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汉儿岭关”释疑 (下)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曹家路城以北有南北向大沟,该沟出边后并非死路,可蜿蜒通往承德,被视为正口。而洪武年间北平都司所列关隘却未载沟内大角谷口或二道口,令人无从判断此沟究竟由何堡寨防守,于是心生狐疑。
明代研究长城地形已至炉火纯青之境界,长城沿线山头、沟壑一般均冠予名称。明中期之后,蹊径樵道亦为封堵,可见防范愈加缜密。此条可通大举之极冲要路断然不会漏而不防,当另有原因。
此沟既有二道口,便应有头道口、三道口或外口、内口与其遥相对应。此种情况在长城沿线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若假设外口为汉儿岭关,北平都司笔下关隘则无遗算。
民国《密云县志卷一之三"舆地"关隘》对汉儿岭关有如下注释:“曹家路重边口也,县东北一百六十里,在二道河口北口外,曹家城东北十三里有堡,外委戍之,今裁,东北通承德道”。
笔者将“外委”理解为:清代额定的军官数目之外另行委派的低级军官。具体官职为八品、九品的千总、把总。
上文已明确汉儿岭关在二道口长城之外,该关应有一道长城或隘口墙体方可称为“重边口”。
清代在曹家路城东北十三里处建有小堡,由千把总戍守居之,后遭裁撤。于图上测量里程后得知,此堡大致位于涝洼乡政府所在地。推理,汉儿岭关还应当在涝洼乡周边山梁之上。
在涝洼以北二里许,川地向北、向东分出两岔。北岔为死路,有北大梁横亘,不通人马,近年劈山修通了北去的柏油路。向东延伸的岔道则通往承德。此路甚为可疑,汉儿岭关大约藏匿于此。
清代在三岔以南涝洼处设堡,由千把总戍守,兵卒应在百人至数百人之间。防守方向只能针对汉儿岭关和三岔路口。
雍正、乾隆朝平定草原之后,北方威胁解除,长城沿线驻军数量和级别逐步减小。该堡大约因此遭到裁撤,只留有少量官兵直接上山,于汉儿岭口设卡驻守。
笔者与友人在涝洼乡周边村落持续寻访汉儿岭关。如边内密云县境曹家路、大角峪、关门等村落;边外滦平县境铁鸡营、五道梁、大古道、虎头沟(地图标为胡头沟)等村落。
大凡年龄较大的村民听闻汉儿岭,均无任何迟疑,异口同声将其确定在大古道村以东、虎头沟村以北的山梁鞍部。此处现有554县道翻越隘口往东北方向而去。当地乡民至今仍将此山称为汉儿岭。
汉儿岭竟然凸出二道口边外十五里,超乎笔者事先想象。
虎头沟村有一山石与虎头形似,因名。地图却讹为胡头沟。该村在汉儿岭山下二里处,距隘口最近,估计村民对汉儿岭情况了解甚多。笔者于是访问村中老者数名。综合情况之后,汉儿岭的过去逐步清晰。
汉儿岭过去在这一带是最重要的关口,与黑峪口合称为“黑汉二口”,可通往承德。其他通道或为死路、或为蹊径、或须绕行。若守住该二口,大举之人马便无法进入腹里。
据虎头沟老者回忆,汉儿岭口就在北山梁之上道路最高点,过去有墙。
汉儿岭口东山坡的墙体残迹三四十年代还很清晰。日伪时期有一个排的伪军驻在口上,在东山坡盖有营房,还有警察在口子收税。
西山坡有四五座庙宇建于墙内,后来连同墙体全部拆净。现西山坡的关老爷庙是近些年在原址重新恢复的。
笔者在东山坡靠南的位置,于密林杂草中发现了老旧的水泥墙基。
在我国四象中,北方为玄武,意为龟甲、刀兵,与武事有关。明军一般会在戍守的城堡、隘口北端建筑真武、关帝等庙以镇戍北方,清代亦如是。除日常祭拜关帝外,每逢大战前还要正式祭拜。我们现在于各处堡城看到所有真武、关公庙宇均建在北部便为此意。
