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踞虎关”辨析(六)司令、诗书合创之 庐主以图助之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踞虎关”辨析(六)
六、明代尚未出现“踞虎关”
明代长城诸城堡间级别各有不同。凡通道宽阔、外敌易拥众深入处,防守兵马自然众多,驻扎城堡官员级别相对较高。上文介绍,横岭所辖十四口,其通道向内最终全部汇入横岭平川,此地当为极冲。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俺答率数万虏骑由白羊、镇边、横岭、古北等处出边,横岭城级别因此不断提高。
横岭口城创筑年代,《西关志·居庸巻之一·城池》有明确记载:“横岭口城,弘治十八年(1505年)建立北城一道,正德八年(1513年)添修南城一道,共为城堡一座。东西跨山,南北当两山之冲。长五百二十丈,铁门三座,水门两空,敌楼二座,闸楼一间,吊桥一座,护城墩二座”。由上文可知,横岭城初创于弘治十八年,正式形成于正德八年。
嘉靖二十二年(1544年),横岭城得到扩展,设把总驻防。《明实录北京史料·嘉靖二十二年》“二月癸卯……立石儿、火石岭、牛膝谷各置守卒,分建营房四十间以居之。创横岭敌台及楼一座,增葺官厅一所,以居把总官。置城内营房一百五十间,凿井四,计用工料及行粮折银共六百八十两有奇,取抚按及兵道赎锾供费”。
此时横岭尚未建立粮仓,防守官军所食之粮须由镇边城粮仓供给。《明实录北京史料·嘉靖二十二年》:“二月癸卯 兵部复顺天抚按官会议,前御史桂容所陈防御白羊、镇边、长谷等城事宜,条议所行者:横岭要害,宜如长谷、镇边二城,募军足三百二十九名,就食镇边仓之粟稽核为便”。长谷城便为长峪城,又称为常峪城,在横岭城东,相隔一山。白羊城在常峪城东,相隔二山,因修水库被毁,只遗山上残墙。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横岭城由守备驻防。《明实录北京史料·嘉靖二十九年》:“十月戍寅 论古北口失事将官罪。革守备赵承宗、把总杨继武,任管操千户韩晋卿等八员降三级,黄花镇副总兵刘通等五员夺俸二月,高崖口千户焦琮等五员、横岭口守备何镇等八员及居庸关指挥周世官,各提问戒饬准赎有差”。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横岭城升格为参将驻防。《明史·志第五十二·职官五》 :“嘉靖三十八年,裁副总兵,以提督改为镇守总兵,驻昌平城,听总督节制。分守参将三人,曰居庸关参将,曰黄花镇参将,曰横岭口参将。游击将军二人,坐营官三人,守备十人,提调官一人”。
横岭城创筑、驻防脉络清晰,火石岭乃下辖十四隘口之一,而独不见“踞虎关”城堡创筑、驻防之记载。
查明万历年《四镇三关志·昌镇形胜》,亦无“踞虎关”相关城堡之记载。昌镇各路城堡共十一座,全部原文如下:
“巩华城一座:内有行宫,景泰元年建。
镇边城一座。
横岭城一座:弘治十八年建。
长峪城一座:正德十五年建。
白羊口堡一座:景泰元年建。
居庸上关城一座:永乐二年建。
八达岭城一座:弘治十八年建。
黄花镇城一座:景泰四年建。
渤海新旧营城二座:嘉靖二十七年建。
南口门堡城一座:永乐二年建。
岔道堡城一座:八达下极冲,为居庸要害,隆庆五年建。”
“踞虎关”并未建筑关城,无屯驻兵马条件。环视周边,以南七里处只有横岭一城最为接近。
“踞虎关”出入通道为一小路,乃由火石岭沟底分出岔路,单骑牵马可上。而如居庸关之关沟、古北口关之潮河川可容万马通行,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笔者查阅《明实录》等史料,对该关无任何记录。如创筑城池、后勤保障、军官任命、招募兵勇、春防秋防、公文上疏等。明代兵、吏、户、工等部从未涉及有关“踞虎关”之文书,而横岭城则各类史料完备详尽。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定“踞虎关”不在各部册籍之中,实乃无中生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使用“谷歌”卫星地图测量,“踞虎关”与火石岭口之间直线距离为143米,长城墙体实际距离为153米,可见二者相距极近。
同一地点出现两处隘口,笔者游历长城多年,此种情况绝无仅有。
“口”是最小的军事建制,有固定编制的军人把守隘口和守瞭墩台。
《西关志·居庸卷之二·军马》记载:“火石岭口,军九名”。
《西关志·居庸卷之二·墩台》又载:“火石岭口东山墩,离关一百里,冲要,军四名”。
东山墩在火石岭口东侧山顶向北探出。实地勘验并使用“谷歌”卫星地图测量,东山墩与火石岭口直线距离为357米。沿长城行走为475米。二者相距极近。
此时隘口防守官军共有十三名。即有军人驻扎,就须有后勤保障。如道路、住宿、衣鞋、粮草、军械、饷银、兵员等。
增加一处隘口便增加一份危险、增加一份军人、增加一份军需、增加一份饷银。若火石岭有两处隘口,须再增加同等数量的军人和保障,而史料并未提及有两处隘口,亦未提及“踞虎关”。因此,综合判断,明代此地尚未无两处隘口,或者说,尚未出现“踞虎关”。
笔者于坊口村访问村民时,遇到八十四岁高龄的宋姓老者。老者介绍道:两处口子都叫火石岭口,都可通行。沟底的口子确实有门洞,没有拆毁,只是被堵塞,因此现在大家习惯走上面的口子。
笔者询问“踞虎关”一事,老者予以坚决否认:我是本地老户,那里就叫火石岭,从未听说过“踞虎关”。过去关门没有拆毁时,上面也没有“踞虎关”的匾额。同时对杨再起表示怀疑:我们多少代都没发现,他是外来户,才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不清楚是从哪里得到的匾额,我们谁也没有看到过。
随后又访问其他老者,均表示过去此地称为火石岭,现在年轻人不知来历,也有叫火烧岭的,近几年忽然听说叫“踞虎关”。
通过访问,有三个问题得以确认:
1、老户村民并不认可“踞虎关”。
2、沟底隘口确实有门洞,尚未坍塌,只被淤塞。
3、两处隘口均称为火石岭口,“踞虎关”只是近些年的称呼。
通过史料及证据充分显示,明代及今,只见横岭城及下辖火石岭口,而独无“踞虎关”之出现。

