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是有人正玷污这个论坛。有本事论论长城。否认国史记载就是数典忘祖!算什么天理昭彰,自有公论。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2016-07-25 11:00:04发表


简评李亚忠老师采用的史志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纯学术贴,有要发评论者请摆事实讲道理,不要图热闹。

李老师最近频繁发帖,其史料依据见其帖子链接:
http://www.thegreatwall.com.cn/phpbbs/index.php?id=189940&forumid=1
李老师说“我在小站上叫过板,结果是谁也没举出有与此不同的记载 ”

我这两天加班非常累,临时起意换换脑子,分析一下李老师提供的史料。

李老师一共贴了17条。我把乾隆的两首诗拆开来,替李老师凑足19条,但是还没有筹够20条,无法配合他的“大规模考古”20年,可惜了。



19条里面,清及民国10条,明5条,明前4条。

价值大点的就是明前4条了。

我们一条一条看。


李老师举例1:《史记"蒙恬传》中唐代《正义》注:“始皇长城东至辽水西(绥中金牛洞),南至海之上(在山海关东欢喜岭南老龙沟又名老城沟入海)”。
注意括号中内容是李老师加的,我们先拿掉看。
“始皇长城东至辽水西,南至海之上”关于辽水就是个麻烦事儿,现在考证一般指小辽水,即浑河,大概在营口一带的位置。和绥中金牛洞差的可远。南至海之上,拼凑成山海关也算李老师创举。


李老师举例2:《晋书"唐彬传》:“北虏侵略北平(时治徐无今遵化),使彬为使持节监幽州(今北京)诸军事……遂开拓旧境,却地千里,复秦长城塞,自温城洎于碣石(姜女坟碣石西侧老龙沟即秦代始皇长城入海处”。
李老师高兴地说:这时候可是还没到南北朝北齐、还没有北齐长城的呀!这从幽州今北京“却地千里,复秦长城塞”至碣石可是更到不了朝鲜平壤乐浪郡遂城县碣石山的呀!

我们还是先把李老师的注拿掉。《晋书 唐彬传》:“北虏侵掠北平,以彬为使持节、监幽州诸军事、领护乌丸校尉、右将军。……遂开拓旧境,却地千里。复秦长城塞,自温城洎于碣石,绵亘山谷且三千里,分军屯守,烽堠相望。”

同一本《晋书》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写着“乐浪郡汉置。统县六,户三千七百。朝鲜周封箕子地。屯有浑弥遂城秦筑长城之所起。”

不知道李老师在高兴啥子。

李老师举例3:《辽史"地理志》:“滦州负山带河,为朔汉形胜之地。有扶苏泉,甚甘美,秦太子扶苏北筑长城常驻此”。
明眼就是个地理形胜的传说,还“常驻此”。

李老师举例4:元翰林学士王恽《中堂事记》:“居庸关:世传秦始皇北筑长城时居庸徒于此,故名”。
这个没错,但这个说明什么了么?居庸关,历史上一直在用。“北筑长城时”讲的时间,又没有说“在此修筑长城时”,一字之差,差别可不小。


李老师举例5: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长城:在府治北沿边一带,即秦太子扶苏、将军蒙恬所筑”。“扶苏泉:在府城北,味甚甘美,秦太子扶苏北筑长城尝驻此”。
好,这个传说流传下来了。

李老师举例6:明嘉靖三十五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陈绾《山海关游兵议》:“故国初徐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因秦竟海为城之址,北起角山,南属之海,修筑长城亘二十余里。中又创立卫城(即山海关城),统领十千户所,屯兵一万”。即徐达将今山海关东欢喜岭入海始皇长城又向西侧一两公里远的角山至老龙头一线改筑,并修建山海关城。
从陈绾的文中可推测徐达用了旧边。但这个旧边就是秦边?

李老师举例7:明嘉靖十四年《山海关志》:“旧长城:在城东北,延袤西北去,相传为秦将蒙恬所筑”。
事实是,有一道老边,但人家用了“相传”二字。山海关一带的居民从哪里来的?他们的相传是从那里传来的呢?

李老师举例8:明万历二十二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栋《贞女祠记》:“土人传迤北大边即为长城旧迹,所谓起陕西临洮以至辽东者”。
和上边一样,都是土人传。

李老师举例9:明蒋一葵《长安客话》:“镇边城东南十八盘西五里许有岭焉,曰长城。其巅瓦砾纵横,微有雉堞,剥落沆莽,是为秦皇之址”。《西关志》和《日下旧闻考》等也都有相同记载。
一样,蒋老师纪录下了,有长城。这是事实。但是不是秦始皇的,蒋老师说了就算了?只能是推测。