典型事例为,明军于万历年赴朝驱倭,发起战役前在汉城(首尔)立庙祭拜关公,朝鲜部队亦跟随虔诚祭拜。关公庙宇至今保存,成为古迹。
关老爷出现于此;警察在此要道设卡收税;庙宇又建于通衢要路。以上迹象从侧面印证了隘口的存在。
2012年元旦,笔者与友人在汉儿岭口西山坡的关公庙看到了邻村乡民在祭拜关公。这一场景,在此大概延续了数百年。
于汉儿岭进入口内,可有两条道路通往曹家路城,然后西行进入潮河川地,沿川再南至石匣,至密云。
一条为大路,向西至大古道、涝洼乡转南,过三道边进入长城二道口关门,再南经大角峪至曹家路。
于地图上测量,其里程约为三十里,而当地习惯计算为二十五里,这应当是明清的里程。明清的一里要比现在的一里多出近百米。
另一条为小路,下山向南至虎头沟,继续向南沿缓坡上山,此沟为漫坡,可走骑军。穿越长城小门“挡马洞”,南下至花园村,再沿干搭木河西行至于曹家路城。
于地图上测量,其里程约为二十五里,而当地习惯计算为二十里,亦为明清里程。
早年间,虎头沟村民若步行前往曹家路城方向,大多会选择走小路,即直接向南。原因为二,其一路程较近,省略五里,其二大路常遭水患。每逢雨季,二道口沟内的河水经常泛滥,水势常常齐腰,无法通行。
据老乡回忆,长城抗战爆发后的某天晚上,国军驻扎于密云的一个师紧急向口外增援。路线是由曹家路向东至花园村向北上山,穿越长城“挡马洞”,过虎头沟,翻汉儿岭口前往承德方向。部队在虎头沟未作停留,一宿方才过完。
洪武年间北平都司所言峰台峪、高垛子、小水峪,汉儿岭、城子山等处关隘,在行走长城和访问中未予发现。
汉儿岭关前出长城二道口十五里,说明洪武年间关隘设于现今主线长城再北的山脊线上,并有高垛子、城子山等数个关隘相伴左右。笔者判断汉儿岭一线山脊可能只建筑了隘口墙体,未出现连续相接的长城墙体。
后朝修筑主线长城墙体时,并未沿用最初汉儿岭等关隘的山脊走向,而是撤至后方更合理的山脊。于是汉儿岭等隘口便被甩在主线长城之外。
主线长城之北,目前尚有一道长城残迹存在,当地人称为“三道边”。在二道口北的三道边村周边,三道边痕迹尚存。
三道边向西往大角谷口、倒班岭口而去。因防守思维不同,墙体一律筑于山脊之上。主线长城在这一带出前防守,建筑在三道边以北,直接封堵隘口。
此处山高路远,人迹罕至,三道边石质墙体保存较好,做工大气精细,多段不曾坍塌。
三道边自三道边村向东的墙体,因被村民拆除石料,痕迹已然消失。
笔者以为,根据三道边结构特点,其建筑年代明显早于南部的二道边(主线长城),似在呼应汉儿岭关。
民国《密云县志》有“密云县全图”。图内明确标明长城自黑峪关向西共分出三道。最外道长城向北经汉儿岭关,再向西向南画半弧至于倒班岭口与主线长城相合。
笔者于去年随同郑主任、筋师长前往实地观察,三道边与主线长城在倒班岭口西侧山脊高点相交汇。说明该三道边应为《密云县志》图中最外道边墙。
主线长城应被称作二道边。于是其间出现二道口、二道河等名称。
在大角峪村沟底两侧,亦有长城东西通过。推理应称作头道边。笔者以为,此边最初应作为大角谷寨隘口墙体出现。
看罢曹家路所辖地形后得知,若蒙古骑兵大举突破“黑汉二口”挺进腹里,依然有曹家路城横挡在唯一通往腹里的要道之上。笔者研究至此,不禁起身拍案叫绝,赞叹明代军事人才防御眼光的毒辣和研究地形的老道。
如今,长城愈发受到世人尊重,座于主线长城的黑峪关及其关城得以修缮,名声重振。而双雄并称的汉儿岭关,因被甩在主线长城之外,已然没落,悄无声息,与普通山峦无异,连同三道边共显凄凉无限。



