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使用说明
明长城分九镇,各镇下分诸路以为次级统御机构。宣府镇西路居其一。考察历代文献,多有记载明长城建制者。其中有专章记录明长城宣府镇西路者以明人的专修长城志书及明、清、民国三代各地方志为主,约十余部。关于记载宣府镇西路的明代书籍,主要集中出版于嘉靖、万历两朝。最早有正德年间刻本《宣府镇志》,亦于嘉靖二十年增修。因此,我们能看到的相关文献以嘉靖年间为最早。清、民国二代关于明长城的记载多取材甚至照搬于明人著作,一则无系统的实地考察以对明人观点加以证实或证伪,二则誊抄过程中难免错谬。因此本文所征引的文献,除清人编纂的《明史》作为参考外,优先选取明代人的著述。主要有嘉靖《皇明九边考》、《二镇三关通志》、正德刻嘉靖二十年增修《宣府镇志》、嘉靖四十年《宣府镇志》、隆庆三年《九边图说》以及万历癸卯刊本《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六部。据清道光甲午年重修《万全县志》记载,明人曾著有《西路志》、《上西路志》,清代已逸,因而不论。明代文献失载者,则以清人编纂的康熙《畿辅通志》、《宣化府志》、《万全县志》等为参考。
二.明代志书所见宣府镇西路城堡
1.疆域
正德《镇志》载,西路疆域“东据清水河(今张家口市内清水河),西据金阁山,南据长安岭,北据野狐岭,广一百三十里,袤一百一十里”;嘉靖《镇志》载,宣府镇西路疆域“东据清水河,西据枳儿岭,南据兴宁口,北据野狐岭,广一百三十里,输一百一十里。”今金阁山、长安岭均在京西赤城、怀来一带,疑正德志有误。明长城内边自长安岭向西延伸,或为边界。兴宁口,《畿辅通志》云“在蔚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枳儿岭,据《图说》、隆庆三年《九边图说》,枳儿岭亦为城堡名,万历间属下西路。《畿辅通志》载,枳儿岭在“怀安县西三十里,与山西天镇县接界”。
2.建制
据嘉靖《两镇三关通志》、《皇明九边考》(后文简称《九边考》等文献记载,太祖年间已有宣府之称[[ 嘉靖《两镇三关通志》卷三、《皇明九边考》卷四。]]。王崇献攥修、正德刻嘉靖二十年增修《宣府镇志》(以下简称正德《镇志》)载:“国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称宣府,领五路”。有东、南、西、北、中路[[ 王崇献攥修;正德刻嘉靖二十年增修《宣府镇志》卷一。]]。此“西路”即本文题目所说之“西路”。万历癸卯刊本《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以下简称《图说》)云:“嘉靖初以沿边多事,右卫去各堡隔远,应援不便”乃分西路为上、下二路。
通考明代志书,宣府镇西路曾统辖过的关口、屯、庄、寨、堡数以百计。正德《镇志》记载,本路边墙设有有德胜口关、野狐岭关、东洋河口、张家隘口关等4处关隘。边内城堡则有西洋河、渡口堡、怀安城、李信屯、柴沟堡、洗马林、新河口、新开口、万全左卫、万全右卫(德胜堡)、膳房堡、来远堡、张家口堡、宁远堡等十余座城堡设兵戍守,根据各城所处位置的战略重要性高低依次划分“极冲”、“次冲”......直至“腹里”[[ 嘉靖《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宣府镇图说。]]。并派驻不同级别的军事指挥员。军事上,路的最高指挥员称参将,为次于镇总兵、副总兵的高级将领。以下于“营堡要紧处设守备”[[ 嘉靖《皇明九边考》宣府镇保障考。]]驻守,游击率机动兵力[[ 嘉靖《皇明九边考》宣府镇保障考。]],以下又设操守、坐营、把总、管队、贴队等中下级军官[[ 嘉靖《宣府镇志》兵政考。]]。一路军额在万人规模,各城堡驻军自数十至数千不等[[ 正德《宣府镇志》武备。]](附表1)。对于设兵戍守的军堡,志书加以着重描述[[ 嘉靖《宣府镇志》:“设兵戍守故大书”。]]。各堡之下又有数量不等的不设兵戍守的“属堡”、“属寨”。正德《镇志》共记录寨堡194座;嘉靖《宣府镇志》(以下简称嘉靖《镇志》)增加到234座。志书中一般仅列举名称,个别的也记录设置时间。
