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古迹遗址碑”这个题目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明代的 古迹遗址碑”,也可以读成“明代的古迹 遗址碑”。碑阳正文镌刻“赵武灵丛台遗址”七个大字,当然这是正题了。上款“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知县楚人邓云台”,下款“万历葵己岁孟秋之吉主簿永宁王所重同勒”。
此碑上下款有点意思。表明立碑人和时间,但在表述上有瑕疵。立碑人有两位,却分别署在上款和下款中,即上款所言“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知县楚人邓云台”和下款所言“主簿永宁王所重”。碑是邯郸知县邓云台和(邯郸县衙)主簿王所重二人同立。但下款中循例把立碑时间放在上面,因而分了立碑人。万历葵己年即万历二十一年,公历1593年。可知在明万历二十一年,两位邯郸地方官刻立此碑。因此此碑本身就算得上一件古迹,所以可以说成“明代的古迹 遗址碑”;而此碑主题又是为更为久远公元前的战国赵的一处古迹(丛台)所立,所以它又是“明代的 古迹遗址碑”。
遗址碑立于邯郸市中心的丛台公园内,高1.76米·宽0.8米,体量不小。碑是原物,但驮碑兽是当代重做。
邯郸是赵国中末期的国都,文物古迹众多。丛台传为赵王检阅士兵和观看歌舞的地方,丛台遗址南侧定为邯郸市的“城市远点”,寓意今天的邯郸市是以丛台为中心标志,逐渐外延扩充起来的。战国时期的丛台可能就是垒土筑成,没有构筑物遗留下来。现在的丛台建筑是明清产物。丛台上下碑刻文字很多,登临常有怀古幽思之情。
我是本年11月下旬,受山西朋友委托,前往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查询1942年5月牺牲在山西阳城的13位抗战烈士线索。所住宾馆离丛台公园步行5分钟路程,因以抽出两个小时,参观游览了丛台公园。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2/1355935981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2/1355935981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2/1355935981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2/12/13559359813.jpg
本帖由 老普 于2012-12-20 00:53:01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