图1、 火石岭口外侧门洞已被淤塞,城墙只余基础。
图2、火石岭口复原想象图。我友郭峰(网名积雪庐)所画。
图3、坊口村老者及其子于家中热情接待我等。
图4、笔者询问“踞虎关”一事,老者予以坚决否认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9-08-05 13:24:37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8/1249390780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8/1249390780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8/12493907802.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8/12493907803.jpg



本帖由 诗书2009-08-04 20:59:40发表


跟个帖子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这个事件的过程比较长,经过了严寒和酷暑。
1,手持昌平州志现地核查长城上每一个口子的位置。
2,反复进行社会调查。
3,确认一个位置,也是非常兴奋的事情。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8/12495601880.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8/12495601881.jpg

img_file=/photo/upload/2009/08/12495601882.jpg



本帖由 司令2009-08-06 20:03:08发表


当着森林防火员抽烟,这不是揭我老底吗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09-08-06 07:58:13发表


真正的匾额还在土里!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踞虎关的匾额身世不明,但"火石岭"这块匾身份确凿.
火石岭的门洞既然埋在土里,依庐主的火石岭口复原想象图来看,门洞上头“火石岭”的匾额可能也还埋在土里.



本帖由 老成2009-08-04 22:13:39发表


据我所知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隘口一般不雕刻匾额,最起码没有发现隘口匾额。就是有,也早被山水冲到下面去了,或者被乡亲们背到家里盖房铺路了。倒是后来的空心敌台,都有敌台编号的匾额。
庐主的画,只是想象图,为了表示这里是火石岭口,就画上了一块匾额。



本帖由 诗书2009-08-04 22:34:50发表


老成的瞎掰毛病又犯了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老成2009-08-04 22:46:54发表


这绝对不是瞎掰。要开挖,也许真能发现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09-08-04 23:15:00发表


老弟还有几集呀?我准备以酒助之了~~~~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积雪庐2009-08-04 21:21:25发表


还有一集,到时以酒祝之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诗书2009-08-04 21:23:27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09335994720459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