附言:
在此,鸣谢苦乐相均的搭档筋师长从始至尾共同探查汉儿岭关。双手紧握!
在此,鸣谢共苦两次攀登高巅的郑主任。顺带握手,微笑致意!
在此,鸣谢积雪庐主挥笔作画、指导登城路线,并帮助核实部分关隘名称。拥抱!
在此,亦力请八两从速成立“饭军单人缉察小分队”,于冬季孤身、单衣、单鞋、绑腿、麻绳、蒙汗药,跟随老杜步行出边,配合土蛮侦巡查察,另辟汉儿岭新关一座。喝酒吃肉!

图片:
1、谷歌卫图:曹家路城、汉儿岭、黑峪口周边形势
2、民国《密云县志》密云全图中黑峪口、汉儿岭长城走向(庐主提供)
3、曹家路城南北向大沟三道长城走向与地形
4、筋师长、本人、郑主任于倒班岭以西山巅共同苦乐、玩耍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12-11-11 23:07:09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2615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2615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2615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26153.jpg



本帖由 诗书2012-11-09 22:50:15发表


难忘往事 历历在目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第四张照片我还没有见过,后退一步就站到云上了。



本帖由 老郑2012-11-11 15:35:53发表


此文章写得不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应该是四道边,倒班岭里面还有一道水泥边你没有给写进去



本帖由 积雪庐2012-11-10 17:33:01发表


那就请八两前往鉴定,给他一次机会吧。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12-11-10 20:01:35发表


庐主说的不错,补图以证之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水泥边更为坚固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543441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5434411.jpg



本帖由 踏遍青山人未老2012-11-10 18:30:41发表


看见这道边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立刻想起我的帽子了,
险被诗书扣到老乡的头上。



本帖由 老郑2012-11-11 15:39:43发表


我军哨探现已查明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此墙乃八两所筑。
饭军完工后自知此城不伦不类且选址荒唐,遂一哄而作鸟兽散,于是留下空城一道,成笑谈矣。



本帖由 一根儿筋2012-11-10 18:47:09发表


确实如此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在谷歌上看,隘口痕迹明显,于是我军摩拳擦掌,意欲大干一番。可现场发现饭军的许多盒饭,失望之至。



本帖由 诗书2012-11-10 19:21:29发表


汉儿岭上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519515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5195151.jpg



本帖由 一根儿筋2012-11-10 11:51:55发表


此物已被饥肠辘辘的饭军捕杀充饥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519819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519819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5198192.jpg



本帖由 一根儿筋2012-11-10 11:56:59发表


暂且信之,再研究研究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在GE上看了看,这位置的确比较平缓,设防在情理之中。

且跨过山梁就直通北方大沟,真佩服明军对地形研究之透彻。



大先生果然名不虚传,辟谷几年仍宝刀未老,有点功力。


但未见一块汉儿岭砖石,是个遗憾,有人证(老汉)没名,无物证,不能算盖棺。

学生近期将前往此处,争取推翻大先生的论点。










本帖由 八两饭2012-11-10 01:31:59发表


既如此给你留一下作业,三周内完成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那啥,书上说西山墩空通步缓。
我贴的照片上也显示关公庙后身山势低矮,我没有到达。
说是西山,实际上是西北向。
作业是请你到达那里,仔细观察地形,是否如书言。但最最主要的是看看有否墙基痕迹。
那个山脊有小路,你一定要到达远方山脊的最高点。不要只上这个山坡。要把墙基想象成一溜小道,偶有碎石块出现。
这个作业很枯燥,没有长城。但你大先生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爬无长城的山沟。你要学习之。此次便是开端。



