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保护 -〉关注紫荆关长城维修工程
专家:紫荆关维修不当造成长城“缩水”(新华社,新华网首页)
老普 于2004-07-14 16:32:02发表于长城小站
(页面上有一条图释,即“负责现场施工的刘清波指点修补后使用的旧砖”其中用“使用”不准确,那是原墙,即真正反映原貌的墙,并非此次修复“使用”的概念)


新华网石家庄7月14日电(记者陈玉)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的明长城著名关隘紫荆关维修工程近来颇引人关注,施工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是否违背了文物修缮的原则?长城保护志愿者与部分专家众说纷纭。中国长城学会日前组织一批古建筑专家和历史学家前往紫荆关长城修缮现场调查后指出,紫荆关维修工程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设计要求,导致原有文物存量减少,所谓的“修旧如旧”正在将千百年来几经修缮保存下来的真文物修成一段假古董。

今年5月初,有长城志愿者在紫荆关发现工人正用凿子和钎子拆除内墙水门一带原有砖包墙体,而附近修复的长城主要墙体是水泥和块石构成的花石墙(虎皮墙)。他们认为,新修的虎皮墙不是长城旧貌,紫荆关修旧如新,破坏了城墙所负载的历史信息。国家文物局部分专家和施工单位则认为,拆砖是为了抢险加固,不存在破坏性,并特别强调,长城是历史上多次维修而成的,墙体并不是单一的砖墙结构,汉唐以后“虎皮墙”的形式就出现在长城墙体上。


记者6月6日拍摄的紫荆关长城上,贴过瓷砖的水文站房间外墙,水泥印迹清晰可见,其下面和旁边都是长城城墙,这使“给长城贴瓷砖”的笑谈,不全是一句空话了。

负责现场施工的刘清波指点修补后使用的旧砖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紫荆关二期工程关城修缮,争议的焦点是关城内墙是否修旧如旧。现场考察后,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长城专家董耀会提出了质疑。他说,从历史资料看,原内墙经过历代多次修缮,既有砖砌的,也有砖石混砌的,但不能说是虎皮墙,现存尚未动工的“河山带砺”城门内侧马道旁一段50多米长的内墙就是这种面貌,可以作为佐证。然而现在修起的一期拒马河边到真武山脚下800米长的城墙,已经一点原墙也没有了,二期基本完工的水门内侧这段内墙,绝大部分原墙也都被拆除了,旧砖用上去的很少,内墙大部分修成了虎皮墙。原来小水门东侧有一段完全用砖砌的城墙保存很完整,5月份的照片资料上还在,现在却已被拆掉修成了一段虎皮墙。紫荆关的历史风貌到哪里去了?他说:“20年内我曾6次来到紫荆关,这次是我心情最沉重的一次。” 据董耀会考察,明长城中砖砌墙体不超过总长度的百分之一,绝大部分是石砌墙和夯土墙,其中的确包括大量虎皮墙,但他认为,并不能因为万里长城上有虎皮墙,紫荆关水门内侧的这段墙就可以修成虎皮墙,应该是维修前是什么样就修成什么样。

由中国文物研究所完成的《紫荆关工程设计说明》明确要求:“凡夹砌在条石和毛石墙中的砖墙,要如数保存好,因为它是更为早期的长城遗存和见证。”“城砖墙面所剩无几,多风化残缺严重,除局部剔补维修外,须根据墙芯裸露范围,按原砖尺寸补充包砌完整。”对于施工情况与这个设计方案有较大出入的原因,施工单位负责人、河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刘清波解释说,因为具体施工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无法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例如有的城墙外鼓严重,只好拆除,这些变更都通过电话通知了设计者。对此,清华大学文物古建研究所所长王贵祥认为,国家对古建筑维修工程设计变更有明确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施工,遇到需要变更设计、补充设计时,应提请原设计部门审议后,并报原审批部门审定。”他认为,紫荆关修缮工程这方面显然管理不善。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明史研究会副会长张德信,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李鸿宾表示,紫荆关城的每一块砖石都是历史过程的记录,也是它文物价值的体现,这样大面积地用新材料重修,事实上割断了历史信息的传递,每一块原有墙体的消失都减少着文物的存量和它的价值。

董耀会提出,从紫荆关把长城修筑史上的虎皮墙拿来替换现存的砖墙来看,“修旧如旧”这个文物修缮原则显然太笼统了,什么是“旧”?如果把今天的长城重修成距今最久远的形式,最旧就成了最新,因此他建议用“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这种提法,保护好历经风雨沧桑延续至今的真正意义上的长城原貌。(完)


(责任编辑:阮聿泓)

专家:紫荆关维修不当造成长城“缩水”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