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柳城是在凌源平泉东,还是在凌源西的静安??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您说柳城是靖安,自然在凌源的西南。《三国志·魏武帝纪》却说:
“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平冈今辽宁凌源,柳城“东指”,是柳城在凌源之东。
是《三国志》对,还是您和《永平府志》对?



本帖由 马骧民2017-02-13 16:36:55发表


这个,看书就怕不会看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资治通鉴》:“幽州东七百里有渝关,下有渝水通海。自关东北循海有道,道狭处才数尺,旁皆乱山,高峻不可越”。

《新五代史》:“距幽州北七百里有榆关,关东临海。北有兔耳、覆舟山,山皆斗绝。并海东北有路,狭仅通车”。


此所指“渝关”、“榆关”都是一处,即今抚宁榆关镇。
那么,先生说《资治通鉴》记载着“幽州东七百里有渝关”,《新五代史》又记载着“距幽州北七百里有榆关”。
那么,“渝关”又称“榆关”,究竟是在“幽州东七百里”、还是在“幽州北七百里”呢?


《三国志·魏武帝纪》:“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
《三国志·乌丸传》:“太祖自征踏顿于柳城,潜军诡道,未至百余里虏乃觉。尚与踏顿将众逆战于凡城,兵马甚盛。太祖登高望虏阵,柳军未进。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阵斩踏顿首,死者被野”。
《三国志·田畴传》:“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陈,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

此处总的来说曹操是从卢龙塞今迁西县潘家口至青龙县龙王庙乡大锥子山即白狼山前坡窟窿山即白狼一带战败乌桓,今昌黎靖安镇汉柳城县大致在潘家口至青龙县白狼山之东南方向,故《三国志·魏武帝纪》中说:“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大致方向还应该是对的。

特别是《三国志·田畴传》中说的:“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
先生说平冈今辽宁凌源,而一般学者们多指喀左。而若先生们说的汉“柳城”是在今辽宁朝阳,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显然,在今辽宁凌源或喀左以东即今辽宁朝阳市,其间并无古“卢龙”之地。

故此“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是指在古“平冈”即今凌源或喀左向西南经“卢龙”才能到达汉“柳城”。此“卢龙”也即《水经注》所记载的“濡水(濡音男,今滦河)又东南迳卢龙故城,东汉建安十二年魏武征踏顿所筑也”的“卢龙故城”一带的古卢龙。其南即今昌黎靖安镇的汉“柳城”县。

故曹操是从卢龙塞今潘家口“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去寻找经“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的这条“尚有微径可从”的道路,而在到达这条道路的白狼山今青龙县大锥子山一带战败乌桓后,从那里即今驻操营一带向西南“道出卢龙,达于柳城”,即经今卢龙县一带向南到达汉柳城县今昌黎靖安镇的。然后,从这里去“东临碣石”,即登临今昌黎碣石山主峰后顶碣石。

本贴最后一次由山海关李亚忠修改于2017-02-14 04:16:12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2017-02-14 04:10:14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13270306587219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