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匈奴传》:“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正义》:《括地志》云:‘秦陇西郡临洮县即今岷州城,本秦长城,首起岷州西十二里,延袤万余里,东入辽水’)”。即这些图中长城西部起点岷县。
《史记"朝鲜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秦灭燕属辽东外缴。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魏略》:“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为王,欲东略地。朝鲜侯亦自称为王,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其大夫礼谏之,乃止。使礼西说燕,燕止之,不攻。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今朝鲜清川江一带)为界,朝鲜遂弱。及秦并天下,使蒙恬筑长城,到辽东。时朝鲜王否立,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及汉以卢绾为燕王,朝鲜与燕界于浿水(《隋书"东夷传"高丽》:‘都于平壤城,亦曰长安城,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即今朝鲜大同江)”。
故燕国在最全盛时又经秦开东扩至真番、朝鲜,并将长城也又第二次从《史记》记载的“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今辽阳经今丹东老边墙村和虎山一线接修到满番汗即今朝鲜清川江一带,就像这些图中所标画的经行路线那样。秦统一后仅15年,秦长城也如《括地志》记载的只“东入辽水”到营口北辽河东岸的三岔河北岸,不过浑河、太子河,朝鲜也只是像《魏略》记载的那样只是“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也即《史记》中所说的“秦灭燕属辽东外缴”,只是将朝鲜作为辽东郡以外的外塞“羁縻”之地,而并未在那里修筑长城。直到汉高祖刘邦时才将已经修筑到朝鲜清川江的战国燕长城的“辽东故塞”又“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而接修到大同江,归属燕王卢绾管辖,也即晋《太康地理志》记载的“乐浪遂城县有碣石山,长城所起”。此长城即清川江到大同江这一小段汉高祖刘邦时所修汉长城的东部起点。而到唐太宗撰《晋书"地理志》却又在乐浪遂城县下加注为“秦筑长城之所起”。这新增加的“秦筑”二字,显然是并不正确的。因为秦长城唐初《括地志》明确记载其只是“东入辽水”,并未到鸭绿水,也更未到朝鲜平壤西南乐浪郡遂城县碣石山。乐浪郡遂城县碣石山长城只是到汉高祖刘邦时才开始修筑的。因此,朝鲜境内平壤西南乐浪郡遂城县碣石山长城只是从今朝鲜清川江到大同江的汉长城东部起点,而并不是秦长城东部起点。
而起岷县至朝鲜大同江遂城县碣石山正是战国秦、赵、燕和汉长城之连接,也即中国明代以前北部长城之主线。故这些图大致都是对的。
而其中中间所标画的经行路线,就更是大有来历和奥妙的了!
故这些图都是极其珍贵的国史文献图籍资料!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5-12-23 15:29:12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