本帖由 诗书2012-11-10 19:18:55发表


还是大先生功力深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以后东征,驻马掩杀一下。

这地方修一段墙也没用,南北皆为缓坡土山,绝非易扼守之地。

明军弃之,南撤五台顶乃正路。













本帖由 八两饭2012-11-10 19:44:40发表


你到现场看看就知道了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筑长城需要连续不断的山脊,隘口则不然,只卡通道。所以各地长城内外都有被甩掉废弃的隘口。但并非说隘口选择的位置不对。那里的大沟也极深。



本帖由 诗书2012-11-10 19:54:56发表


赞!锵锵三人行!那张民国老图很珍贵!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三虎2012-11-10 00:06:25发表


图是俺那套《密云县志》里的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1998年购于东琉璃厂安徽四宝堂书店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538350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538350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5383502.jpg



本帖由 积雪庐2012-11-10 17:05:50发表


情况完全属实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12-11-10 19:07:05发表


汉儿岭小路需走挡马洞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1、谷歌卫图:自汉儿岭向南穿越主线长城挡马洞地形
2、俯瞰主线长城挡马洞
3、挡马洞外侧
4、挡马洞南下的大沟通往花园村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864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864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864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8643.jpg



本帖由 诗书2012-11-09 23:11:04发表


跟一幅我在挡马洞的照片。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5264250.jpg



本帖由 三虎2012-11-10 13:47:05发表


以虎躯阻挡蒙骑三波攻势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12-11-10 19:06:37发表


三老师威武!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一根儿筋2012-11-10 16:57:02发表


三虎兄往那里一站,马就过不去了,呵呵~~~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积雪庐2012-11-10 16:54:15发表


哈哈哈~~~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三虎2012-11-10 19:22:52发表


诗书老师啊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你这一大串地名可把俺这路痴给看晕了。紧捯饬不出头绪呢。



本帖由 浮尘2012-11-10 10:10:36发表


路痴?诱人的名字,怎会将路痴给弄痴?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12-11-10 19:23:08发表


虎头沟村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1、谷歌卫图:汉儿岭与虎头沟村位置关系
2、站在汉儿岭东山坡下看虎头村
3、虎头沟村内
4、虎头沟村向南沿漫坡上山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645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645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645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6453.jpg



本帖由 诗书2012-11-09 23:07:25发表


汉儿岭上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公路穿越汉儿岭口,西侧高台上的关帝庙,今年元旦十分寒冷,依然有老乡前来祭拜关公。站在关帝庙台阶上看口外。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395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395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3953.jpg



本帖由 诗书2012-11-09 23:03:15发表


长城主线(二道边)和三道边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图片:
1、2、长城主线(二道边)在二道口的形势
3、主线长城(二道边)出前防守,三道边建于山脊之上
4、三道边保存较好的墙体,大气而精致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155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155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155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31553.jpg



本帖由 诗书2012-11-09 22:59:15发表


郑主任他不是一个人,筋师长总是冲锋在前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筋师长总是首先跳上崖壁,冲锋在前。而郑主任总是冲锋在后,美其名曰:殿后观察。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2864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2864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2864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1/13524728643.jpg



本帖由 诗书2012-11-09 22:54:24发表


记得当时是撤退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你们快撤!我掩护!”



本帖由 老郑2012-11-11 15:27:41发表


冲在前面的一般都是书记和党员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主任都是落后的,然后再经过书记一番教育和谈心,才改正错误跟上队伍,记得以前看电影都是这样~~~~



本帖由 积雪庐2012-11-10 19:34:54发表


西北军的情况和电影不太一样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西北军落后的一般都是体力问题,不是思想觉悟问题。



本帖由 一根儿筋2012-11-10 21:28:36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10244131088257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