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八达岭之藩篱——岔道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从三堡继续往北,穿过八达岭长城,前行3里多地的山湾里就是岔道城了。从古至今,岔道就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论是正史还是地方志都有不少关于岔道城的记载,有关岔道城的传说故事也有很多。虽然去过岔道城很多次,但每次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岔道是八达岭镇下辖的行政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5公里处。全村分为三部分,即东关、岔道古城、西关。村落呈长方形,沿沟谷东西延伸。岔道城就建在八达岭这段山谷接近谷口的拐弯处,整座城呈不规则多边形,中间略鼓,两端略缩,依山势而建,北部城墙建在半山腰上。城设东西二门,东西长510米,南北宽120至180米不等,全城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城墙高8.5米。按照清代《延庆州志》的记载,岔道城城墙连女墙高三丈五尺,周长二里十三步。规模和气势要比今天看到的岔道城壮观得多。西门外有一座瓮城,东门外有一座石桥。岔道城平面上看两头较窄,中间略鼓,酷似一艘弯弯的木船,而城南北两侧山上的烽火台传说就是专门固定这个这艘“船”的“拴船橛”。也许正是由于这绝佳的风水设计,几百年来,岔道城这艘“船”才得以平安的保留到今天。
岔道村历史上曾叫过“三叉口”,明初又称“永安甸”。而岔道的得名也与过居庸关的这条古道有关,岔道正好处于这条古道的第二个节点上。据明《隆庆志》记载:(岔道)“为口外入居庸关之要道”。“在州城南二十里,出居庸关,东西路由是而分,故名。”《昌平山水记》又更加详细地描绘,过了岔道之后,分成两路,“一自怀来卫、保安州,历榆河、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冶为北路。”
岔道城始建年代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近年来岔道城修缮过程中,发现城墙里有不同年代修缮的痕迹。有夯土城墙、石砌城墙、砖砌城墙等。元代,八达岭被称为北口,北口外面筑没筑城没有记载。在岔道城修缮过程中,在西城墙包砖墙体的里面还有一层墙体,墙体顶部曾发现多块带有“官”字款的城墙,这种砖的尺寸与包砌城墙的明代城砖不同,略显得薄一些。这段城墙是不是明代之前就已经存在,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最早记录岔道筑城的年代是明成化九年(1473年)。《明实.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记载成化九年春正月增筑宣府鸡鸣山驿、岔道二堡。此后,从明代的文献中或多或少地可以看到岔道堡的存在。而《延庆州志》记载的“嘉靖三十年(1551年)以警报频仍议筑,为护关缩守之计始筑”的记载,实际上应该是岔道城修缮和包砖的年代,当时的岔道堡早就存在了。
岔道作为关沟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明代编纂《西关志》的王士翘在《居庸关论》中曾记述到:“…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是岭,关山最高者。凭高以拒下,其险在我,失此不能守,是无关矣。逾岭数百步,即岔道堡,实关北藩篱。守岔道所以守八达岭,守八达岭所以守关也。”把岔道城作为八达岭藩篱的军事作用描绘得十分恰当。明王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元的残余势力和其它游牧民族的侵扰,先后在明朝的北部防线设置了甘肃镇、宁夏镇、宣府镇、大同镇、辽东镇、延绥镇(榆林镇)、固原镇(陕西镇)、蓟镇、山西镇等九个军事重镇,将明朝北部边境划分为九个防区进行防御,称为“九边”或“九镇”,“边”即指边墙、长城。明嘉靖年间,为加强京城的防务和保护帝陵(明十三陵)的需要,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了昌镇、在北京西南增设了真保镇,共计为十一镇,合称为“九边十一镇”。
