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营是座不太大的土城,位于延庆县城东北5公里处,属延庆镇管辖,全村只有180余户、480余人。今天,双营很少为人所知了,就连延庆人知道的也不是很多。但是几十年前,当时风靡全国的《地道战》、《桥隆飙》、《三进山城》等老电影都曾到双营城拍摄过外景,双营也曾因此名噪一时。如今《地道战》中老钟叔敲钟的大榆树虽然被砍掉了,但是那高耸的城门,四周基本上能合围的城墙,城中偶尔能见到的古寺庙、老民居等依然在向我们讲述着双营城不平凡的经历。
双营从何时开始建城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延庆现存最早的志书《隆庆志》中就有了双营的记载。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重建隆庆州时,双营与榆林、西桑园、泥河、岔道等属于后十里,由山西等处移民充实。该志书还有东双营屯堡、西双营屯堡、双营屯棠字堡的记载。村里老人传说,最初双营只有潘、白、孟、何、陶、贺、卓、宋等八户。其后,清光绪《延庆州志》载:“双营,明嘉靖年间,敌自白草洼出,居民罹害极惨,操守戚士登用砖石筑之。城高二丈四尺,周长二里七十五步,东西二门,皆砌砖石。”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它规定凡居处相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人家编为一里。每里之中,推丁多粮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一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每甲有首领一人名曰‘甲首’。十名里长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先后顺序根据丁粮多寡预先编排,每年由一名里长率领十名甲首应当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双营从明朝初年就是最基层的组织了。从这些零星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到明中后期,双营已经由最初的双营屯发展成东、西双营屯和棠字堡等多个村落,规模在不断扩大。
操守是明代营伍及守城系统中的下层军官。在京师以外省镇营兵制盛行地区主要包括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都司,以及守备、操守、千总、把总、提调、备御等一系列官职。守备、操守、把总、提调及备御等属于防守城堡武将。操守的地位介于守备和千总之间,负责守堡,有的也有辖区,统帅400至500人不等。明初延庆城设有守备,岔道、柳沟等堡最初也只是设有把总,后来逐渐升格到守备。在双营设操守,足见当时其地位之重要。明嘉靖年间,朝政腐败,严嵩专权,蒙古鞑靼部俺达汗纠合各部八次侵入妫川,三次逼近京师,明王朝政权岌岌可危。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二十八年(1549年)两年鞑靼俺答大举入寇妫川,隆庆、怀来、永宁惨遭浩劫。隆庆州130余堡未破者只剩下10余堡,双营城也许就是这次惨祸之后重建的。
全国叫双营的地名有好几处,北京市的延庆县和顺义区都有双营村。延庆县的双营城的得名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城内曾驻有两营兵马;另一种说明是原为两个营堡,后来合筑一城;第三种说法是因从山西移民原来的村子叫双营。这些说法都因没有直接证据而莫衷一是。而在今天双营城西边270余米的地方,有一处古代烽火台遗址。烽火台现存约20余米见方,残高约8米,四周有围墙,占地约150多平方米。当年这座烽火台外包城砖,传说内部有隧道与双营城相连。如此规模的烽火台,既可驻兵又可防守,与双营城形成犄角之势,更加有利于双营城的防守。烽火台和双营城都有驻军,这会不会与双营城的得名有关呢?