李老师举例10~19:进入清到民国环节。
其中康熙、乾隆诗3篇,文学创作,直接去掉。还有7篇。

乾隆《古长城记》一篇,是乾隆判断土龙是长城后发表的感想。从史料角度,纪录了这里有道长城,但乾隆写古长城记是为了断代么?不是的,你别搞错主题了,这个主要是篇政论,也属于文学创作,感怀。所以你可以说他纪录下了有长城,但你说乾隆是为了断代或者他断代断的对,我只能呵呵了。你信,我不信。

还有6篇,按年代排序


倒数第6例
清康熙《锦州府志》:“望夫台(今山海关城东13里孟姜女庙中望夫石):前屯卫城(今绥中县前卫镇)西南七十里。相传秦贞妇孟姜遗迹。长城:秦将蒙恬筑,历代增修”。
原文是“望夫台 【 前屯卫城西南七十里相传秦贞妇孟姜遗迹】 长城 【 秦将蒙恬筑历代增修】”
此类考据时没有详细叙述的,都只能用来表明有长城建筑,但不能用来断代。

倒数第5例

清乾隆二十二年《宣化府志》:“燕与秦之长城俱在上谷之南……其自居庸至辽东,当因燕城之旧而整饬之”。
一个“当”字,作者就是在说,我猜的。

倒数第4例

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中“莆中黄世康《秦孟姜碑》”:“秦始皇包六合为一家,筑长城为外屏。起自陇西,极于辽左。督众百万,遵海而东(即沿今京津唐秦和葫芦岛、锦州一线海边修往辽东)”。

首先去掉括号中的内容
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中“莆中黄世康《秦孟姜碑》”:“秦始皇包六合为一家,筑长城为外屏。起自陇西,极于辽左。督众百万,遵海而东”。
第一,这是地方志纪录下了一块碑记,是黄世康这个人的观点,不是地方志的观点。第二,这个“督众百万,遵海而东”文学味道浓厚,怎么和李老师标注的“即沿今京津唐秦和葫芦岛、锦州一线海边修往辽东”能联系起来?

倒数第3例
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蒙恬井:一名扶苏泉,在府城上水关迤西”。“太子岭:在迁安县西北百里,秦扶苏所登山,因以名”。
好吧,从辽代开始,这个传说,终于传到清代了。

倒数第2例
清光绪六年《延庆州志》:“古长城即燕塞,燕昭王用秦开谋,置上谷(上谷郡治所在今怀来东南大古城)塞。自上谷以北至辽西(今秦皇岛一带),秦始皇因其旧址而大筑之,今永宁一带遗址犹存”。

这个说长城在上古北,开始和倒数第5例“燕与秦之长城俱在上谷之南”开始打架,李老师您认定哪个对?

最后1例
民国十八年《临榆县志》:“铁雀关:在鸭水河庄西山上,南达角山石台,北连长城寺,为长城最古旧基”。
民国同学还是严谨啊,李老师您那里看出来说是秦长城了?


综评:
我真是累出闲来了。



本帖由 火箭人2016-07-25 11:21:22发表


总会评史志记载都是传说之类的啦,那燕秦长城都是在汉长城上的哪怕只是传说的史志记载有没有?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2016-07-25 11:48:48发表


请学好如何利用论坛发言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标题表明观点,在留言内容里进行详细描述、论据展开。

标题不要太长。

内容请用好标点符号,尊重看帖的人,说的话,要让人能看明白要表达什么。

内容不要绕轱辘。

另,李老师,您的观点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建议您继续努力寻找新的材料。

目前长城工作未能确认的,表明对待学术上基本态度要的是严谨。



本帖由 火箭人2016-07-25 11:55:58发表


承教!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请站长严谨,尊重国史记载,摒弃历史虚无主义,为站友表率。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2016-07-25 12:05:31发表


国史多着呢,您认了几条?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就这19条?



本帖由 火箭人2016-07-25 12:36:04发表


这19条我都认,能找到的主要都在这里。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您还1条都没认呢!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2016-07-25 12:55:23发表


您可真是帽协的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能找到的主要都在这里”真是让人笑破肚子。

以后李老师改名叫李19条吧。

抱歉,即使是这19条,我也分析的很清楚了。

如果分不清那些是事实,那些是传闻,就别在给自己贴学术标签了。

您想带这顶帽子,自己去拍个带博士帽的照继续到处贴好了。



本帖由 火箭人2016-07-25 13:13:55发表


您怎么说怎么是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那您也找出1条能否定这19条的记载也好传说也好来?不然,您就还接着帽协吧。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2016-07-25 13:22:45发表


我已经说了,这19条不是您这么用的。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您别误解哈,我没有否者这19条的存在,我其实是说您在胡用。



本帖由 火箭人2016-07-25 13:31:50发表


您说啥就是啥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那人不就都和您一样了吗。
国史还看不看,
长城还研究不研究!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2016-07-25 14:31:44发表


支持火箭人老师!学习火箭人老师论理的有理有力有节的作风!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bianqiang1232016-07-25 11:30:04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086269378662109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