关于设兵戍守的重要城堡,并非定制。多有增筑、改辖。《九边考》云“洪武二十六年始置万全都司于镇城......西路所统万全左右卫、怀安、洗马林”。洪武之宣镇西路初辖驻军城堡4座。而同书后文又云:“西路分守左参将所属万全右卫等一十二城堡”。
据《两镇三关通志》载,成化十年(1474)“置分守西路参将…驻柴沟堡,属以柴沟堡、万全左右卫、新河、新开口、怀安、洗马林、西洋河、张家口九城堡”。
据正德《镇志》载,西路所辖驻军城堡包括万全右卫、万全左卫、怀安城、柴沟堡、洗马林堡、西洋河堡、张家口堡、新开口堡、新河口堡、膳房堡、渡口堡等11座(图2)。
据嘉靖《镇志》载,西路辖万全左卫、右卫、怀安(保安右卫)、柴沟堡、荨麻林(洗马林)、西洋河、张家口、新开口、新河口、膳房堡、渡口堡、李信屯等12城堡。
《两镇三关通志》云,嘉靖十三年(1534)“城李信屯”。三志互证,可知正德间宣镇西路辖驻军城堡11座,嘉靖十三年增至12座,基本可信(图1、2、3)。
据上所述,至迟在嘉靖年间,宣镇西路所辖驻军城堡已达12座。
据《图说》“上西路总图”所绘,至万历年间,宣镇上西路辖宁远堡、张家口堡、来远堡、膳房堡、万全右卫城、万全左卫城、新开口堡、新河口堡及永安堡等凡9个军堡;下西路辖洗马林堡、柴沟堡、怀安城、李信屯、渡口堡、西洋河堡、枳儿岭等7堡(图4、5)。西路合计有军堡16座。
3.关口
今已全部不存。兹考证方位如下:
乾隆《宣化府志》(以下简称乾隆《府志》)云:德胜口“在(万全)县北三里翠屏山下”;清代万全县治即万全右卫城。根据明制,一里约合480米[[ 丘克明等:《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p441。]]。即德胜口在万全右卫城北约1.44千米。通过对地图的肉眼观察,以万全右卫城为中心,以志书记载的距离有正负20%的误差记,则方圆1.1-1.8千米范围内符合这一方位的山口仅有一处,即城北张石高速与207国道通过处。古今一理,当代道路的选址,亦应考虑施工最为便利、成本最低处,最佳方案即选择已经存在的孔道。且该地两侧高处有明代烽火台遗迹。推测原关口即在高速路沿线山口南侧。
东洋河口在柴沟堡“西北十里”[[ 正德《宣府镇志》关隘。]],柴沟堡西北约500米处,正是东洋河山口,应为明代关隘无疑。
野狐岭关“在县西北三十里”[[ 正德《宣化府志》关隘。]];以同样的方法考察,可知县西北半径约14-18千米范围内,符合描述的地点有三。两处在长城线上,另一处则在长城内。笔者以为前二者为野狐岭关的可能性更大。而这两者中,一者亦在张石高速沿线,万全右卫城及德胜口正北,另一处在城西北。前者又有德胜口在前阻挡,因此后者更加符合文献描述。
张家隘口关“在(张家口)堡址五里通境外”[[ 《皇明九边考》卷四。]],亦仅一处可能地点,即今大境门长城附近的东、西太平山间的山口。大境门开于康熙年间[[ 道光《万全县志》。]],东侧小境门的开通亦晚到万历年间,此前边墙封境无门。据嘉靖《镇志》记载,张家隘口曾设关口,但至迟嘉靖年间就已经废弃。后几兴土木,因此所谓“张家隘口”的具体位置已无法确定。
各关口推测方位见图9。
4.城堡
宣镇西路诸城堡之名在当代大部得到沿用,成为城、乡镇、村名,这为我们追考及复原明代宣镇西路布局提供了方便。根据明人的记载,结合当代历次调查及笔者的实地踏查,可知宣府镇上西路诸城堡均位于今张家口市的桥东区、桥西区、万全县、怀安县境内。
