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老普:我收集的有关“飞狐古道”的资料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以下是我收集编存的有关“飞狐古道”的资料
东巡碑引起的西巡记 之四 飞狐道
3月5日上午11点半,我们告别涞源县城,向北踏上著名的飞道。
关于飞狐道,古代文献中经常提到,现代研究者也各有所见,但是未曾亲履,读来隔靴搔痒。以我所知,对飞狐道资料整理最细的是严耕望先生,他在《唐代交通图考》第二册第四十三篇“太行飞狐诸陉道”里,详细地排比了历代有关飞狐道的论述。可惜严先生没有到过此地,纸上谈兵,不免失之穿凿。
对于“天下巨险”的飞狐道,我们早已神往。在涞源县打听和研究的结果是,由县城向北,经飞狐道至蔚县城关,全程70公里。宽泛地说,这70公里(140里),就是飞狐道的长度。这和古人的各种说法是吻合的。但是,真正艰险难行的一段,也就是飞狐道得名的一段,是哪里呢?我们同意本地人的说法,是涞源与蔚县接界的黑石岭和蔚县境内的“四十里峪”。四十里峪,是从黑石岭北麓的岔道村算起,到北口村结束,长约40里。从北口到蔚县城关,是30里。从涞源县城到黑石岭北麓的伊家铺,是50里。从伊家铺上山,翻阅黑石岭,到达岔道村,是20里。这样,从涞源到蔚县,全程一共140里。
这140里,我们共用了两个小时多一点。其中,从伊家铺爬上黑石岭再下到岔道,用了将近一小时,走“四十里峪”,用了整整一个小时。这个时间分配,就显示了道路状况。当然,如果不是积雪太厚,走四十里峪可以节省一半时间。
现代公路避开了黑石岭,绕行东边的上庄、草沟堡一线,穿山越岭,成为沟通保定地区与张家口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即207国道。60年代以前,蔚县县城曾经从旧蔚州镇迁到西合营,便是为了迁就现代交通的变化。但是古人不能如此不计成本地绕路,更不能不考虑上山之前与下山之后要尽可能地靠近水源,而飞狐道最直接、最便捷,翻阅黑石岭的艰难,便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了。
涞源与蔚县间的明清驿铺,指示了古代飞狐道的路线。沿着驿道,现代交通网络也保留了一条沙土山路。我们就是要经此山路,沿途瞻仰古代的飞狐道。
从涞源向北,经金家井、留家庄、团圆、瓦片、伊家铺,道路从洪积平原进入山谷,到达满眼红褐色的红沙岭。由此上山,偶尔也能遇见运煤的卡车。这些卡车从蔚县运煤到涞源,不走207国道而走危险的飞狐道,大概是要避免交费吧。民生不易,于此可见。
盘绕上山,很快看见山上积雪不浅。到达一个山头,眺望群山,胸怀壮阔。太行山中绮丽与雄伟的景色,往往并存。比如黑石岭南坡这十多里之间,山巅平展如原,而数百米高的悬崖又把山原切割得峻险无比。对面的山崖看不到底,山谷的深度竟是无法猜测。大雨手挥地图说,怪不得呀,怪不得地图上这一段看着奇怪,原来山顶是如此开阔平坦。回望我们从涞源来此的道路,掩映在群山之间,然而下切的山谷还是十分清晰。
接下来,我们要爬上黑石岭主峰。山路盘旋往复,却一直在山顶的开阔地带,视野良好,远山明媚。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卷三九宣化府山川门黑石岭条,说黑石岭“石黑色,势绝险,明嘉靖中始筑城戍守”;卷四十古迹门有黑石岭堡条,说黑石岭堡“在蔚州东南黑石岭上,接广昌县界,明正德三年筑堡,周二百四十步,本朝设把总驻此”。
黑石岭的黑色山石,因为雪的覆盖,我们没有什么印象。可是说黑石岭上筑有城堡,我们一点也不曾注意。车过黑石岭顶峰时,寒风呼啸,我们没敢在车外多活动,但一路所见,似乎不大可能在山上筑堡。我怀疑这里的“山上”,其实是指山北的岔道村。明清防守飞狐道,所守的是四十里峪的两端,即北口和岔道。岔道得名,便是由北而南,走完四十里峪之后,既可以选择南行越黑石岭,也可以选择东行绕道大宁和曹庄子,走现代207国道,正是道路的分岔口所在,得名岔道。而古代戍守黑石岭,实以此处为最宜。如果筑堡山顶,不仅交通不便,粮米艰难,而且水源也是问题。当然,我们在岔道村没有停留,未曾调查古堡问题。
黑石岭是桑干河与拒马河的分水岭。从山顶往北,沿着一条干涸的古老河谷下山,很快就到了岔道。从岔道向北,是古人所说的“飞狐谷水”,也就是飞狐峪、四十里峪。这四十里间,山谷急速沉降,而两侧的山峰却峭直挺拔,狭窄而不见间断,用“一线天”来形容,绝不为过。壁立陡峭的山峰,基本在100米以上,山谷的宽度,却在20至60米之间。越下山,河谷就越宽,而两山仍然高耸入云。身处其间,大感震撼。
