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考古有新说:明长城并非东起鸭绿江 (2004-05-25 11:07:3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5月25日电(记者 陈玉) 鸭绿江畔的丹东虎山长城究竟是不是明长城的东起点?最近,有民间长城考古研究者根据实地考察得到的证据,对一直有争议的明长城东部起点问题提出新看法,认为丹东虎山长城是战国时期修筑的燕长城。 1999年至2003年,河北省秦皇岛市考古爱好者李亚忠在中国长城学会和当地政府支持下,长途跋涉,由山海关向东,对辽宁境内长城进行考察,探明了战国燕长城等古长城部分遗址。2003年8月,考察丹东鸭绿江畔虎山长城遗址后,李亚忠及当地部分文物工作者认为,虎山一带延伸到朝鲜平壤西南大同江畔的长城,采用毛石和土堆筑,没有用砖遗迹,其墙底宽2-4米,残高仅0.8-1.2米,墙址、烽燧及土城遗址都与自山海关绵延至辽东的燕长城遗址极为相似,却不具备明长城特征。据此他们大胆提出,虎山一带长城可能是燕国修筑的从辽阳通往朝鲜的“老边墙”长城,而不是明长城,因此可以说虎山是“中国境内万里长城的起点”,却不是明长城的起点,目前有确凿考古依据的明长城起点仍是山海关。多年来山海关一直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起点, 1992年由于丹东虎山“老边墙”的发现,长城史学界宣布虎山长城才是明长城的东起点,中学历史教科书随即作了相应修改。但鉴于对历代长城的走向尚未深入考察,至今学术界对明长城的起点到底在哪里还存有争议。(完)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01:03:03发表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01:03:03发表
既然没有新东西,就别反复贴了。 本帖由 火箭人 于2016-07-24 08:12:58发表
本帖由 火箭人 于2016-07-24 08:12:58发表
半瓶子摇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14:57:37发表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14:57:37发表
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2946150.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2946151.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2946152.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2946153.jpg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01:23:35发表
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2949030.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2949031.jpg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01:28:23发表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01:34:18发表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01:34:18发表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有人说,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不也是源泉吗?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02:29:22发表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02:29:22发表
建筑形制不是判断长城修筑年代的唯一标准 基本认识就是明代长城多是在前朝长城的基础上修筑的,个别段落采用或简单修缮一下为我所用也是可能的 不知山海关一线在明前是否也有残旧长城? 本帖由 老丁 于2016-07-24 07:26:28发表
本帖由 老丁 于2016-07-24 07:26:28发表
1、山海关一带多代长城示意图 2、山海关老边沿燕秦长城 3、推了 4、老边沿东面的东风口燕秦长城 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47920.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47921.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47922.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47923.jpg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15:19:52发表
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47920.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47921.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47922.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47923.jpg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15:19:52发表
1、山海关三道关西侧石门、一线天上面南上的始皇长城 2、山海关东欢喜岭南下的入海始皇长城,北齐长城也以其入海 3、绥中县西三山南侧20里远的战国燕北界长城 4、绥中县西三山南坡上的秦长城 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54640.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54641.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54642.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54643.jpg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15:31:04发表
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54640.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54641.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54642.jpg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54643.jpg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15:31:04发表
三道关滥水关下面的北齐长城复线。东面的寺儿峪、西面的贺家楼村西明长城下面也都有。明长城只加宽加高了北齐长城的主线,复线也适当修复或未再修复继续利用。如贺家楼西面东侧修复并重新勾灰的复线比西面未修复的遗存要高近一倍。 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60040.jpg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15:40:04发表
img_file=/photo/upload/2016/07/14693460040.jpg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6-07-24 15:40:04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