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浑源人,敦煌学暨历史地理学者。无党派。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确定为我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甘肃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甘肃省领军人物第一层次自然入选学者。政协甘肃省第七届、第八届委员和第九届、第十届常委。1995年被聘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合会会长。 荣获 2009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敦煌学会副会长,中国长城研究会副会长,皇甫谧研究会会副会长等,并为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兼职研究员,天水师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顾问。
主要从事敦煌学和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敦煌学)硕士学位点、历史地理学硕士学位点、专门史(西北史)博士学位点、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博士学位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点等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5届56人次(已毕业12届35 人次)、博士研究生7届9人次(已毕业3届5人次)。
在历史地理学重要领域——沙漠历史地理学和敦煌学重要领域——瓜沙、河西史地研究中贡献最著,为站在学科前沿的学者。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的学者仅两三人而已,从事西北史地研究的学者也较少,李并成在这方面颇为突出。他关于敦煌史地文献等的考证、西北历史上开发的探讨、西北古城址古关塞古道路古水系古地名的调查研究、历史时期绿洲变迁和土地沙漠化过程的研究等,或解决了学科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或填补了呀就领域的空白,或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做出创造性贡献。
独著、合著专著十多部,主要有《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瓜沙史地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大漠中的历史丰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红旗出版社,1995)、《敦煌学百年文库·地理卷》(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0年)、《敦煌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7)等,并主编《敦煌学百年文库·地理卷》(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等。
曾获甘肃省社会科学奖5次、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8次、科技进步奖1次。
曾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西绿洲历史时期的开发与沙漠化研究》,以及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古代河西绿洲的土地开发及其沙漠化研究》、专题基金项目《河西走廊历史地理》(1990年)等,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西地区环境变迁与人地关系研究》(1998年),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合作),并主持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项目《西北开发于开持续发展研究》,同时与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合作,从事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迁研究。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国家历史地图集》编撰,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编撰。目前正从事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沙尘暴研究》的研究。
由长城文献资料库收集整理。
丝绸路上的著名关隘玉门关,伴随着中西交通的发展及其路线的变化,关址有过几次改徙.本文披检有关史料,并经反复实地踏察,考得西汉最早设置的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嘉峪关市石关峡,置关时间当在武帝元封四年,至太初三、四年... 点此阅读全文...
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关隘玉门关,伴随着中西交通的发展及其路线的变化,关址有过几次改徙.征引敦煌遗书及有关史料,结合实地考察,发现自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玉门关从敦煌西北故址东迁后,直到五代宋初,在新关址设立使用... 点此阅读全文...
唐玉门关地理位置上具有如下特点:应位于瓠(瓜卢)河(今疏勒河)南岸、置于遍设烽燧的山嶂间、关外西北应有沿线烽燧、关址设在汉长城“昆仑塞”址上、关城为伊吾路(莫贺延碛道、第五道)的起点、距隋唐晋昌城不远、且在敦... 点此阅读全文...
羊马城,是我国古代城邑建筑中特有的军防设施,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在以往的城址考察报告和论著中却鲜有人论及.笔者在河西走廊的田野工作中看到,一些城址乃至烽燧的周围仍残留羊马城遗迹,原本无识,后检阅有关... 点此阅读全文...
贯穿河西走廊地区的汉长城始筑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条长城今天留存状况如何?总的来说,在河西西部的敦煌等市、县境内遗迹较清晰,而在河西东部地区却大段损毁,尤其是在今民... 点此阅读全文...
丝路古道多雄关,从关中“东大门”的函谷关、潼关,到波卷浪涌的黄河古渡口;从山陡路绝的祁连扁都口,到北部长城一线;从西域门户的阳关、玉门关,到天山险径铁门关,都是一夫荷戈,千军束手的要地。 点此阅读全文...
河西走廊西部汉长城遗迹及其相关问题考 史载,贯穿河西走廊的汉长城始筑于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条长城今天遗存情况如何?在敦煌市西部一带遗迹较清楚,学界所作研究亦较多... 点此阅读全文...
史载,贯穿河西走廊的汉长城始筑于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条长城今天留存状况如何?在河西西部的敦煌等市、县境内遗迹较清晰,学界所作研究亦较多。而在河西其他地区却大段损毁,其... 点此阅读全文...
贯穿河西走廊地区的汉长城始筑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条长城今天留存状况如何?总的来说,在河西西部的敦煌等市、县境内遗迹较清晰,而在河西东部地区却大段损毁,尤其... 点此阅读全文...
丝绸路上的长城是我国万里长城的西段,始建于战国时的秦国,又经汉、明两代的续建和补建,形成了绵延3000余公里的巨大防线。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秦始皇之前的秦昭王时(公元前306年~前251年)秦国... 点此阅读全文...
一 问题的缘起
史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驱逐匈奴、开拓河西走廊之后不久,即在河西北境陆续修建了绵延一千多公里的长城塞垣,以隔绝羌匈,屏蔽边境安全,维护西域通道的畅通。
... 点此阅读全文...1981年,临洮县(古狄道)的学人们在全面考察该县境内秦长城遗存的基础上,提出了秦长城西起今临洮县的新见解,并认为史书关于秦长城起首今岷县(古临洮)的记载是错误的,因为岷县境内根本就没有秦长城遗迹的存... 点此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