十三年
1864 二月,清淮军总兵程学启由苏州攻(浙江)嘉兴,太平军射中其脑,立毙。
三月,清荆州将军多隆阿击陕西回民,战于周至,多隆阿中弹死。
五月,清曾国荃围天京(今江苏南京)3年,城中粮尽,食草根树皮,军民仍殊死守,太平天王洪秀全知事不可为,忧愤成疾,足肿,曰:“吾以义拯同胞兄弟,今反为同胞兄弟所败。”是月二十七日遂卒。子洪福瑱嗣位,年16,忠王李秀成辅政。六月十六日,天京陷,曾国荃纵兵屠杀,军民十余万皆死。李秀成仓卒奉洪福瑱冲北门缺口出,行30里,遇清军,部众溃败,李秀成以所爱骏马与洪福瑱乘之,命弟扬王李名成护卫驰去,自为殿后,率9骑登方山(今江苏江宁东南)。十七日薄暮,下山渡河,为村民所觉,匿于涧西村,为清提督萧孚泗亲兵王三清查获,执送曾国荃营,囚于站笼中,慷慨吮笔,记述太平天国起事始末,自二十七日至七月初六日,凡10日,成数万言,既毕,曾国藩恐民心未去,不敢解北京,遂命斩之。村民闻李秀成死,夜劫王三清去,杀而投其尸于河。
八月,洪福瑱辗转走江西广信(今上饶),清江西将军席宝田追击至荒谷,擒之,磔于南昌。太平天国亡,立国14年。
九月,清僧格林沁为捻军所败,溃于湖北麻城,退河南光山,再退邓州。僧格林沁左右恣横,将领求见,先纳银400两,民有诉其军奸淫烧杀者,僧格林沁曰:“若等离家久,汝等宜避之。”民大怨怒。
新疆回民起兵叛,清参将索焕章立伊斯兰教阿訇(大教师)妥明为王,自任大元帅,据乌鲁木齐,连陷哈密、吐鲁番、乌苏诸城。清政府命钦差大臣穆图善统军出玉门关击之。但陕、甘民变正剧,军不能行。 
清同治三年 太平天国十四年
1865 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追击捻军至山东曹州(今荷泽),中伏,大败,遁入保荒庄,夜突围去,其部下素怒其寡恩,至是倒戈,乱刀杀之。
清政府命曾国藩任钦差大臣,李鸿章任两江总督。时捻军四方流击,如飘风疾雨,清政府军尾追数载,狼狈疲惫。曾国藩进驻(江苏)徐州,分设4镇,湘军已裁撤,乃调李鸿章所练之淮军分驻,互为援助,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捻。
新疆妥明称清真王。和卓木布土尔克(张格尔之子),率浩罕国大将阿古柏,陷喀什噶尔城,称王。 
清同治四年
1866 清政府命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击伊斯兰教变民。曾国藩划地分防,扼黄、运两河,以限捻军马足,捻军大困,总帅马总愚欲决河堤,清政府军急击之,捻溃,不能复合,于是分为两军,总帅张总愚率一军入陕西,是为西捻;鲁王任柱、遵王赖汶光率一军入湖北,是为东捻。清政府以僧格林沁为帅,数月历5省,而以曾国藩据(江苏)徐州不动为迂阔,命曾国藩仍回两江总督本任,改授李鸿章为钦差大臣。 清同治五年
1867 正月,东捻鲁王任柱、遵王赖汶光既入湖北,据德安(今安陆)、安陆(今钟祥)间,浙江提督鲍超,与淮军提督刘铭传约定时刻夹击,刘铭传欲独得首功,先一刻进攻,大溃,与诸幕僚坐地待擒,而鲍超军准时至,呼声震十里,捻军败走。刘铭传内惭,反诬鲍超后期。钦差大臣李鸿章袒刘铭传,据以上奏,清政府严旨责鲍超。鲍超方冀褒奖,愤甚,遂辞官,所部30营(霆军),李鸿章悉行遣散。
十月,东捻军由湖北入山东,刘铭传追击,至日照,大破之,任柱亲兵潘贵升刺杀任柱,赖汶光率余众走河南淮阳。
十二月,赖汶光至江苏扬州,清政府军大集,知事不济,乃飞檄历诋清政府军诸将,言至悲痛,而以扬州道员吴毓兰为贤,使得己以为功,乃投吴毓兰营。军中传诵飞檄,钦差大臣李鸿章大窘,严令秘其事,命吴毓兰上捷书,谓系雨中俘斩。东捻军全覆。
新疆阿古柏逐和卓木布士尔克,自称毕调勒特可汗。 
清同治六年
1868 西捻军总帅张总愚由陕西经山西,逼(河北)定州,清政府军围之,张总愚至(山东)茌平县广平镇,地处黄河、运河之间,河汊分歧,水溜泥陷,奔走无路,军溃。张总愚率8骑奔至徒骇河滨,不能脱,投水死,西捻亦全覆。
陕西伊斯兰教变民首领董福祥攻绥德,提督刘松山大破之,董福祥降。 
清同治七年
