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崖居遗址群急需得到全部有效的保护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一、目前较为合理的两种推论:
一) 崖居遗址为五代时西奚族山寨遗址。根据是:一、石室内有灶
台、火炕等遗迹遗物是人类居住遗址无疑。二、《隆庆志》记:五代时为奚王所据,称可汗州。三、《辽史"地理志》记:五代时奚王去诸以千账徙此。
背景介绍:
1、奚族,匈奴之别种,因苦于契丹的压迫与苛虐,奚王去诸叛离,率一部分族人迁徙到延庆的北部山区自别为西奚,就是历史上说的“西奚”人。
2、根据《辽史*太祖纪》和《辽史*兵卫志》等史书记载,西奚族来延庆北山为903-906年间。离开时间为何937年。时间跨度是30余年。
3、期间西奚曾多次受到契丹的征讨,911年辽太祖阿保机曾亲征西奚。正是这次征讨后916年《辽史"太祖纪上》记:改妫州为可汗州的。
4、奚王去诸死后,子扫剌继位,与后唐修好,后唐赐姓李,更名绍威,死后子拽剌继位。
5、西奚族在历史上消失是因为辽太宗天显十一年(936年)十一月,辽得到燕云六州,其中包括媯洲(延庆)延庆北山处于被困境地,拽剌无耐归顺谢罪于辽太宗。次年,遣国舅安端发西奚部民各还本土。
二)崖居遗址为汉代烽燧线遗址。根据是:1、《水经注》第十四章记:湿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故关名矣。更始使者入上谷,耿况迎之于居庸关,即是关也。其水导源关山,南流历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故关之候台矣(五道壶崖居遗址尚存半扇石门)。2、狐狈沟、古崖居、黄家冲崖居遗址等处烽火台遗迹(其中狐狈沟崖居遗址的烽火台遗迹最为完整)3、附近村年长者对崖居遗址追忆描述。4、几处崖居遗址的相似特点及整体的地理、地形特点。
背景介绍:
1、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上说:“湿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湿余水源
头在八达岭东。若以现在居庸关位置看,湿余水就不是出自关东,而是关北了。《水经注》上还说:“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故关名矣。沮阳城在怀来县大古城北七里,距八达岭恰好是六十里”。根据《水经注》上这两条考证,居庸关并不是现在的地址,而是在八达岭。罗哲文先生在引证《魏书.0世祖本记》提到的“畿上塞围”起自上谷。当时的上谷包括沮阳县和居庸县。延庆是汉建县,一是夷舆县,一是居庸县。夷舆县在现在延庆的北部,居庸县在现在延庆的南部。当时南有军都县,北有居庸县。故南有军都关,北有居庸关。《说文》解释:“关,境之门也。”关由县得名,居庸关是居庸县境。由此推断,当时的居庸关关址是在八达岭。
  2、狐狈沟崖居遗址,对面山顶上有至少五六亩的山顶场地,环山顶平场并发现围墙遗迹。在围墙基址以里,保存有烽火台遗迹和两间房遗迹,而且还有散落的石块和一石磨盘遗存。该遗址为烽火台有以下三点依据:
   1) 有明显的烽火台遗迹。
   2) 从间房的位置看,间房在整个山顶平场的南端,不符合民居的建房习惯而符合烽火台值班用房的需要。
   3) 从两间房和五六亩的山顶场地围墙的工程量看,远不是两间房所居人数所能完成
的,可以断定非百姓所为。
  3、古崖居遗址,3月10日附近村民、59岁的王寿福介绍说,小时候经常到崖顶上玩耍,当时顶上就有矮墙,由方石垒成,调皮的他们还经常将石块推下山去听响声玩。3月22日对附近村民进行追访,78岁的王自忠老人和75岁的孙玉品老人进一步证实了王寿福老人的说法,并补充道70年前石头墙有1米多高,是干垒的,没有灰浆或者泥浆黏结,所以很好拆。
  4、崖居遗址均有以下特点:
   1)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2)具有极强的防御性。
   3)与正南方向的八达岭关口之间无视线障碍,均有良好的视野。
   4)便于监视从外蒙入关的通道和传递烽火信息。
   5)延北山自西向东排列,其相邻崖居遗址距离均在4公里左右。
   6)所有崖居遗址的石室大都朝向西南。
二、本人观点:
我不能认同崖居遗址为五代时西奚族山寨遗址的推断。理由如下:
  1、北京延庆"古崖居"--西奚遗址之探讨我仔细拜读过无数遍.此推论的根据就站不住脚,"有迹象表明,火炕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尔后逐渐传入关内;凿石室而居,这不是汉族人的居住习惯"(原文).1、迹象无论如何不能做为根据;在后边论述火炕时认为火炕是1600年前,据我所知西汉闵越王宫里(在武夷山附近)就有火炕遗迹,都传到我国的南端了。就算是1600年前,到五代也有500-600年,这其间有什么根据没传入关内呢?2、“凿石室而居,这不是汉族人的居住习惯”,那么就是游牧民族奚族的的居住习惯了吗?的确《隆庆志》、《辽史》、新旧唐书、新旧五代等史籍中都有关于奚人在延庆北山生活过记载,但其中都没有崖居开凿的确切记载。这也只能说明奚人应该在延庆北山生活过。
  2、如果为五代时西奚族开凿,那么该民族要从搭帐篷到盖房子,从盖房子又到建楼房,再从建楼房到建掏空式的楼房经过三个建筑理念和建筑技术上质的跨越,在三十余年里是不太可能的。并且古崖居是布局合理、结构精巧、功能完备建筑。
  3、正像西奚遗址之探讨中所述,延庆北山、河北怀来以及密云不老屯发现的所有崖居遗址也容纳不下西奚族数千账之众。数千账之众的游牧民族当有多少马匹?崖居遗址的马厩显然也是不够用的。
  4、逃亡游牧民族有多大财力?整个延庆北山崖居群光开凿工具需要多少银两?更况辽太祖椰律.啊保基时有对其族剿杀。
5、从石室的大小看,没有一间能容纳不实行计划生育的一家两代人,西奚族如何居住?
6、从出入石室方式之难,西奚族的老人、儿童出入无法想象。 大峪沟、狐狈沟等崖居遗址,很多石室都是绝壁开门。
  我基本倾向杨鸿勋杨老的推论。因为从石室开凿所用工具看应为铁器,春秋末年我国开始铁的冶炼,秦时技术成熟,如果北魏郦道元记述的“故关之候台”无误,崖居遗址应为秦至汉代的遗址。因为无论当时八达岭区域有无长城,此处为一关口是无疑的。由于从外蒙入关的通道靠近南山,关口处不易发现情况,通过北山观察并报信是合乎情理的。
  像古崖居这样,闪烁着我们先人在军事、建筑、人文多领域伟大光芒的遗址群,急需得到全部有效的保护!

  2006年9月18日



本贴最后一次由wuguanglu修改于2006-09-18 04:05:27



本帖由 wuguanglu2006-09-18 04:02:00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崖居遗址群急需得到全部有效的保护 【wuguanglu】2006-09-18 04:02:00 [5245] (5K)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55101108551025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