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金界壕所见》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金界壕所见》
金朝是北方女真人建立的政权,为防止北部、西部蒙古部落对其的冲击,金朝沿蒙金习惯边界陆续开挖了数道壕堑,并原地取土,于壕堑之上筑起土墙。
这个巨大的工程断续进行了六十年许,长约数千公里。该界壕由东部的黑龙江向西部的内蒙古延伸,至黄河与当年西夏地域相接。界壕于外蒙古、河北北部亦有涉及。
金代史料中将此军事防御设施称之为“界壕”,有时出现“壕堑”字样,后世部分史料亦称为“长城”,现代固定为“金界壕”。
笔者以为,称作“界壕”更为贴切。金界壕的形制与功能和其他朝代建筑的长城大致相同,现在有人将其称为“金长城”亦不为错。
金代是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政权,并非华夏正溯,大众对金代的历史因此陌生,金界壕似乎更显遥远。
近两年,我和长城挚友在内蒙古正蓝旗、太卜寺旗、河北康保一带实地探寻金界壕,对其有了直接的体验。
数年以来,有研究者对上述地段金界壕的真实性产生了不同看法,出现了疑似北魏长城说、疑似秦长城说。
笔者以为,北魏长城在大同明长城之北,向西至内蒙古清水河一线依山修筑,其位置当介于金界壕与明长城之间。尽管秦长城早于金界壕千年,然笔者于各处所见秦长城,无论墙体抑或墩台仍宽大高耸如昔,城障密集,其势惊人,尽极王者之气。权威性结论尚未否定之前,我们应继续称其为金界壕。
笔者在内蒙古太卜寺旗西南海日图村以西接近康保县地域,寻找到一段因无农耕而保存相对完好的界壕,遂在该段数公里范围内进行了细致观察。
该段界壕于金代属西北路,地貌为草原山地相间,界壕多建于北部山下草原平坦之处,概有如下情形:
其一、所见区域内,界壕走向为直线,符合金代史料“盖以壕堑取直线”的记载。与其他朝代长城依山顺势走弧线的情形相异。
其二、界壕中间为墙体、内外两侧开挖壕堑。外侧壕堑似乎更宽。壕堑目测宽六米许,当年修筑时还应更宽。明代嘉靖年,山西宣大总督翁万达、怀隆兵备使江东、张镐对壕堑规定的尺寸是:上宽二丈、底宽一丈五、深二丈。其或可与金界壕互为参照。
其三、墙体残高二米上下,宽四五米,似有夯筑痕迹,其内无碎石填埋。
其四、墙体附有望台。望台亦可称为马面,金代有时对此类瞭望建筑泛称为“烽堠”。其间距目测为一百五十米至二百五十米不等。其他地段界壕亦有望台,然损毁较重,已不清晰,有些望台消失殆尽,不可辨认。通过对该段界壕形制的观察,可判断出其他地段界壕当年的情形。
其五、望台向墙体外凸出约三四米,略高于墙体,修筑时应呈方形圆角。壕堑环绕于望台外侧。
笔者以为,于墙体内侧开挖壕堑,即可再次设险成障,增加马匹通过难度,又可原地取土修筑墙体。许多地段界壕背山而筑,夏秋时节山水下冲,直接威胁墙体,此时墙体或可成为拦水坝。而于内侧开挖壕堑可及时泄水,墙体免遭因浸泡、冲涮而出现垮塌的危险。明代亦在一些夯土长城内侧开挖壕堑,并明确指出是为泄水而建。二者功能应大致相同。
界壕属军事防御设施,当于内侧建筑城堡以供兵士驻守。同秦汉北魏隋明等朝代建筑的城障、戍堡、堡城相同,金代在界壕内侧亦相间筑有城堡。按金代史料记载,可称呼为“边堡”。
金界壕防线漫长,一些地段漫无人烟,边堡间隔因此较远。其建筑位置当选择在内外通行道路之处。
笔者与长城挚友在近百公里的区域内追寻到四座边堡,均建筑于界壕内侧。由于年代久远、历史断档、人烟凋落等因,致堡名失传。当地农牧民对草原上情况不明的城堡习惯称为“古城子”。古城子的建筑年代,当与界壕建筑年代相当。
笔者根据地名称呼该四座城堡为:老黑城土城子、马蹄沟土城子、五间房土城子、古城滩土城子。
其中,五间房土城子与界壕相距最近,估约五十米;古城滩古城子距界壕最远,间隔一缓山,相距二三里。
查秦汉南北朝隋宋明等朝代建筑的长城,大多遵循“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的古训,在条件许可时,会将长城与山川等地险紧密结合,以图控险要、抢高点。
而金代却将界壕规划于山下草原平坦之处。界壕必须上山之时,亦会选择在两山之间平缓处通过,而并不主动上山抢占山脊制高点。有时外侧地势竟会高于界壕。
笔者分析,界壕选择在草原建筑,即省工省时,又可原地取土筑墙,终极目标为阻挡蒙古骑兵越界即可。而大山顶部一般为石质,无法筑墙。若于山下搬运黄土,沿山脊蜿蜒修建,会距离倍增。金代疆界极大,而北方人口稀少,金代史料曾载:“当令所徙之民,始逐水草以居,分遣丁壮营毕,开壕堑以开边”。由此可见,为开挖壕堑,已出现逐水草而居的情形。界壕如此修筑,其意图当为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
目前笔者只观察到很短一段金界壕,上述议论只是局部所见,不能代表大部界壕情形。热盼其他友人能够发帖,本人随时恭候,聆听高论。
图片:
1、笔者与挚友探寻金界壕的大致地域及边堡位置
2、搜狗地图显示的金界壕大致地域
3、金界壕“盖以壕堑取直线”
4、金界壕的墙体、壕堑及望台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11-09-24 22:32:35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1858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1858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1858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18583.jpg