1869 西太后那拉氏遣嬖幸宦官安德海赴广东采购珠宝,至山东泰安,山东巡抚丁宝桢擒之,斩于济南。
陕甘总督左宗棠击甘肃伊斯兰教变民,大败之于灵州(今宁夏灵武),逼金积堡(今宁夏吴忠)。 
清同治八年
1870 正月,甘肃伊斯兰教变民首领马化龙固守金积堡(今宁夏吴忠),提督刘松山猛攻,中弹死,侄刘锦棠代统其军。
五月,天津有匪徒迷拐人口,民疑外国教堂所为,并传有挖眼剖心等事,众至教堂门前,与教徒争殴,法国领事丰大业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侍郎崇厚,拔枪射击示威,击死天津知县仆从一人,众遂殴丰大业死,杀教徒、修女数十人,又杀俄商3人,毁英美教堂各一所,天津大乱。直隶总督曾国藩查办,力言挖眼剖心之诬,民益愤,清政府改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结案,首事15人处斩,21人军流,遣崇厚出使法国道歉。
七月,两江总督马新贻赴教场阅射,河南汝南人张文祥以利刃刺入其胸,立死。张文祥与马新贻及彭某等3人初为义兄弟,马新贻诱奸彭某之妻,而陷彭某于法,处死。张文祥潜去,密炼药刀,伺间数十年,至是毙之。侍郎某心敬其侠义,欲薄惩之,新任两江总督曾国藩以名教为己任,不可,乃诬张文祥为“盗匪余孽”,磔死。
十一月,击陕甘回民刘锦棠陷金积堡,执首领马化龙父子(明年,处斩)。其部下白彦虎遁走奔新疆。
新疆阿古柏可汗北伐,陷乌鲁木齐,清真王妥明败奔绥来(今新疆玛纳斯),病卒。阿古柏遂统新疆全境。 
清同治九年
1871 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正使大藏大臣伊达宗城,于天津订修友好条约18条。
俄国乘新疆战乱,出兵占领伊犁,驻华公使告清政府,言为中国收复伊犁,俟战乱平定,当即交还,盖以中国永不能再得新疆,故乘机拓土。
琉球民船航海遇飓风,飘流至台湾,为牡丹社(今台湾屏东东南)蕃人所杀,死50余人。 
清同治十年
1872 两江总督曾国藩卒。
云贵总督岑毓英、参将杨玉科攻大理,回民首领杜文秀服毒自尽,城中佯乞降,而密设地雷于行馆,岑毓英知之,命杨玉科率精兵入城受降,既入城,内外夹击,杀回民万余,擒杜文秀子女,皆磔死。明年(1873),再克腾越(今云南腾冲),全部底定。云南战乱历时凡18年(1855-),始靖。
陕甘总督左宗棠大军西进,提督徐占彪攻肃州(今甘肃酒泉)。 
清同治十一年
1873 日本全权大使副岛科臣来华换约(1871),与西洋各国公使同至紫光阁,觐见清穆宗载淳,贺大婚及亲政,并呈递国书。此为中国元首以平等国接见外国使臣及受国书之始。
徐占彪围肃州(今甘肃酒泉),提督刘锦棠于攻陷碾伯(今青海乐都)后,率军继至,左宗棠亦自往督战。回民首领知不能守,率众出城降,左宗棠纵兵悉屠之。甘肃回变悉灭。 
清同治十二年
1874 三月,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军舰至台湾,击牡丹社蕃人(1871),杀其酋长,并欲据台东,中国船政大臣沈葆桢率福建水军赴援,英国公使威妥玛调解,清政府与日本始订和约,由中国偿日本军费50万两,日军始退,然不啻默认日本对琉球有宗主权。
十二月,清穆宗载淳卒,族弟载湉嗣位,是为德宗,年4岁,钮祜禄、那拉两太后再垂帘听政。 
清同治十三年
1875 清政府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使出阿古柏可汗,规复新疆(1871)。
朝鲜国王李熙冲幼,生父李是应摄政,称大院君,安旧排外,尤恶维新,拒与日本往来,下令“与日本交涉者处死刑”。今年,日本军舰云扬号测量朝鲜沿海,停泊江华岛,朝鲜发炮击之,云扬号立即应战,毁炮台,毁永宗城。遂即遣全权大使黑田清降赴朝鲜交涉缔约,另遣使森有礼赴北京,要求中国勿加干预。 
清光绪元年
1876 左宗棠攻陷乌鲁木齐,阿古柏可汗所遣援军至达板(今乌鲁木齐东南),不敢进而退。天山北路诸城先后复归中国,惟伊犁仍为俄军所据。
