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在董耀会博客转载《2012年〈万里长城〉杂志主要内容》后面的评论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在董耀会博客转载《2012年〈万里长城〉杂志主要内容》后面的评论

李亚忠

丹东虎山是《史记"朝鲜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的通往朝鲜的战国燕长城,而不是明长城。
其全为自然石块加土即毛石土筑,底宽2-4米,残高0、8-1、2米,无条石城砖块石灰缝,其北村庄也称“老边墙”。而明初洪武十四年所修山海关入海明长城就是新边,明长城没有“老边墙”可言,凡“老边墙”都是明代以前的旧长城。
现在丹东虎山的1200米条石城砖块石灰缝假“明长城”和与山海关“天下第一关”一样高大的城楼是1992年开始从西安不远万里拉去城砖垒砌的,为丹东虎山上所从来没有,也为2000里明代辽东防线上所从未有过,为近年来长城旅游开发中的造假之最,也是山海关明长城东部起点的“李鬼”和“模仿秀”。也就是说,丹东虎山原战国燕长城上根本就无灰无砖无条石块石,现在上面这些东西全都拆扔远远的去才是原貌。
而1993年教科书中仅据此1200米新修的假“明长城”,就把600年来的传统说法“明长城东起山海关”给改为“东起鸭绿江”也是错误的,也应该坚决予以纠正。以还中国东部长城修筑史以历史本来面目,还山海关明长城东部起点以历史本来面目。
所以,丹东虎山因为是通往朝鲜的战国燕长城而可以称为是我国长城的东部起点,但却不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还是今山海关。
详情可参看笔者《历史在继续被随意篡改——关于应维护山海关明长城东部起点历史地位的考察报告》网文和2003年新华社据此文而发的全国全世界通稿《民间考古有新说,明长城并非东起鸭绿江》。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2012-06-17 22:29:43发表


前辈...我还是有话要说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因为我的专业的缘故,对于考据这方面我有些敏感。

第一,您说:“《史记"朝鲜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这段文献我没查过,但是我相信是真的,不过您据此得出虎山长城不是明长城却缺乏逻辑。史记是什么年代的,明长城又是什么年代的呢?另外,如果此处是燕长城,明代在此基础上翻修了,那为什么就不是明长城了呢?比如说我买了一个房子,我把它装修了,它难道还不是我的房子?
第二,您说其北村庄也称“老边墙”,对于今人来说,就算是清朝的遗迹也可以用“老”来形容。如果说据此就说此长城不是明代的,那么“老北京”指的是哪个年代的北京呢?
第三,我觉得您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面对这样严肃的问题,坊间的态度只能作为佐证而不能当做证据的。根据老百姓对长城的叫法就判断长城的年代实在不能让人信服啊。

您作为一个山海关人弄清家乡的历史是正确的,但是您不能因此否认了别的历史啊,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是不是也可以说山海关的长城也不是明长城,而是金长城,咱们都错了呢?
另外,如果您认为虎山长城是燕长城您一定要拿出证据的,就比如说断定某长城是秦长城我们发现了秦代的铁杵,我们断定虎山长城是燕长城最好也发现个什么。
而您一口咬定虎山长城不是明长城的证据似乎只有虎山长城的建筑形制,但是,特例是否是允许的呢?虎山长城面对朝鲜,和自己的属国如果还要建一条“马其诺防线”我们的祖先是否也太没自信了呢?您在文献中找到了所谓虎山是燕长城符合“至襄平”的记载的,但是没有任何发掘作为佐证,单单一划就给出了结论,我们专业的考古人士一辈子的结果都是假的都是为了迎合什么,都是为了讨好什么,对他们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

历史的侵蚀,会让很多东西失去颜色。清朝又有扒墙的前科,所以我们面对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真的要慎重啊!
最后我想说,您作为前辈您的文章我都拜读过,您在长城吧和百度发的帖子我也追踪过。我赞叹您的研究和学问,作为后学我确实有些浮躁,不过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要把长城的历史问题总联系到地方税收、旅游以及专家是否错了,谁是否对了的问题呢?
我们不迷信权威,但是我们呼唤事实。

我们辽宁因为很多原因历史本来就不多,这不多的历史更要严肃对待啊!



本帖由 AndyLee2012-06-17 23:38:08发表


辽东的历史确实是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史记·朝鲜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应将‘障塞’即长城修筑到今朝鲜清川江一带,即《魏略》所记载的‘满番汗’)。秦灭燕属辽东外缴。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今朝鲜大同江)为界属燕”。
《魏略》:“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为王,欲东略地。朝鲜侯亦自称为王,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其大夫礼谏之,乃止。使礼西说燕,燕止之,不攻。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今朝鲜清川江一带)为界,朝鲜遂弱。及秦并天下,使蒙恬筑长城,到辽东(今辽河东岸三岔河北岸)。时朝鲜王否立,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及汉以卢绾为燕王,朝鲜与燕界于浿水(《隋书·东夷传·高丽》:‘都于平壤城,亦曰长安城,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即今朝鲜大同江)”。
晋《太康地理志》:“乐浪遂城县有碣石山,长城所起”。即汉高祖刘邦时将燕修至朝鲜清川江的“辽东故塞”长城又接修到朝鲜大同江的这段汉长城的东部起点。