现存双营城平面接近长方形,有东、西两座城门。城墙东西长320余米,南北宽220余米,周长1050米,正好与明代记载的“二里七十五步”的长度相符,占地面积只相当于延庆城的四分之一,应该是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土城。从地图上看,双营城的位置正好处于从岔道至旧县,然后至白河堡的缙山道附近。四周都是平原,无险可守,双营城就显得格外突兀。可想古人在此筑城也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明代从古城到双营修有一道灌渠,万历四十四年(1616)“钦差整饬怀隆兵备道、山东提刑按察司按察使胡思伸,率乡约刘视远、屈尚仁等遍阅屯堡,察地分区,溯源水道,一因海坨泉涧引至古城浚渠,由双营抵州城,垦田五千余亩,水绕州城郭壕,大培地脉。”即指上述的灌溉渠。从神仙院流出来的水,分七分给双营,水从双营城东北角进入城里,穿前街而过,又在西南角马家坑穿城墙而出,向西南流入妫河。现在城东北的北沙圪梁废渠已经平掉,而东北、西南角城墙上的水门依然存在,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这股水还流着。可以想见当时双营城曾是小河流水,杨柳青青,鸟语花香的一幅自然景象。
《隆庆志·烈女传》还记载了这样一故事,明宣德年间,东元屯王真的女儿王氏嫁给了双营屯贾二为妻。结婚刚一年多,贾二去古城山中打柴的时候遇到了老虎。王氏听说了之后,连哭带爬地跑到山中相救。她赶到的时候,贾二已经被老虎咬死了。王氏硬是把贾二的尸体拖拽回了家。老虎也尾随着王氏而来,绕着他们家的房子嗷嗷叫了好久才离开。到家后,王氏用舌头给贾二舔干了身上的血迹,给他换上新衣服。还骗木匠说,把棺材做宽点,她要把他剩下的衣服都放里边,要厚葬贾二。当天夜里,王氏却自缢而死了,因此跟贾二同棺而葬。当里村里的人都感到十分震惊和悲哀,这对年轻夫妇,实现了“生同衾,死同穴”人生最高夙愿。想想一个年轻弱女子跑了十几里的路从老虎嘴里把丈夫的尸体抢了下来,然后又拖拽回家,已经是惊人之举了。当天夜里又缢而死,随同贾二一同下葬,夫妇感情之深非常人可比。这个故事至今听起来都还这样凄美感人。
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省,大举进攻我长城喜峰口各口,国民党政府与日寇关东军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永宁城被划为非军事区,于是数十股土匪拥至永宁。当时盗贼遍地,民无宁日,双营村也自发地组织伙会保卫村庄。双营东城城门楼上原有座老爷庙,供奉着关帝、关平、周仓。遇有土匪前来骚扰,伙会、民壮登城防御时都要到老爷庙烧整股高香祈求保佑。传说如果香的灰烬往哪边倒,土匪就在哪边,伙会的丁壮就到那边多放几枪。土匪看城上防守如率严密,只能在城外转悠,进不了城。当时城墙上面很宽,可以骑马通行。在伙会的坚守下,双营城最终幸免于难。
1944年我八路军十团转战平北,寻找战机,消灭敌人。3月1日夜十团团长王亢、副政委曾威率领三个连和基干民兵大队进驻双营。第二天下午以诱敌之计,在双营西北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打死延庆日本警务署长毛栗和延、怀、龙、赤、涿五县指挥官横野等30多人,俘敌30多人。这次战斗的胜利,使敌人不敢再随意到延庆川区村子抓人、杀人,打破了敌人对山区的封锁,使平北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双营城南、东、北侧城墙现存还基本完好,东西两座城门也于近来进行过简单修缮,古风犹存。城门券上有匾额,但已经看不清字迹了。从西门入城,隐约可以看到当年拍摄《地道战》的场景,石碾、石磨、石臼散落在主街关音庙边上的空地上。村中时而可以看到一些传统风格的老房子,可以看见村中的老人们坐在大街上悠闲地聊天。据村里的老人讲,村中曾有九座庙,分别是老爷庙、龙王庙、观音庙、佛爷殿、土地庙、山神庙、奶奶庙、真武庙、三官庙,现在龙王庙、观音庙已经修复。三官庙大殿还在,是村中规格最高的一座古建筑,其它的庙早年就被拆毁了。
双营象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我们讲述着数百年发展和变迁的历程,每一次接近他,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收获。双营还有太多的秘密等待着我们继续去探索、去发现……
本贴最后一次由nobody修改于2014-12-23 23:52:18
img_file=/photo/upload/2014/12/14192525000.png
相关链接
本帖由 nobody 于2014-12-22 20:48:20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