英翻译官马嘉理赴缅甸,既还,途经云南,行至腾越(今云南腾冲),被匪徒所杀。英使威妥玛指为云贵总督岑毓英所使,坚求将全案人证提至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不允,威妥玛大怒,离北京南下,赴烟台,清政府急遣直隶总督李鸿章追至烟台,订约,允英国赴西藏测路,是为《烟台条约》。
英商在上海吴淞间修筑铁路,是为中国有铁路之始,两江总督沈葆祯以其破坏风水,照令英领事停修,英商不允,清政府乃以28.5万两购买,拆毁。
朝鲜钦差大臣判中枢府事申櫶,与日本全权大臣陆军中将黑田清隆,订《江华条约》,承认朝鲜为独立自主之国,与日本平等,互派使臣,开埠通商。
琉球国王以受日本压迫,遣密使至福建,向中国乞援。 
清光绪二年
1877 左宗棠督诸军进兵天山南路,阿古柏可汗在库尔勒,忧甚,欲归浩罕,而浩罕已为俄国所灭。欲战则众纷叛,知不可为,服毒死。次子海古拉运柩走,将至库车,兄艾哥(伯克胡里)遣兵邀杀之。艾哥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嗣父位,称可汗。
协办大学士沈桂芬与西班牙公使伊巴里,订《古巴华工条约》。 
清光绪三年
1878 新疆和阗(今和田)回民起兵叛艾哥可汗,艾哥可汗击败之,入据和阗。而喀什噶尔城亦叛,艾哥奔英吉沙尔(今新疆英吉沙)。左宗棠部将刘锦棠攻英吉沙尔,陷之,艾哥奔俄国。新疆战乱,历时15年(1864),至是悉定,天山南路亦复归中国。 清光绪四年
1879 日本使臣勿韶打至琉球,命琉球国王尚泰不再朝中国,尚泰不听。日本逼尚泰入朝,尚泰惧,向中国告急乞援,而清政府无力出兵,日本遂遣军舰登陆,掳尚泰,改其地为冲绳县。琉球亡。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侍郎崇厚为全权大使,赴俄国议还伊犁,订《里华几亚条约》,偿俄军费500万卢布,割霍尔果斯河以西(2万平方公里)及特克斯河流域(3万平方公里)与俄。草约至北京,朝野大骇,革崇厚职下狱,论斩(明年,因曾纪泽奏,始释)。 
清光绪五年
1880 清政府既革崇厚职,俄人大哗,增兵伊犁,遣军舰至中国海面,声言决裂。清政府召左宗棠至北京备顾问,命刘锦棠代钦差大臣。遣驻英公使曾纪泽赴俄修改前约。 清光绪六年
1881 曾纪泽抵俄京圣彼得堡,定新约7条,俄归还伊犁及特克斯河流域,清偿俄军费900万卢布。但仍割霍尔果斯河以西与俄,是为《圣彼得条约》。 清光绪七年
1882 朝鲜自江华岛事件(1875),国内维新派组开化党,称新党,与旧党大院君李是应冲突,国王李熙妃闵氏及其族复专横,与李是应不睦。李是应遂唆兵变,屠闵氏之族及新党,攻日本使馆,杀日本中尉崛本礼造。中国北洋大臣张树声急遣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军舰驶往,及抵仁川,日舰已先至。中国再遣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往援,吴长庆至首尔,诱捕李是应,送中国保定囚之(3年后因李熙之请,释归)。日本不意中国迅速平乱,气沮,乃与朝鲜订《济物浦条约》,日本使馆得置兵备警。从此日本与中国皆驻军首尔。
法因越南继续向中国朝贡称藩,命海军司令李威利由西贡北伐,攻陷河内。越南向中国请援,中国李鸿章、法国宝海签《天津草约》,中法分界保护越南,以红河为界,北岸由中国保护,南岸由法国保护。 
清光绪八年
1883 中法均否认《天津草约》,法李威利自河内统军南攻,抵纸桥(今河内西北),黑旗军迎击,大败之,李威利阵亡。法国更遣陆军少将欧波,海军中将孤拔增援,以驻暹罗总领事赫尔曼为东京(今北圻)理事官,径攻越南国都顺化,距城12里,越南国王阮福昇乞和,缔《顺化条约》,承认为法之保护国。而越南大臣寻废阮福昇,立阮福昊为国王,否认《顺化条约》,下令驱逐法人。清政府命云南巡抚唐垌进驻山西,广西巡抚徐延旭进驻北宁。唐垌方入越南境即返。徐延旭至谅山,命提督黄桂兰进赴北宁,相机助黑旗军。法孤拔攻山西,陷之,中国军与黑旗军大败。 清光绪九年
1884 三月,法军攻越南北宁,中国军不战而溃,城陷。