本帖由 诗书2011-09-23 20:44:18发表


这样的图文应多发,有借鉴价值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绝地2011-09-28 08:49:21发表


拜读了!为您服务的帖子非常重要!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满洲里、呼伦贝尔、阿尔山、莫力达瓦、阿荣旗、扎兰屯、东乌珠穆沁、克什克腾旗一带的金长城(金界壕)我和秦力、都市丽人都看过了。并把太仆寺旗向西到康保县、化德县的一段也看了。在思考中。



本帖由 司令2011-09-26 22:06:43发表


极为重要!我正在恶补文化课,想从中搞明白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11-09-26 22:46:13发表


来晚了~~~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刚从鞑靼的魔掌中逃出来~~~~

恭喜大先生和某先锋官夺取金人阵地!!大大地给先皇出了一口恶气!!

太向往了,金界壕一直是鄙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啊,无奈车不行,也找不到......

老规矩,问题如下:

1.望台之间距离如此之长(250米),在纯冷兵器时代,有何作用? 大先生感觉金界壕的望台也有传烽功能乎?

2.金界壕一律向北,看的出那个时代各民族都对蒙古人有深深地恐惧,而对南部的汉人透露出极大地蔑视. 先生考证过这里具体的年代么? 对标宋史的话,大约是什么年代?

3.大先生说,金明边墙内侧挖壕,是为了泄洪,学生在辽东也看到过类似边墙(下图). 但是在紧邻边墙的地方挖沟泄洪,那不是更容易冲毁边墙的根基么?? 感觉泄洪说有些矛盾. 您现场看的壕沟距离边墙距离多少?

4.当地民风如何? 危险否?

5.小型车辆(夏利..)能否涉足此地?

















被征服的城市, 繁华依旧; 征服者的领域, 一片荒芜....令人感叹!


















本贴最后一次由八两饭修改于2011-09-24 15:12:17



本帖由 八两饭2011-09-24 15:10:13发表


这个……这个……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你的问题很好回答,又不知从何说起。
1、既然称望台,自然有瞭望传警功能。金代虽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但吸收了华夏文化,也有烽堠传警设置。
2、金界壕大约在公元一千二百年前后修筑,这时华夏正溯当为南宋。
3、关于内侧壕堑,泄洪只是功能之一。从照片上你可以看到,壕堑之上就是墙体,没有距离。如果没有壕堑,墙体就会成为拦水坝。
4、当地民风?那里基本看不到人。如果一定要找人,你可以积极去寻找羊倌,他会热情的给你提供当地情况。越是偏僻地方,人们越是淳朴。
5、夏利没有问题,一定要多问路,只要不下雨,走大路土道都行,找到界壕就把车停在路边,徒步进发。越野车这时可以向深处进发。
另外,听说饭军财务紧张,食不果腹,孤身单衣,已经准备撤销番号了,我看就不要搞什么行动了。