按着明代九边的划分,岔道应属宣府镇管辖。宣府镇又称宣府、宣镇(今河北宣化县),有总兵驻守,是京师西北重要军镇,其作用不亚于蓟镇。其管辖长城“东自昌镇界火焰山起,西至大同镇平远堡界止”(明万历年宣大山西总督杨时宁撰《山西宣大三镇图说》),其所辖地域相当于河北张家口地区加之北京延庆县。明代,宣府根据自然地势,将辖区分为东、南、西、北、中五路设防。
宣府东路所辖边墙即“自四海治至靖胡堡(今白河堡)”(《山西宣大三镇图说》),其所辖地域相当于现今延庆、怀来二县。嘉靖三十六年,始设怀(来)隆(庆)兵备道,宣府东路革属之。嘉靖四十五年(1566)置南山路参将于柳沟。而南山位于宣府东路。 而岔道原属东路,万历六年(1578年)改属南山路。
宣德年间,明王朝先后弃兴和(今张北)、开平(正蓝旗),防线后撤300余里,使宣府镇成为直接护卫皇陵、京师的要冲。而岔道正处于蓟镇、宣镇的交界处。岔道东南1公里的滚天沟附近有一通宣德六年(1431年)界碑,碑阳正上方楷体阴刻“水长峪河”,左下为“迤东八达岭交界”,右下为“迤西岔道城交界”。该碑原在路南,碑旁即是清水河,即水长峪河;因拓宽公路,被迁到路北半山坡上。
岔道城位于关沟古道的沟口,为居庸关门户,宣府镇管辖的南山路边垣经清水顶、西拨子、岔道西北,然后经程家窑向西折向小张家口方向。岔道城两侧的边墙、联墩、壕堑、烽燧,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正如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燕东参将高延龄在岔道黑龙潭览胜碑描述的那样“南山重设险,环抱巩京畿。”通往南山的各个隘口都被层层设防,而岔道城防守的则是这这些通道中最重要的一条,即居庸关大道。因此,明清两代十分重视岔道城的防守,据清乾隆《延庆州志》记载:明代岔道设守备1员,把总1员,驻军只有约180余人,遇到有警报时,临时从蓟镇、昌镇调兵到岔道驻防。清代仍然在岔道设守备、把总等官职,驻军增加到788名。管辖的范围从怀来县的羊儿岭村一直到延庆的帮水峪一带。
历史上岔道城很出名,这不仅仅是由于岔道军事位置重要,很多战事都与岔道城有关,还有就是历史上很多名人包括一些帝王都曾经过岔道,并留下了很多记载和诗歌,使岔道的名气越来越大。远的因缺乏文献记载,无法考证,仅明清两代就有永乐、宣德、康熙、光绪、慈喜太后等在岔道城驻跸。据《明实录》记载,永乐二十年(1422年)九月丙辰日永乐皇帝朱棣到达岔道,还派遣太常寺丞陈希道祭祀了居庸山川。宣德皇帝朱瞻基虽然很有作为,但也是个十分爱玩的皇帝,宣德五年(1430年)、宣德九年(1434年)他曾数次到岔道驻跸和打猎。宣德皇帝从小就是文武兼修,15岁时就曾跟随祖父永乐皇帝朱棣北征蒙古。他当皇帝后,任用贤臣,削藩,恢复经济,使明朝的政权进一步得到稳固,史称“仁宣之治”。宣德五年(1430年)冬十月宣德皇帝带队到岔道、怀来一带打猎,曾两次驻跸岔道。而且还派人把打到猎物鹿肉送回宫中让皇太后品尝。皇帝狩猎并不单纯为了游玩,宣德皇帝从小尚武,在隆冬季节带领部队出居庸关狩猎,肯定不是单单为了满足个人游玩的愿望。正如《明实录》记载宣德皇帝向皇太后汇报的那样,“农务俱毕,禾稼有收,边备亦修,关外军民亦颇足给……”。原来人家皇帝是来体察民情、检查边备的。陪同宣德皇帝狩猎的内阁首辅杨士奇(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写的《岔道观猎》一诗中对狩猎一事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已度重关险,初临广野平。岚兼远水白,山拥半空青。扈跸同三事,蒐原合五兵。农闲倍阅武,亦得畅余情。”原来,皇帝出来狩猎还有在农闲季节操练军队,宣示明朝武力的目的。
在岔道城住过的最落魄的皇帝应该算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了。1900年8月15日(农历七月廿一)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为了安全起见,他们都换上了汉族平民百姓的衣服。他们一路向居庸关、延庆方向走来,沿途见不到百姓和官吏。因为出来的匆忙,没带什么衣服、干粮,这一行人又饿、又渴、又冷,路过村庄时想让太监从井里打点水喝,可是井里还漂着人头。没办法,太监们只能从路边给太后和皇帝采点秫稭秆解渴。8月16日(农历七月廿二),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了岔道城,城里早就被劫掠一空了,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合适地方,只能在西瓮城的关帝庙内坐了一个晚上。按着老佛爷的说法,“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想想至高无上老佛爷在一个漆冷的秋夜与光绪皇帝在一座破败的关帝庙里,挤在一条板凳上背靠背地坐了一夜,真是历史对老佛爷莫大的讽刺。