五月,前天津税务司英人德璀琳从中调解,直隶总督李鸿章与法海军司令福禄诺会议于天津,签订《中法简明条约》(即《李福协定》),中国不再过问法、越之间所订条约。中国军队由越南撤退,法国不索赔偿,法国与越南订约时绝不插入有伤中国体面字样。
闰五月,清政府以《李福协定》默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力加反对。法亦以《李福协定》尚保留中国保护越南虚名,国会不予批准。两国皆欲求战,法军故遣兵入谅山,中国新任广西巡抚潘鼎新驻谅山,拒不纳,法军败走。法国新任驻华公使巴德诺抵上海,清政府命两江总督曾国荃为全权大臣,至上海会议,巴德诺索赔偿,曾国荃许恤金50万两,巴德诺拒绝,清政府亦不准。
六月,法驻华代办谢满禄向清政府提最后通牒,限2日内赔偿军费8000万法郎。
七月,谢福禄以清政府逾限不答,下旗回国,清政府下诏备战。
八月,法海军中将孤拔攻马尾,尽歼闽江内中国舰队,复占领台湾基隆、沪尾(今淡水)。
今年,清政府改新疆为省,设县,任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
今年,朝鲜内乱,自壬午事变(1882),王妃闵氏及其族专政如故。开化党党魁邮政总理洪英植等,与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郞合谋,设宴邮局,伏兵刺杀旧党党魁禁卫大将军闵泳翔。日军遂入王宫,囚国王李熙。中国驻朝鲜提督吴兆有、帮办袁世凯,率兵攻王宫,洪英植等遁走,竹添进一郞奔仁川,旧党复柄政。日本遣全权大臣伊藤博文赴北京,会商朝鲜善后事宜。 
清光绪十年
1885 正月,法国海军中将孤拔陷澎湖。越南法军陷谅山,攻中国镇南关(今友谊关)。提督杨玉科战死,法军烧关而去。
二月,广西提督冯子材克谅山,法军大败遁走。冯子材将进攻北宁,而清政府以议和故,命撤出谅山归国。
三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法公使巴德诺于天津签订《中法天津条约》,依《李福协定》(1884),中国放弃越南宗主权,越南所有外交悉由法国主持,法国亦不索偿金,由中国命黑旗军刘永福退回中国。
今年,李鸿章与伊滕博文于天津签订《中日天津条约》,中日两国均自朝鲜撤兵,将来朝鲜若有事件,需中日两国出兵时,两国应于事前互相知照。从此中国与朝鲜关系亦不啻继绝。 
清光绪十一年
1886 缅甸国王锡袍于印度秘密上表中国乞援,清政府不能救,命庆郡王奕劻与英公使欧格纳,于北京协商缅甸事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5条,英国允由缅甸最大之大臣,每届10年,派员循例向中国朝贡,中国允英国在缅甸秉政。然朝贡之约,迄未履行,而英国即据此条约公告世界,正式兼并缅甸。
清政府开黑龙江漠河金矿。 
清光绪十二年
1887 清政府兴建大沽、天津间铁路,并于南洋各岛设立领事。
庆郡王奕劻与葡萄牙公使罗沙,于北京签订《中葡条约》54条、专款一条,澳门正式割与葡萄牙。 
清光绪十三年
1888 那拉太后于北京万寿山建颐和园竣工,动用海军经费数百万两。
西藏惧英人之逼,于隆吐山口修筑炮台,印度总督兰士丹谓其地乃哲孟雄(今锡金)所属,由驻华公使向中国提严重抗议。清政府不敢再生事端,命西藏撤军。驻藏大臣文硕覆奏,反请增兵,清政府革文硕职,命升泰任驻藏大臣。既而英军攻陷隆吐炮台,藏军反攻,大败。英军追击,至喜马拉雅山春丕谷(今亚东西),乘胜灭哲孟雄(今锡金)。藏军再反攻,又大败,英国深入中国境,陷亚东要隘。 
清光绪十四年
1889 清德宗载湉亲政,然政府实权仍握那拉太后之手。
湖广总督张之洞奏准兴建芦汉铁路(芦沟桥至汉口),破土动工。 
清光绪十五年

前往第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91 | 92 | 页

[ 返回选择年表 ]



[ 返回 ]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