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您正在浏览:长城保护 〉专题报道 〉走马长城 —— 山西长城保护现状调查

走马长城
图/文:山西晚报 梁保忠 吕国俊 2005.08~11 整理:带刀行者

走马长城(5)大同总镇署:辉煌尽随火劫去
带刀行者 于2005-11-04 22:06:41发表于长城小站






9月8日上午,在大同市元墩村的一段长城上,记者巧遇一位“长城迷”。他叫施建飞,是大同市烟草公司的干部,5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徒步走遍了大同周边所有的长城。交谈中得知记者正在“走马长城”,他激动不已:“可遇着知音了!大同周边有上千里长城,你采访长城,不能不看看大同总镇署啊,那可是当年长城边防的总指挥部呢!” 但他随即一脸黯然:“听说好像前不久被火烧了一次,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大同系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据清《大同府志》载,镇设总兵(正二品)统辖,管辖的长城东起天镇平远头,西至偏关柏杨岭,总长度370里。大同总镇署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大同市中心地带,是明朝指挥朔州卫、平鲁卫、蔚州卫等13个卫所的“总司令部”,最多时曾统领十三万五千余军马。明朝中期,蒙古入侵,大同总镇署告急,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兵败,在土木堡被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时,大同总镇署又成了慈禧西逃的一个落脚点。

现在,大同军分区门前的一条街仍叫“帅府街”。中午1时,记者和施建飞来到了军分区院内的总镇署遗址。进了大同军分区大院转了几圈,怎么也找不到总镇署的痕迹。施建飞说,他少年时代曾多次到过这里,记忆中的总镇署规模宏大,大堂的后墙比后面的大树还高,后面那条街就叫大墙后街。红色的立柱很粗,一个人都抱不住。当时大堂两边各有一块石碑,西边刻的是明代历任总兵的名字,有徐达、常玉春等86人,东边刻的是清代历任总兵的名字,共54人。

在军分区后的家属院,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正在院内做饭。听说记者远道而来找总镇署,已经72岁的大娘热情地介绍起来。据她说,她20岁时嫁到大同住在这里,在总镇署度过了半个世纪的光阴。老人说,就在一个多月前一个电闪雷鸣的下午,一声炸雷响过,楼前冒起股股白烟,很快,白烟变成浓烈的黑烟,一场大火烧了起来。好多辆消防车赶来扑了3个小时的火,最终,火扑灭了,但总镇署也烧得差不多了,连房梁都塌下来了。后来,总镇署的门就一直关着,再没开过。

按照大娘的指点,记者与施建飞返回军分区院内的一处小院。解开门上拴着的麻绳,进入院内,一堆烧焦的椽檩映入眼帘,柱子上红色颜料的痕迹还依稀可辨。偌大的院内一片空旷,地上残留着推土机推过的痕迹。残砖断瓦边,一块空地当中立着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镇署,大同市人民政府立”等字样。

见此情景,施建飞默然无语,也许他在回忆童年时总镇署留给他的美好印象。现在,他的记忆就这样断裂了。

大同总镇署,已经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渐渐逝去的背影。

本报记者梁保忠

山西晚报 2005-09-12
编辑:火箭人
[ 返回 ]

[相关链接]
热爱长城,热爱生活 ——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5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