现将明清志书中详细描述的各主要城堡沿革进行梳理。限于篇幅,属堡仅择若干材料相对丰富,有代表性的进行介绍。
西洋河,为元代旧城。《两镇三关通志》云:“西洋河…正统间(1436-1449)城”;嘉靖《镇志》云:“正统五年(1440)都指挥文宏广因旧基修筑”;
城址在今怀安县渡口堡乡西洋河村。保存较好。
怀安城(保安右卫),《九边考》载:“怀安卫......洪武二十五年(1392)设卫”;嘉靖《两镇三关通志》云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太祖实录》卷236云:洪武二十八年“筑万全、怀安等城”;永乐十三年“置保安右卫治顺圣东城.....后徙怀安”;
嘉靖《镇志》属堡63。
城址即今怀安县怀安镇。尚存城圈。
*枳儿岭堡[[ 前打“*”者为属堡。]],怀安城属堡[[ 嘉靖《宣府镇志》。]]。嘉靖四十年《宣府镇志》所载宣镇西路西界。《图说》、隆庆三年《九边图说》宣府镇图中均标有枳儿岭堡(图8),因此可知枳儿岭堡的设置不晚于万历三十一年级(1603)。
城址在今怀安县王虎屯乡枳儿岭村。尚存部分城墙,城门不存。
*团山堡,嘉靖《宣府镇志》为怀安城属堡。
城址在今怀安县王虎屯乡团山村。仅存北墙、西墙。城门不存。
李信屯堡,《两镇三关通志》云嘉靖十三年(1534)“城李信屯”;
嘉靖《宣府镇志》属堡5。
城址在今怀安县王虎屯乡李信屯村。尚存城圈及东门瓮城。
洗马林堡、新开口堡,《两镇三关通志》载,宣德十年(1435)“城洗马林、新开口”;
嘉靖《宣府镇志》属堡7。
洗马林堡址在今万全县洗马林镇,尚存南、北、西三门;新开口堡址在今万全县膳房堡乡。保存较差。
*旧堡,嘉靖《镇志》为洗马林堡属堡。旧址今为旧堡村。
道光《万全县志》有阳门古城,在“县西南七十里,今阳门堡地。唐以前置唐史妫州,妫川郡有阳门堡城即此”《万全县志》所绘县域图中洗马林城南有阳门堡,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图8);乾隆《怀安县志》有阳门废县,“在县北。金置,元废......贞祐二年升为县......贞祐初城焉”。
根据笔者实地调查,今洗马林镇南约4千米、南距怀安城约30千米的西洋河支流西岸有旧堡村,村内土城遗迹亦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比照道光《万全县志》县域图及各志的位置描述,旧堡即阳门堡。
新河口,乾隆《府志》引《宣镇图说》云:“创于宣德十年(1435)”;
洗马林堡属堡共4座[[ 嘉靖《宣府镇志》城堡志。]]。
城址在今万全县北新屯乡新河口村。保存较差。
*永丰堡,嘉靖《镇志》新河口堡属堡下有永丰堡。但根据位置判断,调查所见永丰堡当非文献所指。
城址在今桥西区西北部,北距西太平山明长城约800米。城圈尚存,门不存。
*永安堡,新河口属堡之一。见于《图说》“上西路总图”。
城址在今万全县新河口乡永安堡村。遗迹不清。
万全左卫,《两镇三关通志》云弘治元年(1488)“置万全左卫”;
嘉靖《镇志》属56堡,1寨;
城址在今万全县左卫镇。尚存城圈。
*旧怀安堡,嘉靖《镇志》为万全左卫属堡。
城址在今怀安县头百户乡旧怀安村。尚存城圈。
德胜堡(万全右卫),今万全镇。《两镇三关通志》云洪武二十七年(1394)春三月“城镇城(今宣化区)及德胜口”;永乐二年(1404)“移万全右卫于德胜口”;十五年(1417)“置永宁卫保安右卫”;
万全右卫属堡共计七十七[[ 嘉靖《宣府镇志》城堡志。]]。如宣平堡等,旧地今仍有同名村。
城址在今万全县万全镇,保存较完好。