岔道城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有这些名人、逸事,岔道人本身勇敢、仁孝的性格也给岔道带来辉煌的一笔。曹铨救父的故事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事例。延庆地处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交融过渡地带,明代曾多次遭受北方少数部族的侵扰。仅嘉靖一朝,鞑靼就曾八次入寇到延庆地区进行抢掠。有三次这些少数民族围困京师(北京),京师震动。而岔道正处于长城防线的关键部位。据明《隆庆志》记载,“曹铨,岔道人。其父曹二。虏欲执之,铨勇斗以救之。父得免,铨死焉。”这件事也许就发生在其中的一次北虏入侵中。曹铨看到自己的父亲被敌人抓住了,勇敢地去同敌人搏斗,用自己的生命救回了父亲,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岔道城的美还在于其特有的山水环境,“岔道秋风”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延庆八景”之一。每到秋季,站在岔道城楼,满山色彩斑阑,秋风飒飒扑面而来,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明代重建隆庆州的兵部尚书赵羾曾在《秋道秋风》一诗中写到“历尽羊肠路忽通,山村摇曳酒旗风,烧原飞净荻灰白,落叶飘残锦树红。”对岔道城的地理形象,秋日绚丽多彩的风景进行了形象的描绘。
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岔道城的历史地位逐渐被人们遗忘。城墙坍塌,城壕湮灭,民居被改建,很难让人再联想到岔道城昔日恢宏的景象。2001年以来,市、县文物部门开始投资对岔道城城墙进行抢救性修缮,岔道村也积极筹措资金,出台奖励政策对城内的古街道、城隍庙、关帝庙、衙署等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基本上再现了岔道城的历史轮廓和风貌。2006年岔道还被评为北京市首批最美乡村之一。
如今,每当行走在岔道这条链接历史和今天的古道上,不时让人联想起它昔日繁忙的景象和战争过后的萧条场景。岔道堡虽小,但它却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朝代更迭、时事变迁,见证了延庆发展变化的每一幕。岔道正用它那深邃的目光,迎接着每一位来访者,向他们讲述自己辉煌的过去。随着国家逐步向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延庆打造“县景合一”的国际旅游休闲名区的步伐不断加快,岔道必将焕发出新的色彩和活力,岔道的明天会更美好。



本帖由 nobody2013-04-03 14:13:03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八达岭之藩篱——岔道 【nobody】2013-04-03 14:13:03 [9151] (8K)
     去年去岔道,城中已是人去城空了 【野人老J】2013-04-07 14:38:47 [9244] (32)
       是违背经济规律和文化规律的创举。 【nobody】2013-04-07 19:55:52 [9017] (无内容)
     学习了,谢谢范所! 【火箭人】2013-04-07 01:17:57 [9062] (无内容)
     觉得八达岭滑雪场上旧长城若与岔道长城相连或与唐代张说长城有关 【山海关李亚忠】2013-04-04 01:50:56 [9274] (无内容)
     岔道城的住宿太贵了,条件还很一般 【大鹰】2013-04-03 23:13:19 [9342] (52)
     认真读了,不错!满酒一碗! 【积雪庐】2013-04-03 20:37:40 [9187] (无内容)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080149173736572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