本帖由 诗书2011-09-24 20:07:10发表


恩,的确食不果腹多日了....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撤销番号许久了, 不管饭的饭军, 早就散了....老杜自己谋个山头, 还被西北来的一伙汉子歼灭在沿河城了....















本帖由 八两饭2011-09-24 21:04:52发表


老杜已被疗伤后释放,现在干的正欢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11-09-24 21:18:27发表


补图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8482610.jpg



本帖由 八两饭2011-09-24 15:11:01发表


这个是壕堑,如果外侧是墙,可称作拦马墙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11-09-24 20:11:15发表


俺对第一段的一点儿意见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1,金界壕遗迹的现存地,您提到了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和蒙古国,遗漏了俄罗斯。

2,您所说的开挖壕堑并原地取土筑墙,无疑是通常所见方式。但是现存的一些线段明显是改筑前朝旧边,甚至是干脆借用原有老墙,因此该构筑物其实是以新开为主,改筑袭借为辅,连缀而成。



本帖由 为您服务2011-09-24 10:24:04发表


您说的俄罗斯,是否额尔古纳向西出境那部分?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一根儿筋2011-09-24 10:34:16发表


意思是这意思,但是我觉得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意思是这意思,但是我觉得用“额尔古纳向西出境”来描述不是最准确。以中国为本位,这一段是从陈巴尔虎旗的红山嘴出境,西行至满洲里市东北的无名地复入境内——这么说大概就没争议了哈。呵呵。



本帖由 为您服务2011-09-24 17:54:13发表


老为所述情况完全赞同,向您学习!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关于前朝旧边,您指的具体是……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11-09-24 10:35:40



本帖由 诗书2011-09-24 10:33:46发表


利用前朝旧边的所指和例子: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在武川县有一段是袭借汉外长城,为了迁就这段旧边,线路两度折返,迂回出了个z形。

在太仆寺旗有一段是利用北魏长城旧边改筑。

在围场县有很长一段被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利用燕/秦长城旧边改筑。

等等。

除了利用前朝,其实还存在利用本朝,也就是新边用老边,金界壕自己利用自己的情况——例如莫旗-阿荣旗-丰宁县-科右前旗的这一路的大多数线段是新边利用老边,其中有的是袭借,有的是改筑,也有的段落是在旧壕旁边又加修新壕,形成了两重壕堑与界堤(简称双壕双墙也没啥不行)。



本帖由 为您服务2011-09-24 17:39:58发表


明白了,多谢!我对金界壕还是比较陌生的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11-09-24 20:07:59发表


古城子远眺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1、老黑城近景
2、马蹄沟近景
3、古城滩近景
4、正在以该种中方式通过草原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11-09-23 20:53:05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2357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2357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2357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23573.jpg



本帖由 诗书2011-09-23 20:52:37发表


是电网?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小虎2011-09-24 09:30:55发表


这就是普通的铁丝网,羊圈偶尔使用电网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11-09-24 10:36:44发表


诗书够累的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诗书辛苦了



本帖由 老狄2011-09-23 21:14:06发表


话里有话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话里有话 哈哈



本帖由 一世无城2011-09-24 08:13:25发表


老狄现在越来越神秘了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11-09-24 09:13:08发表


呵呵二位想多了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我就是看诗书这么钻铁丝网确实辛苦,开句玩笑而已,没啥神秘的



本帖由 老狄2011-09-25 16:54:20发表


古城子谷歌卫图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1、老黑城古城子
2、马蹄沟古城子
3、五间房古城子
4、古城滩古城子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2139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2139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2139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11/09/13167821393.jpg



本帖由 诗书2011-09-23 20:48:59发表


没想到卫图上如此清晰!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一根儿筋2011-09-24 10:29:22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096979141235352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