*宣平堡,万全右卫属堡,见于道光《万全县志》所绘万全县域图(图1)。该志认为即金代大新镇,元代宣德县治。明初废县。《两镇三关通志》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万全左右卫置于宣德县”;嘉靖四十年《镇志》载,洪武二十六年“置万全左右卫于宣平”;后右卫迁德胜堡,左卫迁左卫城。
城址在今万全县宣平堡乡。遗迹不清。
膳房堡,乾隆《府志》引《宣府镇志》云:“成化十五年(1479)都御史殷谦筑”;《两镇三关通志》载,嘉靖二十三年(1544)下有“北虏寇膳房”条,可见至迟到嘉靖23年,膳房堡已经存在。据清《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八记载,膳房堡建于明成化十五年。
城址在今万全县膳房堡乡膳房堡村。遗迹仅北、西残墙各100余米,西墙存马面一座。
张家口堡,嘉靖《两镇三关通志》载,宣德四年(1429)“城张家口”;
嘉靖《镇志》属堡11。
城址即今桥西区堡子里。仅存北墙及东墙北段,北墙尚存1门,2个马面。
来远堡(张家口上堡),《图说》绘上西路总图于张家口东北边墙内有“马市”,为明蒙互市之所,即来远堡。道光《万全县志》载,明万历四十一年“巡抚汪道亨筑砖包”。是为宣镇西路有确切记载的建成最晚一堡。
城址在今桥西区大境门南侧,存东西二门。城墙现已修复。
宁远堡,堡内设有宁远站[[ 正德《宣府镇志》驿传。]],因此又称宁远站堡。正德《镇志》以之属镇城;嘉靖《两镇三关通志》载,嘉靖二十八年(1549)“城宁远诸堡”;
城址在今桥东区张家口火车南站东南约2千米处的宁远堡村。尚存1南门。
柴沟堡,正德《镇志》云:“正统二年(1437)都指挥文宏广筑”;
嘉靖《镇志》属堡13。
城址在今怀安县治柴沟堡镇。遗迹无存。
渡口堡,正德《镇志》云:“弘治十一年(1498)添兵戍守”;《畿辅通志》卷四十一云:“明弘治九年(1496)筑”;乾隆《府志》为“弘治十一年筑”。存疑。
在今怀安县渡口堡乡渡口堡村。尚存1南门。
三.小结
考明长城宣府镇西路城堡建制,以万全右卫城为中心,疆域东置清水河,西至枳儿堡(近太行山),南、北分抵长城外边、内边。东西约63千米,南北约53千米。宣镇西路的军事管理体制以路—卫—关堡—属堡(寨)为线索,又以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为依托层级统辖。万全右卫即万全都司,以下各关堡于重要处分兵设卫,部分城堡又辖有“属堡”若干。属堡建于方志记载的名称年间为194,至嘉靖四十年,全路所辖寨堡总数已达234座。关隘共有4处。
设兵戍守的军堡数量自明初以降增加。由洪武年间的4座,成化十年增至9座,正德年间11座,嘉靖十三年12座,至迟嘉靖四十年时为16座。从地图上看,各驻军城堡主要沿河兴筑,平面形制多为矩形(图9),设城门一座至四座不等,城墙有角台、马面。各堡间距及与长城的距离大体相当,一般在5-10千米左右,可谓百里声势联络。诸军堡地名多为当代沿用,且遗迹大部尚存,周长自数百米至数千米不等,实测尺寸与文献记载多有出入。保存状况不一,好者格局完整,差者几乎消失。
以下附宣镇西路主要关堡分布图及基本信息(图10)。
img_file=/photo/upload/2015/09/14431543320.png
img_file=/photo/upload/2015/09/14431543321.png
img_file=/photo/upload/2015/09/14431543322.png
img_file=/photo/upload/2015/09/14431543323.png
本帖由 孟姜男 于2015-09-25 12:12:12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