所以,经今丹东虎山通往朝鲜的战国燕长城有上述诸多明确记载,一直到朝鲜“满番汗”即今清川江一带都已经是燕将秦开所拓展过来的燕国版图了。燕国在这一线修长城并不是“虎山长城面对朝鲜,和自己的属国如果还要建一条‘马其诺防线’我们的祖先是否也太没自信了呢”?而是虎山南至今朝鲜清川江一带已经都是燕国的“辽东”地区了。所以,燕国才要将已经修至“襄平”今辽阳的战国燕北界长城接修到今朝鲜清川江一带,汉初又接修到大同江。
而经丹东虎山一线通往朝鲜的战国燕长城并没被明代“翻修”过,还只是“自然石块垒砌”的原貌。如果被明代“翻修”过,即使还是用自然石块,其规模也要比现在所能见到的遗存大得多。更何况明代长城已经都像现在新修的丹东虎山假明长城一样是已经用条石城砖块石灰缝了呢?清代再扒长城,条石城砖块石灰缝这些残迹总是会都有的,或砌城郭民宅,或散落于长城上下。而这些却全都没有丝毫痕迹。
所以,假的就是假的,是怎么也弄不真的。
而“其北村庄也称‘老边墙’”,与今人更是毫无关系,而是清代就已经弄不清楚的事情了。《清全史》记载明代嘉靖二十五年:“ 置江沿台堡、九连城,则老边墙之筑,必在此时”,已经只是猜测了。
刘谦先生《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一书中的明代《全辽志·障塞图》和《辽东镇防御图》中的江沿台堡都是在鸭绿江边九连城北侧的叆河西岸的,与叆河东岸的“老边墙村”和虎山一线的“老边墙”也毫无任何关系,并不在一线。而且明代海平面比现在还高4米,江沿台堡、九连城和隔叆河相望的老边墙村、虎山一线也更是“汪洋相隔”之势,根本就不适合做明代防线,怎么会去修背水长城,而不是用泱泱叆河做天然防线呢?所以,明代的防线在叆河西岸的江沿台堡、九连城一线。而这一线也只有城堡,而没有长城遗址。后又向东扩至宽甸、长甸一线即“新疆六堡”,更不用虎山一线了。
所以,辽东历史不是不多,只是是原貌才好。而这方面的研究也确实是还很需要深入研究弄清楚的。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2012-06-18 11:27:15发表


我还是有疑问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第一,您所列举的史书只能证明那里存在燕长城,并不能证明没有明长城
第二,您前面说北村叫它老边,后面又说不可考,那到底是有没有这个叫法呢...
第三,我所说的属国指的是明朝时期,我的意思是明朝翻修长城没有必要那么隆重,另外就算是不用您所谓的高规格修筑也不是不可以的啊,长城并不是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公认的啊



本帖由 AndyLee2012-06-18 21:56:30发表


有疑问是好事但要会认真思考问题才好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第一,您所列举的史书只能证明那里存在燕长城,并不能证明没有明长城 ”——

等你多看些明长城和明代以前长城就知道明长城或明代辽东边墙都是什么样的了。现在专家们只承认丹东虎山有明长城,并不承认那里是燕长城或有燕长城。

“第二,您前面说北村叫它老边,后面又说不可考,那到底是有没有这个叫法呢...”——

虎山北面10里左右的村庄就叫“老边墙村”,还曾经有“老边墙学校”。你说对现在人来说很多事情都可以称老,我说清代对这条老边墙就已经弄不清楚了,就说明代修江沿台堡和九连城时,“而老边墙之筑,必在此时”,就只是猜疑了。因此,那老边墙是清代都弄不清楚什么时候修的古长城,与你说的现代人认为以前的就是老的说法没关系。

“第三,我所说的属国指的是明朝时期,我的意思是明朝翻修长城没有必要那么隆重,另外就算是不用您所谓的高规格修筑也不是不可以的啊,长城并不是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公认的啊”——

明朝如果修虎山一线长城应该是防东北后金的,而不是防东南朝鲜的,和属国不属国的没什么关系。
明代韩辅“筑边垣,起广宁(北镇),至开原”和熊廷弼在辽东“通计挑筑过壕墙六百八十五里”往往都是两面有土墙和中间几里一座砖墩台或只是壕沟的,而且地名至今还叫头台子二台子七台子龙凤台韭菜台等等的,就是没有叫老边墙的。其建筑格式与丹东虎山和老边墙一线是不一样的。老边墙一线的古长城显然是并没被明代修复利用过的,因此还保留着战国燕长城那种已经似有似无的状态的。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2012-06-19 01:02:21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1.0458559989929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