山上积雪并不太多,但是山风却把积雪都搬到了山谷之中。道路覆盖着白雪,有的路段,积雪还相当厚。卡车走过之后,有些地方积雪变冰,相当滑。急剧盘旋的公路加上冰雪,使驾驶变成危险的工作。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个小时走这四十里下山的道路(从岔道开始,新铺了柏油)。山风大作的时候,山谷间的积雪飞扬起来,在道路前方形成一个又一个的雪雾,令人想起古小说中描述过的妖魔之域。
据光绪元年修成的《广昌县志》卷一记载,明代杨嗣昌写有《飞狐口记》,对飞狐道的险峻和奇丽大大地描写一番。他写道:“山则如两翼分张,皆北向,而色紫黯如古铁,形竖削如指掌。残雪著肤,薄者如傅粉,滑者如凝脂,玲珑者如刻玉……左右山忽卓地起,如千夫拔剑,露立星攒……噫,造物者以何工鬼而为此山于此地,将为中外之限欤?何待中国之褊也?以为游观之美欤?”知县王化难有诗云:“四十飞狐峪,中留一线天。黑山迎马立,黄草与云连。涧冷鸟难下,林深虎暗眠。风来鸣两岸,行路应愀然。”他们描述的都是冬春之际的景象,与我们亲身经历竟然完全相合。
《广昌县志》说飞狐道“巉岩峻坂,商旅维艰”,“两山峭直如壁立”,不亲履其地,对这些描述总是难免怀疑。县志又说:“宣大入中原,有二门,居庸直其后,紫荆当其前。由后必于鸡鸣,由前必于飞狐,即黑石岭也。”这个概括基本上是正确的。当然,不同时代,道路的选择会有差异,比如北魏时候,从代北到涞源,就很少走飞狐道,而主要走灵丘道;从涞源进华北平原(定州和冀州),不走紫荆关而走五回道。这是特殊情况,总体上还是在这一地带出入。所以严耕望先生把五回道、灵丘道笼统地称为飞狐道,也不是全无道理的。只是涉及具体问题,一定要解析明白,不可囫囵了事。
这条四十里长的道路,我们把车速控制在时速20公里以内。一小时后,面前河谷忽然开阔,左右两山低伏下去,终于出山了。山口的村庄,就是北口,这在古代应当是军事上的要害之地,现在也还看得出来有很多清代建筑。这里气温明显高于山谷之内,路上积雪都化为泥浆。出了北口村,回头望见东西一线,恒山高耸,山上白雪映日,气象十分豪迈。向北眺望,是恒山北麓的山前冲积、洪积地貌,巨大的坡地,向壶流河河谷倾斜过去。而三十里外,就是古老的蔚县,那就是飞狐道的北端。
另一段收藏(摘自《北京晚报》2002 5 16)
太行第六陉---飞狐陉
......飞狐陉与其他一溜排在太行山东南的陉道不同,独自在太行山西北角,位于蔚县南13公里处恒山的一段---翠屏山大裂谷里。
翠屏山大裂谷北头有个叫“北口”的小村,既扼守飞狐陉北口之飞狐关遗址。关城已无存,到边还有一古老的敌台耸立。眼下此道还无公交车。可从蔚县打车过来......前行到陉内的岔道村时,你会看到有条极难行车的土路岔道,离开主路沿此岔道走进去,经大宁小村,翻过大山,可到曹庄子村公路边,再搭去涞源的车...(从文章的描述中推断,作者可能是徒步走过这段的)
本帖由 老墙迷 于2003-08-01 00:10:40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 穿越飞弧古道(案1) 【老普】2003-07-31 17:55:05 [1965] (3K)
○ 两天不够用 【老郑】2003-08-01 09:40:42 [2031] (242)
■ 多谢郑老师指导 【老普】2003-08-01 10:11:03 [1889] (387)
■ 上次去时下雪 【老郑】2003-08-01 13:36:18 [1855] (232)
■ 谢谢郑老师,照片已经收到!谢谢! 【尚方】2003-08-01 16:42:29 [1843] (无内容)
○ 致老普:我收集的有关“飞狐古道”的资料 【老墙迷】2003-08-01 00:10:40 [3000] (6K)
■ 收到,多谢,老弟不去吗? 【老普】2003-08-01 09:36:17 [1802] (无内容)
○ 我报名。没车。其他装备全。谢谢!:) 【阳关三叠】2003-07-31 23:17:17 [1903] (无内容)
○ 老普…… 【尚方】2003-07-31 22:15:30 [1869] (70)
■ 请问老普…… 【尚方】2003-08-01 08:31:18 [1891] (250)
■ 真是老当益壮啊 【老普】2003-08-01 09:52:34 [2003] (516)
○ 老普:走马蔚州 2003-02-05 [多图] [网址] 【转帖】2003-07-31 19:06:28 [1919] (无内容)
○ 蔚县地图,太牛了,觉得两天时间都不够 【老普】2003-07-31 17:53:21 [2091] (26)
○ 很吸引人 【狄仁杰】2003-07-31 16:53:36 [1820] (18)
■ 是的,真正全程穿过这条古道的资料几乎为0 【老普】2003-07-31 17:02:50 [1870] (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