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保护 -〉关注紫荆关长城维修工程
长城名关紫荆关修复引发争议(新华社稿)
老普 于2004-06-25 22:16:09发表于长城小站
长城名关紫荆关修复引发争议
  新华社石家庄6月25日电(记者 王文化)前不久有长城志愿者在长城名隘紫荆关发现工人正用凿子和钎子拆除内墙水关一带原有砖包墙体,附近修复的长城主要墙体是水泥和块石构成的花石墙(虎皮墙),他们在现场了解并进行分析后认为,拆下的砖不会再用了,新修的虎皮墙不是长城旧貌,紫荆关修旧如新,破坏了原有的历史信息,这样对待古城墙,与其说是维修,不如说是破坏。一时间,紫荆关取得了离开战争后空前的“知名度”。
  紫荆关位于河北易县县城西北四十五公里处,现存关城为明代修葺。此次修复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分4期工程,共投资1000万元。一期修复拒马河边80米的花岗岩料石城墙,二期修复紫荆关关城,三期修复真武山山顶城墙500米,四期恢复紫荆关长城全貌。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的是二期工程。
  记者近日探访紫荆关,引发争议的水关一带的内墙已完成修复,包括水关在内的十来米长是砖墙,两边却都接着石头砌成的虎皮墙,砖墙上部分近似半圆形的一片以新砖为主,其余是旧砖,看起来确实有点不和谐。内墙边上有一堆树根,现场的工作人员说是从原墙上拆下来的,原来的内城墙由乱石和砖垒成,上面长了不少树,从里面鼓胀出来,破损不堪,修复时将外面墙皮拆下来重砌,凡是能用的砖都用上了,只剩这些树根。
  在现场负责工程的河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刘清波说,拆旧墙时引起非议,有些是对工程了解不全面,像说拆了后砖就不用了,其实一半以上完好的就用;有些是对紫荆关了解不全面,像说虎皮墙不是原貌,其实现存的紫荆关主体是明朝修成的,当时紫荆关的关城外侧通体使用条石,内侧墙体以虎皮墙为主,这有资料记载。到清朝、民国时期,年久失修使紫荆关的一些墙体开始坍塌,人们在修复时有的地方用墙砖,有的地方用碎石,这次的修复工程方案是国家文物部门的专家经过长时间考察分析后,比照明长城的标准制订,所以内墙是以虎皮墙为主。
  为了解紫荆关维修前的原貌,记者查看了工程动工前保留下来的全部摄影资料。照片显示,现在有点不和谐的水关一带,当时上面的一部分损毁,这也就是已经用新砖修复的部分,当时的内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砖墙,有的以石墙为主,有的以砖墙为主,有的则是有砖也有乱石的混合墙,上面长着一些树,这些不同用料的墙连接比较随意,有明显的岔口。从修复后的情况看,比修复前确实有所改观,比如损毁的水门完整了,原来材料芜杂的城墙变成了整齐的砖墙和虎皮墙。
  易县文物保管所所长张洪印说,维修前的紫荆关外墙基本上是明代旧貌,内墙经过维修,但材料不一,也不坚固,进水后外鼓得非常厉害。前不久拆的这部分墙是按维修方案施工,本来原有构件能不动的就不动,但是实在不坚固了,再保留下去等于是给以后留下了隐患,国家投资修一次尽量把它修得坚固一些,所以只好重砌。离修复了的内墙不远还有段内墙未维修,墙上既有青砖也有河卵石,不少砖已损坏,有的地方明显外鼓。维修人员说,这段内墙要比水关一带的好些,如果能像这样就补砌而不是重砌。
  由中国文物研究所设计的紫荆关长城修复设计图上,有这样的文字说明:“块石补砌原有虎皮墙面”“清除墙上小树、杂草、用石块剔补修葺虎皮石墙面”“城墙砖面所剩无几,多风化残缺严重,除局部剔补维修外须根据墙芯裸露范围,按原砖尺寸补充包砌完整;凡夹砌在条石墙和毛石墙中的砖墙,要如数保存好,因为它是更为早期的长城的遗存和见证,能展示的可在局部设法展示”。这些要求在修复后的城墙上基本上能够体现,但“补砌”与重砌的意思应有区别,对此刘清波说,勘察时专家说过原墙可以不拆,可维修时一看,里面都是散填的毛石和土,连灰都没有,没咬合着,前面鼓着的推不进去,这样的话过个一二十年就可能坍塌,于是就拆了。
  针对紫荆关维修引起的质疑,国家文物局的古建筑专家日前到紫荆关维修工地进行了考察。专家认为,目前的维修工程设计合理,施工基本符合设计要求,这样的维修对于保护长城是必要的,不存在破坏性。专家表示,长城是历史上多次维修而成的,有不同的风格,墙体不是单一的砖墙结构,汉唐以后“虎皮墙”的形式就出现在长城的墙体上。在长城维修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防险加固,一些坍塌严重的地方必须作必要的清除,这样就难免拆砖。(完)
2004/06/25 10:29

返回首页
:: 长城小站 www.thegreatwall.com.cn ::